

投弹英雄袁尚连
文/张保华
袁尚连,1927年生,临沭县黄峪村人,1943年参加民兵,1944年参军,任115师老6团战士。
1944年,临沭一带是解放区,驻临沂的日本鬼子经常下乡扫荡,一天,村干部得到上级通知,要求临沭各乡各村,加强防范日本鬼子扫荡,提前做好坚壁清野及躲避工作。村民携老带幼,纷纷跑进树林或山沟里躲藏。
这天上午,日本鬼子扫荡湖子村,一个小时后将到达夹谷山下黄峪村,村干部拎着大锣,沿着大街小巷边敲边喊:“大家注意了,鬼子到了湖子,很快到俺们村了,赶快进山躲藏了!”
正在这时,黄峪村民袁广彬和袁桂秀正在家中喂牲口,听到日本鬼子快进庄的消息,看到人们四处躲藏,有人向夹谷山跑,有人向沟窝里跑,有的找地窖藏身。所谓地窖,就是挖一个土坑,深一米,能睡觉,上面用高粱竿盖上,用土层埋上,留下出口,这就是地窖。侄子袁桂华是民兵,负责督促村民上山,对袁广彬说“二叔,不好了,日本鬼子从湖子方向来俺村扫荡,群众要遭殃,快跑吧,晚了会被日本鬼子抓住,可就没命了!”
袁广彬毫不在乎道:“别急,千万别慌,湖子村离这还远着呢,鬼子没露面,怕什么怕,我家有牛有骡子,万一被鬼子抢走了,经济损失不说,关键耽误拉犁种庄稼?”
“二叔呀,关键时刻要掂量掂量,是要命还是要牛马骡子?快跑吧,再晚来不及了。牛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不走,我可先走了!”袁桂华说罢,立即向山上跑去。
袁广彬挥手道:“怕死鬼,你先走吧,我不着急。”袁广彬脾气慢,又倔又犟,干活不紧不忙,执意牵着牛骡上路,平常很爱护牛骡,把牛骡看成命根子。当他把牲口牵到村外,由于牛骡走得很慢,不久,扫荡的日本鬼子突然来到村边,发现前面有人赶路,大喊:“八格,快放下牛马的干活,否则,死了死了得有。”日本鬼子喊话叫让他停下,交出牛马(实际是牛骡),但他依然赶着牛骡继续行走,鬼子大怒,快速上前抢夺,袁广彬拉倒抓住牛绳不松手,另一鬼子赶上来用枪托砸、用刺刀捅,直打得袁广彬手掌手背鲜血流淌,广彬仍死不松手,没办法,鬼子立即开枪,袁广彬被鬼子杀害,牛骡被抢走。鬼子进村后没看到人影,把抢来的牛骡全部宰杀,大吃大喝一顿,扬长而去。
日本鬼子滥杀无辜的行径,更加激起了村民的反抗精神,村里很多青年纷纷加入了民兵组织,有的报名参军来到部队,奔赴前线打击日本鬼子,为无辜死去的乡亲报仇。
袁广彬的儿子袁尚连,因是民兵,早已带领群众上山,并不知道父亲的情况,当看到日本鬼子杀死父亲惨状,非常痛恨,决心要报名参军,为死去的父亲报仇。那时,115师经常驻黄峪村一带,袁尚连料理完父亲的丧事,立即找到115师,报名参军,被分到教导旅6团,先后参加了青口战役、东海战役、郯城战役、临沂战役。在部队训练时,袁尚连臂力过人,又灵巧,是全团有名的投弹手,100米远的距离,他可以百发百中。这样,他成为连长的宝贝,每当攻打敌人最难啃的据点时,连长总是把袁尚连搁在身边,不到关键时刻,不许他冲锋陷阵,一旦有了难打的碉堡,连长才舍得用他,专炸敌人的机枪眼。一次在战场上,连里负责攻打的碉堡很久没攻克,连长叫来小袁,指挥战友们掩护他,吸引敌人的火力,待小袁靠近碉堡100多米时,袁尚连挺身而出,奋力投出手榴弹,只见手榴弹像飞鸟一样,直接钻入敌人的枪眼,轰地一声,炸掉了敌人的机枪,冲锋号响了,部队冲了上去,这时,袁尚连和战友一起冲锋,勇敢杀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获得二等功一次。
解放战争时期,袁尚连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作战、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二次,获得解放纪念章和志愿军颁发的出征朝鲜纪念章,1953年退伍回乡,在农村务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获得好评。2007年去世,享年80岁。

作者简介:张保华,1952年生,初中文化,临沭县郑黄峪村人。1972年12月参军,先后任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运输连战士、驾驶员、班长、给养员等职。1974年随军出国老挝,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连嘉奖六次。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带领12台大车运送木料,安全无事故,受到上级表彰,1977年回国,1979年转业,先后任松潘县毛儿盖地区运输公司、阿坝州运输公司、阿坝州邮电局运输队驾驶员、教练员、州移动公司后勤管理员。先后获得安全行驶60万、80万、100万公里无事故安全标兵、先进驾驶员荣誉和奖励。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