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前夕,我采访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他的主人公是我的同仁和领导~石家庄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礼谦老师。

在一个办公室里,他向我讲起四十二年前火线入党的情形:那是1979年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边防部队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在激烈地进行中……这一天,我们连所在的阵地先后打退了敌人一个加强营的轮番进攻。在连队人员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我们坚守的阵地先后四次失守。为了夺回阵地,我们沉着冷静,顽强战斗,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使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天晚上7点45分,天空漆黑一片,大地十分平静,人们似乎一点也感受不到一场更加残酷的战斗在等着我们。由于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大家都非常疲劳,我一坐下就呼呼地睡着了。这时,正在站岗放哨的新战士小房突然发现阵地前沿黑压压一片,便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冲上来了!于是,我们迅速投入前沿阵地。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仓皇而逃。没过多久,敌人又一次向我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时阵地上只剩下排长、我和一名新战士。面对数倍于我们的敌人,大家毫不畏惧,沉着应战,愤怒的枪口向着黑压压的敌人猛烈扫射。突然,站在我右侧的韦排长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我左侧的战友小房也身负重伤。在阵地上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脑海里顿时出现了战斗英雄杨根思和以他为原型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今天我竟与他们有着相同的绝境和使命。心想:无论最后壮烈牺牲还是与敌人同归于尽,决不能丢掉阵地~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让侵略者占领。我端起冲锋枪,把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在枪口上,向着敌人猛烈扫射;子弹打光了,我又端起一挺机关枪,雨点般的子弹密集射向敌群,使敌人抬不起头来;当机关枪子弹再次用尽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起阵地上仅有的几枚手榴弹投向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将冲上来的敌人全部歼灭,阵地又重新回到我们手中。

为了表彰我在战斗中的英勇事迹和卓著贡献,上级给我记了三等功,并批准我火线入党。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的热泪盈眶!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能不激动吗?我明白:党员这个称号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火线入党更坚定了我报效祖国、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由于当时战斗紧张,环境恶劣,条件简陋,我的入党介绍人李班长把我带到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前举行了入党宣誓。当我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体内的热血汹涌澎湃。凝望着鲜红的党旗,我思绪万千……我深深懂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加入了党组织,就意味着自己时刻要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当我举起右手向党宣誓的时候,更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正值青春年华,还没来得及孝敬父母,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就血洒疆场,埋骨青山,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只是做了一个革命战士应该做的事情,组织上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又是立功,又是入党。此刻,我这个从未掉过眼泪的硬汉子,泪水竟刷刷地直往下掉……我知道,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难忘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 讲述中,于礼谦老师数次梗咽。

故事讲完后于礼谦老师已是泣不成声。我知道他是在痛惜和怀念自己的战友。战争虽已过去四十二年之久,但他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几十年来,或许觉得自己在那种惨烈的战斗中幸存下来已是非常幸运,甚至是一个奇迹,他一直低调行事,对自己的英雄事迹看的很淡,从不张扬,很少提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和献身精神,我不禁对身边的这位战斗英雄肃然起敬。在这里我们祝于礼谦老师在文学上给我们带来更多诗词和书法精品。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无数共产党员砥砺前行,不怕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毕渤海,男,民族歌手,诗歌作者,中国Q歌王慈孝形象大使。歌曲演唱曾获区、市奖项;诗歌作品多篇发表于《苍岩文艺》、《魏征文艺》、《石门诗刊》、《石家庄头条》、《杭州头条》等刊物,石家庄市诗词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现居石家庄。

诵读者简介:风烟 河北石家庄人,朗诵爱好者,热爱生活、热爱诵读,用心感受作者的初心、用情演绎每篇佳作,愿用声音、用真诚传递人间的一切美好,在诵读中提高自己,鞭策自己,用自己的声音去感染听者,同时也感动自己,使自己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用朗诵架起爱的桥梁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