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届“中华杯”原创文学大赛征文启事


《心归》系列闪小说(一)
闪小说集《心归》序言集锦
《心归》闪小说专辑(一)
作者:程思良、孤山泉、毛维杰、张宏伟、笔嘴

一花一世界
——读栾加合闪小说集《心归》
文/程思良
近年来,山东作家栾加合以“笔嘴”的网名活跃于闪小说界。
他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闲泉文学》社副社长兼执行主编,孤山泉诗社常务副社长兼执行主编,高密青草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红高粱》电视剧群演执导兼演员,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出版小说集《花脖子》、散文集《走过昨日的印象》、诗歌集《一路奔跑》。
栾加合创作闪小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勤于创作的他已写出数百篇闪小说。已有不少闪小说在《人民日报》《齐鲁晚报》《凤凰新闻》《闪小说作家论坛》《闲泉文学》等网络平台与报刊上推出,有的还在“龙腾杯”“金凤凰杯”等全国闪小说大赛中获得佳绩。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评选中,他还获得了提名奖。
栾加合是山东高密东北乡人,与著名作家莫言是同乡。莫言曾创作过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闪小说,不知栾加合创作闪小说是否受过莫言的影响。不过,从栾加合的闪小说集《心归》中,多少还是能够看到莫言闪小说的一些影子。譬如,关注社会,反映身边生活,有着浓郁的乡土味;搜奇记逸,半真半幻,颇富传奇色彩,等等。
纵观闪小说集《心归》中收入的260篇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朴实,以小见大,风格多样。这些作品,一花一世界,摇曳生姿。
《鸡眉》是一篇既具有传奇色彩又耐人寻味的闪小说。写的是猎鸡者捕获一只雄性野鸡后,以其为鸡眉,诱捕其他雄性野鸡。此招果然奏效。发现领地有陌生野鸡闯入后,雄性野鸡们从四面扑来,欲置其于死地。可是,让这些雄性野鸡们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它们纷纷落入了猎鸡者所设的圈套中。倘若故事就此结束,则仅是一则传奇故事。小说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推进,将故事推向高潮——鸡眉在猎鸡者前来收套之前,挣断了自己的左脚,腾空而起,向“咕,咕嘎”处,飞出一道彩虹。这一收束,撼人心魄,不由令人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歌中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只鸡眉,宁可牺牲掉一条腿,也要挣脱羁绊,去寻找那只求偶的异性。
《心归》讲述的是一位抗日女英雄的故事。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泼辣坚毅、敢作敢为的女主人公,颇似莫言《红高梁》中的“我奶奶”。小说中既有保卫家国的大义,也有红尘男女的私情。结尾写道:“海浪一遍遍从家的方向涌上岸边,近百岁的她拄着单拐,形单影只,踏着脚,站在中国台湾的海边,北望。”照应标题,意味悠长。
《床》这篇闪小说,以“床”为道具,聚焦社会痛点,反映民生疾苦。小说讲述的是村庄的房屋被拆三年了,可是离村十几里的楼房连桩基还没打,什么时候建成还遥遥无期,一家人住在帐篷里,生活艰难,且多有不便之处。写的虽然是这一家的故事,其实也是不少家庭的故事。
《动物拆迁》与《海棠花》都是寓言体闪小说。前者写的是动物界的故事,类似情形在人世间亦不鲜见,颇具讽刺意味与批判精神。后者写的是花事,其实亦为人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奋斗,坚持走自己的路,就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初恋》选材新颖,视角独特。小说反映的是小学生的早恋之事,童言稚语,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亦引人深思。
《心归》是栾加合的第一部闪小说集,将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推出,我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我相信,在闪小说创作之路上,《心归》仅是他的序曲,今后,他还会谱写出更加动人的乐章。
2021年3月12日
程思良简介:

汉语闪小说发起人,现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长。在《中国文艺家》《中国艺术时空》《中国寓言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小说月刊》《雨花》《百花园》《微型小说月报》《小小说月刊》《杂文月刊》《杂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香港文学》《新华文学》《泰华文学》《世界日报》《国际日报》《亚洲日报》《中华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寓言、文艺评论等近2000篇。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泰文、菲文介绍到国外。出版《迷宫》《梅花对心锁》《前行中的闪小说》《走向世界的闪小说》等10余部文集。获“金江寓言文学奖”“2015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2018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十大致敬人物”等奖项。曾应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之邀,赴北京与曼谷主讲闪小说。

