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关注献礼影视片

文/屈军强

影视最形象、最生动,最能体现历史的辉煌,让人感悟中华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一批重点献礼影视片"七一"将隆重推出。大型历史影片《1921》,展示了建党时期的难忘经历;《红船》讴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革命者》塑造了李大钊的感人形象,《人民的好总理》再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风亮节,还有《中国医生》《光荣与梦想》《功勋》《我们的新时代》《党小组》《百炼成钢》等等,主题突出,故事感人,风格各异,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党史教育的形象化教材。电视剧《大决战》场面壮观,《香山叶正红》 人物逼真,《中国制造》《幸福到万家》《号手就位》《理想之城》《约定》等剧目备受关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将把百年庆典活动推向高潮,将激发人们热爱党,感恩党,跟党走的无限热情。

观"七一"勋章授勋仪
式感怀

文/李哲斌

一枚勋章一面旗,
一路英雄一片誉。
至高礼仪戴英模 ,
英杰豪迈佩勋徽。
感天动地彪炳史,
清风明月弘正气。
楷模立党沥血志,
功勋千古铭史记。
泱泱华夏第一党,
古今中外堪与比。
百年华诞浩荡恩,
精神品系世代袭。

同图随笔感想

百年华诞辉煌

文/方草

海浪冲天睇,
胸襟开阔屹。
高歌海燕飞,
展翅英姿奕。
华厦激浪荡,
百年风雨狂。
江山是人民,
党魂长城长。
浪击巨龙祥,
燕翔和平样。
中华耀世界,
百年庆辉煌。

2021·06·30写于扶风

党的生日同祝贺

文/李根乾

庆党建党100年,
文友相聚民俗园。
百年华诞抒豪情,
以文会友把党颂。
兄弟姐妹情谊重,
相互学习共促进。
相聚加深情长远,
共祝情谊如泰山。

作于2021.6.30扶风

隐藏的锋芒和力量
——读李西岐散文集《左顾右盼》
文/徐志刚

《左顾右盼》是原军旅作家李西岐老师新出版的散文集。在此之前,李老师还先后出版了以岐山和西周文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周原(一)》,和以兰州市的市井文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金城关》。几十年来,李老师笔耕不辍,仅《左顾右盼》中,收集了他近些年写就的散文1 7 0 余篇。
李老师祖籍西府岐山。因为我也是岐山生人,故而对李先生《左顾右盼》中以西府岐山为背景的散文,读来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在浓郁醇厚的故土乡情里,相同的文化背景常常会勾起我的更多回忆。像《岐山名吃》《说酸道醋话周原》等写小吃的文字,我读的时候,嘴里的口水都几乎是满满的。读到《婆--我心中的佛》《父亲十五周年祭》时,又常常让我热泪盈眶。而《西府方言·岐山话》《西府方言俚语拾趣》等文章,对我这个远离岐山,对岐山既熟悉又陌生的半吊子岐山人而言,在走近生我养我的故乡时,更会让自己因对家乡的一知半解而深感惭愧。
读李老师的散文集,在领略他那浓郁而真切的乡土人情的同时,更加让我敬佩的是他深厚的学养和丰盈的知识储备。作家学者化,不仅是我认可一个作家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个人努力的目标。李老师在作家学者化的道路上,无疑给我作了榜样。
李老师的学养是多方面的。作为马家窑古陶器重要藏家和甘肃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的理事,曾经对黄河流域彩陶的流向和发展做过深入的研究;其兰州民俗文化专家和西周文化专家的身份与学养,我们分别可以从《左顾右盼》《金城关》和《大周原(一)》中感受到。他作为兰州当地知名的民俗专家,曾被邀请参与兰州“水车博览园”和“兰州民俗馆”设计,他还是“兰州民俗系列雕塑设计文案”的撰稿人。
散文家杨闻宇先生在评价他的散文时说:“西岐的散文动用小说笔意,以致情趣横生,既勾画出两代人之间鸿沟之浅深,又处处漾动着西府独有的乡音乡语,泥土气息。这气息远远地流泛于陇上,在西部散文原野上真如‘陇上一枝梅’,色香别具,袭人襟怀。西岐自己从乡下步入城市,自军旅切入书香,我认为他绝非‘胸略有点墨’之辈,他的循踪研讨文字,足见其学养有素,不是那等热衷于卖弄的角色。”正如杨先生所言,李老师绝非“‘胸略有点墨’之辈”,他深厚的文化学养与宽博的知识积累,我们可在他的散文中随处可见。
作家之外,李老师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书画家,2 0 1 8 年1 1 月1 7 日,《叶落长安-李西岐书画作品展》的举办,就是他对自己几十年来在中国传统书画不断耕耘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他在书画创作和书画理论上的深厚功力,也使他成为能写(书)能画,还能“评”到点子上的书画评论家。如他的《咫尺千里,蔚为大观--毛庐扇面小品选赏读》和《守常知变,返本开新--麻天阔书法小议》等。
李老师的散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文字清新干练,自然流畅而唯美。有时候,他就像一位高深的专家,文史知识渊博;更多时候,他是一位长者,像在给自己家人讲故事,亲切易懂,娓娓道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从他的文字里看到这些隐藏的锋芒和力量。
摘自 《陕西工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