闪小说是印章艺术
贺新锐作家栾加合闪小说集《心归》问世
文/孤山泉
作家栾加合继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著作《花脖子》之后,要出本闪小说专著《心归》,让我写几个字,我看了中寓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长程思良先生为栾加合新著写的序《一花一世界》,非常精彩,我就不必再为《心归》说更多了,正好我以前写了个闪小说专论《闪小说是印章艺术》,加了些读栾加合《心归》的感想,整理如下,和方家探讨,也算为栾加合出书凑个热闹吧。应信息化、碎片化阅读时代之运势而生的闪小说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孤山泉和大家探讨,是不是可以说闪小说是印章艺术呢?
第一、印章是玉石做成的,要有沉甸甸的份量(观点)。
闪小说得有犀利如刀的硬度,不惜在社会和人们心灵问题上留下自己的“刀痕”。它要敢于介入社会现实,不能对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失语。
闪小说当然什么都可以写,但主要的,我以为还是要写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写转型期国家、时代的新价值观以及生活气息。
当下之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千年来变化最急剧的时代,我们恰逢其时。这就是闪小说文体的天时,地利。应当说,就反映社会问题(事件)的迅捷性上,比较长小说而言,闪小说确有优势
的确,现实离我们太近,写起来就难免带上了某种情绪的痕迹。这又有什么呢?文学和审美有各种向度,情感也是其中之一。闪小说主要是给大众看的,大众要我们做什么呢?
一般地说,反映当下的,来自底层的,那些无法言传的感觉。
瞬间、欲望,是人们喜欢的。闪小说人作为最开放的写作主体,要有足够的吸纳能力,捕捉能力,把今天城乡未加整理的新冒出来的观念时尚、意志欲求、新习俗新语汇,带着尘土味儿饱满地表达出来才好。
陈旧的意象,钝化的感觉,萎缩的叙述话语,老掉牙的故事,不管用怎样优雅的方式讲述,都不会动人了。作品要超越故事层面,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才好,也就是说要有观点。
闪小说当然得有一个故事,但不要满足于讲故事。要有点思想,用思想贯穿那个故事。
第二,闪小说得特别注重线条(文字)的写意性。
力求神似,像印章大家齐白石老先生所言“似于不似之间”。
强调独特视角,以接近事物的“神”和人的“灵”。闪小说不仅要和长小说有所区别,也面临着当下多媒体的挑战,写实是没有出路的。写实是起步,路上要写“虚”。
闪小说就这样六百个战士,人家长小说动不动就是上万人、几十万人,正面强攻不是闪小说的特长,是不是可以绕事物的背面、侧面甚至剖面去表现呢?写起来不要太老实了,要敢于变形、夸张和荒诞地去表现事物的本质。
“是不是”对于闪小说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像不像”。
要去表现,不是再现。重要的不在故事,不在情节,而在于起点和落点,意在某种精神高度。
第三,它特别讲究构图、留白的艺术。
构图就是讲究结构紧凑、结实。留白一般就体现在描写的才能上了,描写的才能完全体现在对能引起联想的细节选择上,暗示、启发,发挥寓言或隐喻的功能。
第四,它特别强调独特性。
印章嘛,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了(原创性、陌生化)。好写手和武林高手一样一样的,不扎堆,有个性。
别人说“孤”呵“怪”别介意。话听大家的,主意自己拿。自己没主见,那就玩别的去吧。
一是选材要和老百姓近一点,写得野一点。
下笔和老百姓的生存状态联系得多一些,不然,老百姓怎么会注意你呢。咱闪小说人不是贵族,正可以弄出点生气勃勃的野性美呢。
二是语言别刻意,怎么顺气怎样来。
心态放松。不是有“目的颤抖”那句话吧,说的是人要是目的性、功利心太强,反而僵化弄不出什么东西了。
语言太重要了。它其实是真正的基元,就像唱腔之于京戏般重要。语言是文学的唱腔,全部风味、韵致、就在那抑扬顿挫之间了。而调控这一切的,便是那神秘的节奏,内在旋律。文章不是看的,是要人们读、要人们听的,文章详至细微,略如跳跃,全部受控于那个神秘的文章整体节奏。语言是有魔力的,是成了精的工具。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现在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我们只管带着我们自己印章一劲儿往前走就是了。
谨以此文和方家探讨。
2021.3.13于杭州
孤山泉简介:

白小良,梁闲泉,本名梁贤全,曾用名白小良,白水,梁晓泉。作家、编辑。长白山下白山市人,定居杭州。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网小说专委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2007年度上榜作家。新世纪小小说风云榜2008年上榜作家。
获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金奖,光明网首眉文学大赛银奖,全国第八届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二等奖等。作品在《小说选刊》等刊物发表,收入《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等数十种选本。
出版小说集《甄四那档子事》《三百年前的答卷》《太阳照常升起》《盛开在雪地上的花朵》等著作多部。
《甄四那档子事》,由天津市作协《微型小说月报》2011年2月起连载。该书作品《标准答案》《彩虹》选为《中国教育出版同》公布的《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最后冲刺》考题。
闲泉文学社社长,《闪小说》杂志副主编,《闲泉文学》《孤山泉诗刊》平台总编。

出彩的少年
——贺新锐作家栾加合闪小说集《心归》出版
文/毛维杰
欣闻继加合出版的正在改编拍摄电影的《花脖子》书后,又要出版闪小说集《心归》,我欣慰不已。
近一段时间,忙于莫言文学馆的建设设计和馆内装修设计论证,丁点闲空没有。但是,再忙我也要给加合的新书写几个字。
加合是我任教高密东北乡大栏中学时的学生,我教过他初中
一、二年级语文。那时,我就发现他与其他的学生不同,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初一时我让他去大栏邮局帮我寄一封信,回来后他竟写了一篇《假如没有了邮政》的文章,看后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在当时他竟然能想像到一个国家假如没有了邮政,人们的生活将是有诸多的不便,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的景象。我给他投了《中国青少年报》,获得了一个可喜的奖励。这件事鼓舞了他,为他的作文打开了一扇窗。有些同学每当作文愁眉苦脸,他却欢喜如过大年。一样厚薄的作文本他最先用完。作文成了班级的范文,有的登上校园的黑板报。
我一直在想,加合的文学天赋来自他当老师的父亲、爷爷?来自高密东北乡这一方文学沃土?都不尽是。大栏中学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老屋不足百米,一箭之隔,是沾了莫言先生的文学气息?也不尽是。我想,还是来自他生活的经历,来自对事物的观察,来自留心的捕捉,来自村后胶河流水的滋润,来自本人那敏感的心灵和不懈的努力。
酷爱文学,这话对加合来说一点不过分。他从十三岁就开始写,日记、故事、通讯报道、新闻、诗歌、散文、小说,什么体裁、题材都写。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他见人就写,见事就写,见动物就写,见花草树木就写,从没停歇过。长年累月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不能自拔。
加合的《心归》这本闪小说集文稿,我从他的朋友圈里仔细地看过,《心归》篇幅虽短,画面感极强。文辞跳跃,情节跌宕。爱恨情仇,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义薄云天。人物迸发跃出纸面,鲜衣怒马。是缩小版的“《红高粱》”,读后为之一振。再说《翻身跃马》,加合不是生在封建帝王剥削阶级社会,但他写出了暴君的残暴,写出了奴隶们只有反抗才能推翻压迫,且语言简练,节奏明快,如影视剧一般,足以说明他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拥有一颗能文的侠义之心。文中写到:“我来试试。”他像狗又像兔子一样爬上了一匹战马,逗得王哈哈大笑:“杀了你谁躬身驮我上下马?”“你再无上马机会了。”他趴在马上笑说。
“你说什么?你还会说话?!”王惊怒,一枪朝他刺去。
我尤其欣赏此文中主仆两人在马上打斗时的情景,惊心动魄。
那对话、那动作的描写贴近人物心理,符合人物性格,堪称一绝。一篇六百字不足的《回家》和《弯树与裹脚的女人》更是把社会弱体呈现到了人们面前,把弱体人们的渴望表达了出来。《藏奖》是写狗的,《鸡眉》是写鸡的,又何尝不是写人性的呢?人与动物,在这个地球上,息息相关,与花草树木也关关相息,《海棠花》一文,足以说明。
日月星辰,风花雪月,鸡狗猫鸭,嬉笑怒骂,在加合笔下皆能成文。他有着超常的想象,越轨的笔致,力透纸背的笔锋。
《心归》一书中,出彩的文章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加合少年时期是一个出彩的少年,现在已是一位出彩的作家,这样努力下去,前途无量。作为曾经是他的老师的我,认为他已经是我的老师,我在认真地读他的书,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加合将会“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高密东北乡这块文学沃土上,在世界级文学巨匠莫言先生的影响下,更加出彩,不辜负家乡人“桥东莫言,桥西笔嘴”对他的赞誉,把具有个性的文学作品,一部部呈现给世人。为师,有此学生,足矣。
2021.2.17于莫言文学馆
毛维杰简介:
毛维杰,1966年3月生,高密市东北乡人。1984年参加工作,1993年任高密市东北乡大栏中学校长,著《相似教学》一书。2006年任莫言研究会秘书长,2008年任莫言文学馆馆长至今,负责编辑《莫言研究》系列书刊,著《骄子莫言》一书。

寻道方寸间
贺笔嘴闪小说集《心归》出版
文/张宏伟
辛丑春,笔嘴说要出版闪小说集《心归》,让我写几个字,看了整本书稿,很惊讶于作者的勤奋。半年时间,日日笔耕不辍,积流水成深潭,深感钦佩。
静心细读,作者的闪小说写作成长轨迹,在一篇篇短文中显现。从最初的简单到内容题材逐步丰厚,从表层热闹到深层思考,从别人的故事到所见所闻,人物更加生动鲜活,语言更加娴熟到位。
闪小说这把匕首在作者手里日益锋利。
“一寸短一寸险”,说的是兵器,在文章中亦是如此。方寸间放下天地是功夫,而存道于内则是大功夫。也是所有艺术追求的境界。
文心雕龙中说:“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经”是恒久不变的根本道理,义既挺乎性情,情亦匠于文理。唯于此,闪小说才有灵魂,有隽永价值。
读笔嘴初中老师莫言文学馆毛维杰馆长的评论,了解到作者并非一日之功,从初中开始痴迷文字,这让我对他语言的娴熟精炼有了答案。读《翻身跃马》,对奴隶精到准确的描写,有初次读鲁迅先生《铸剑》中黑衣人的惊叹,而《藏奖》则是动物见人性,小
故事中人心昭现。小说集名为《心归》,也是书中一个小说名字,他刻画了兵荒马乱中女人的坚忍、无奈、血性,炽烈的爱恨情仇浑然于民族大义,又回归于人性,女性,读来唏嘘。同时,作者选择《心归》作为书名,可能也暗含文学是他心灵的归属,寓意着希望祖国台湾的回归。作为出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高密东北乡人,笔嘴小说中处处闪动着红高梁文学的影子。
写实是技巧,写虚是功夫。虚实之间,把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勾勒、刻画出来,让短短几百字的文章在方寸间装下一个精彩故事,阐述一个浑圆的道义,是真功夫。
在我印象中,笔嘴是个具有侠义气概的人,高瘦的躯体内涌动着一股热忱与执着。在文章中耕耘多年,一直孤心造诣的寻找,尝试,追求,苍天不负,闪小说的模式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慢慢走下去,必定会有所成就。
2021.3.18于高密
张宏伟简介:
张宏伟,笔名烟驿,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协会员,高密市作协主席。曾在《人民文学》《中国摄影》《诗选刊》《星星》《诗探索》《散文百家》《山东文学》《青岛文学》《青海湖》《北方文学》《时代文学》《中华传奇》《火花》等刊物发表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出版诗集《烟驿诗选》、报告文学集《我是第一书记》、诗合集《潍河七子诗选》、散文集《走进村庄》,游记《行途烟驿》(待出),获第五届风筝都文化奖等多种奖项。

心归
写在前面的话
文/笔嘴
我从1983年开始摸索着写中篇、长篇小说,写了37年,写家族史小说,写土地承包政策小说,写爱情小说,写大墙内外故事小说,稀里哗啦,用完了一百多支笔,写下了几万页稿纸,越写,越感觉驴唇不对马嘴,越写,越感到苦恼;一个接吻的场景和动作,竟能写出上万字?写出了嘴唇与嘴唇的吧唧声,却没有写出心灵的撞击声。
到了2020年元旦,我认识了孤山泉,从他这知道了600字的闪小说,孤山泉有个闪小说专论《闪小说是印章艺术》(附本书),看完后,我惊喜地笑了。
开始以为写个几百字闪小还不是小菜?一天写出十篇,投给孤山泉老师,还不惊了他?结果,我没有得到想像中的夸奖,他发一个东北式的大笑表情给我,这是啥意思呀?翻看他的档案吧,多年前的他的著作、评论全都复制收藏起来,整夜地看,时时地思考,欣赏了他的“粮食”(梁闲泉式)闪小说“金、银、铜写作口诀”,不就是写闪小说的一本活字典嘛!
我从他那“它不是雨,不是雷,它是雷之前的那一闪。它不是拥抱,不是情话绵绵,它是接触刹那,电你那一下的媚眼。它不是亮相,不是花架,它是直捣心脏那致命的一下。它不是风声,不是雨声,它是水滴接触水面的‘滴答’声。它不是一笼包子,不是一个包子,它是包子馅儿。它不是刺客,不是剑入咽喉的写实,它是伤口泪泪流出的彩云(妈呀,胆小的略过这条)的写虚。它不是火里搬物,不是救人,是火里救布娃娃。它不是粮,不是‘毛爷爷’,它是玩,是和抽烟喝酒打麻将差不哪去的一个爱好罢了,如此而已。”的金口诀中寻找着自己。
我从他的“1、标题/标题用心来打造/含蓄朦胧才最好/不要泄密肴直白/不看下去他心里挠//2、开头/第一句话最重要/它给文章来定调/就写主人加动作/铺陈渲染都要少//3、中篇/围绕立意那根线/核心细节让人瞧/笔力一定要倾斜/亮点在哪得知道//4、结尾/首尾呼应别忘了/有所升华更好了/收束结尾要少用/开放式的才最好”的银口诀中审视自己。
我从他的“1、写事的不一定是好小说,写人的往往是好小说。2、写好人的不一定是好小说,写又好又坏的人的往往是好小说。3、把人写死了的不是好小说,人不死还能让读者看下去的往往是好小说。4、看了标题和开头就猜对了结尾的不是好小说,反之则往往是好小说。5、‘是’用了多的不是好小说,用得少或不用的往往是好小说。6、用副词形容词多的不是好小说,用动词多的往往是好小说。7、写正常人的所思所想的不是好小说,写极端人的所思所想的往往是好小说。8、写他知道的人或事的不一定是好小说,写他不知道的人和事的往往是好小说。9、写孔雀的往往不是好小说,写风凰的可能是好小说(写蛇的往往不是好小说,写龙的可能是好小说)”铜口诀中反思自己。
孤山泉老师介绍我加入了中寓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我得以拜读了程思良会长和余途等名家的闪小说理论及其闪小说作品,算是逐渐开窍了点儿。
开始一点点地学,开始一步步地写。一天写一篇交给他,这是他对我的要求。每天挨批评的多,受表扬的少。我从心里认他为严师。
今,想出一本闪小说集,书名《心归》,自己写点心里体会,作为序言其一吧。闪小说写不好,序也写不好,好在,序文中引用了孤山泉老师的话,加持我了。
书中拙文,不再修改,以此见证我写闪小说的成长历程,我会越写越好,越写越精。
2021.3.2日于莫言旧居


《心归》闪小说专辑
(一)
笔嘴/著

1、查无此人
老王从部队退休,回到老家的城市居住,由于还是以一个兵的眼光看问题,什么事也看不惯,千什么也不接地气,没有人再敬呼他首长。
一大早,老王就到了市政府大门传达室,他托老战友说情,给市政府看门。
这是一座新落成的市政府大楼,新的市政府就要有个新的样子。在一片喝彩声中,市委书记在大门两侧挥毫写下了“说实话办实事一身正气”、“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的对联,高声问谁能出个横批?
老王听得清楚,大声喊道:“查无此人!”
老王上岗不足一个小时,被撑走。
几天后,市委书记被省纪委带走,他倒卖市里的土地给开发商,连续两年虚报、克扣全市村民的小麦补贴款,竟然还有犯罪前科,连当初党员入党的资料,都是假的。
创作谈:
一些今天还在台上大讲廉政建设的个别官员,明天就被纪委带走,真是成了老百姓的笑话。更有甚者,犯过罪,判过刑,竟然还能入上党,干上书记,老百姓也从没听说过他立过什么特殊大功,一出事,一查,竟然是假党员,入党的资料,全是假的。真可谓应了那句“乱烘烘的你方唱罢我上场”。
王承杰点评:
旱竟是小说,这一声“查无此人”如同舞台上的演员“下去吧”的惧场;但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文风挺正,“包被”中响,完整中少了遐想。(王承杰)

2、不管闲事
回到居住小区,在楼梯间看见一小孩儿在吃雪糕,老王顺口说:“这么凉的天,会吃坏身体的!”。
小孩说:“我奶奶现在已经活了103岁。”
老王问:“吃雪糕吃的?”
小孩说:“不是,我奶奶从来不管闲事!”
创作谈:
一些关爱的问候,对一些孩子是不起作用的,这个社会,是孩子成熟过了大人?还是怎么了?全民素质教育,应从少儿抓起。
王承杰点评:
四句话一个简洁的故事。看来“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老王的帽子”是摘不掉了。以后,凡事“管他奶奶的了”。(王承杰)
3、只失不得
回到家,打开电视,新闻里在播放一储户存款消失,几十万元不翼而飞。
老王急了,慌忙下楼,骑着电动车来到银行,赶紧插卡输密码查看,还好,500元钱还在,这才松了一口气。
走出银行,老王的心累了;花1800元新买的电动车不见了。
创作谈:
伤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时刻防备着他人,心累。
王承杰点评:
社会不安,人心不古。奈何?得一教训。(王承杰)

4、滚滚长江东逝水
午后,老王拿着海绵笔去广场的地上练写大字,刚要写,一个大妈驻足观看。
老王看了大妈一眼,提笔写了个“滚”字。大妈宛了一眼老王,老王又看了大妈一眼,又写一个“滚”字。
大妈上去一脚将老王踢倒在地。
“我就想写‘滚滚长江
警察来了问咋回事,老王委屈地说:
东逝水’,刚写头两个字,就被她蹦倒了”。
警察说:“写字和做人一样,有时得倒着来,‘水逝东江长滚滚’不就没事了?”
创作谈:
同样的事,能被别人理解成他样的事,做事方式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群,做事要有特别的方式。
王承杰点评:
地上一个“滚”,警察一个“哄”;全怪老王的手速太慢了,表情太欠了。(王承杰)
5、位对车错
傍晚上了高铁,想去女儿家散散心,一上车,老王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他核对自己的票无误后,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票,大声喝斥:“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位,你瞎了眼了吗?!”
老王仔细看了他的票,一肚子气,但不再做声,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
火车开动了,乘务员过来问老王为什么站着,老王指一下那男士:“他没坐错位,但却坐错了车!这车是开往北京的,他的车票是去广州的。
创作谈:
要想让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别人。你对别人的凶,其实是对自己的惩罚。
王承杰点评:
“他不仁,我不义”;何苦呢?看来是人心都错位了。(王承杰)

笔嘴书屋·茶馆隆重开业,现场赠书闪小说集《心归》等书籍!
感谢高密电视台!引用贵台新闻。
《心归》闪小说集






栾加合(笔嘴)作品:
【中华文化传媒百年建党节特刊十一】中华文化传媒新闻报道:《笔嘴书屋·茶馆隆重开业,现场赠书闪小说集〈心归〉》


此书,栾加合(笔嘴)著。栾加合先生,山东潍坊高密市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同村老乡。
笔嘴,本名栾加合,又名栾家和。
山东高密东北乡人,多篇文章入选入文学作品选和获金奖,中国金凤凰杯闪小说第五届、六届冠军,获2020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提名奖,中国首届闪小说十大名家提名奖。高密青草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红高粱文学》社会员,高密市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最早闪小说专业平台《闲泉文学》社副社长兼执行主绳,《孤山泉诗社》常务副社长兼执行主编、秘书长,《红高梁》电视剧群演执导兼演员,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出版小说集《花脖子》、散文集《走过昨日的印象》、诗歌集(一路奔跑》,小说(花脖子)已改编成同名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