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 诚 的 战 士
文/吴金泉
一、攻打总统府
陈启龙当兵时,只有16岁,比肩上挎着的枪高不了多少。入伍的新兵顾不上训练,便随着部队直接上了前线。当时,陈启龙在苏北军区25军中兵站服役,因三团卫生队需要骨干,把他调到了新兵三团卫生队。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随部队横渡长江后,直抵南京,包围了南京总统府。总统府的高级官员早随蒋介石撤离了南京,留守的残兵败将不堪一击。解放军冲进总统府,看到蒋介石的画像怒火冲天,一名战士对着画像上的蒋介石就是一梭子子弹,把画像打了几个透明窟窿。战士还要扫射,被班长挡住了,班长说:“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文物,不要破坏了。”
这时,来了两位首长,其中一位个子矮点的首长说:“把这里打扫干净,保护起来。”
团长双腿并拢,敬了个军礼,高声说道:“是,邓政委。”然后,分派警卫排担任警戒,把总统府保护了起来。
陈启龙站在队伍当中,在老兵的指点下,才知道了那位矮个子首长是邓小平政委。
后来,陈启龙随部队攻打福建,准备解放台湾。因朝鲜战争暴发,随部队北上抗美援朝,那时,陈启龙已经是医务班的班长了。
二、血战三所里
1950年11月27日黄昏,冰封大地,白雪茫茫。38军兵分两路向嘎日岭和三所里疾进。他们要与时间赛跑,抢在美军前面占领三所里,把美第8军围歼在哪里。
上午7时,部队急行军14个小时,在荒山野岭穿越了72、5公里,终于提前5分钟赶到了三所里。
仅仅5分钟时间,美军先遣分队就乘车到达了三所里。
志愿军发起突然攻击,将这股美军连同驻守此地的南朝鲜军1个治安连全歼,占领了三所里及其附近高地。
“闸门”关上了。
三所里是大同江上的重要渡口,为南北交通要道,占据着重要的军事位置。三所里被志愿军占领,卡住了敌集团军的咽喉,抄了美军的后路,美军企图南北夹击夺回三所里。
一场突围与反突围的恶战就此在三所里打响了……
陈启龙随着救护队穿行在战场,头顶敌机在山谷轮番轰炸,重型炸弹落在山坡的各个角落。敌机在空中犹如疯狂的游龙,时而翻卷,时而腑冲,机枪喷射着罪恶的子弹,机尾吐出一枚枚炸弹倾泻而下。山谷腾起了一股股冲天巨浪,掀起树枝,血肉模糊的人的肢体,被抛向空中。
敌机又一次来了,陈启龙带着救护队躲进山洞,人还没有完全进入洞口,一颗炸弹便在洞口爆炸了。指导员掩护战友进山洞,他最后一个撤入山洞,刚到洞口,一颗炸弹便爆炸了。指导员被炸弹的气体卷入洞内,一只脚的脚后跟被炸弹皮劈去。陈启龙在北边的山洞,他纵身跃起,扑向山洞,被那股气体抛起,浮在空中停留了一会儿,又被重重的抛在地面。巨大的气浪把他震昏了,等他清醒过来,却发现眼前一片黑,身上被什么压着,压的他呼吸困难,喘不过气。他动动身子,才知道身上盖着的全是土,便从土里往出拱。他拱出土堆,爬到洞口,向山谷看去。洞口被炸了一个大坑,面积有一间房子大,有二、三米深。山谷中,他们救护队和炊事班的驻地已被敌机夷为平地,只能看到一个连一个的弹坑,其他的植物和生物全消失了。
战斗在激烈进行,打得异常惨烈,山坡到处都是死尸,鲜血染红了雪地。救护班的战士钻出山洞,陈启龙看山坡上倒着一个伤员,正艰难的向上爬着。他命令一个战士去救,那个战士还没冲上山坡,便被子弹击中牺牲了。接着,又跳出了一个战士,迅速迂回着向山坡冲去,随着一声巨响,他的右肩膀被炸掉了。
陈启龙两眼冒火,看着倒下的战友,愤愤地说:“我上。”
班里的战士拦住他,说:“班长,你指挥,我们上。”
陈启龙说:“我是毛主席的兵,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便冲出山洞,迂回着向山坡冲,子弹密积的射过来,打飞了他的帽子,打穿了他背上的水壶。他隐蔽起来,从侧翼绕了过去。他看到:前面有几个美国鬼子,正躲在坡上的壕沟里向他射击。这时,从敌人的对面射出密积的子弹,掩护陈启龙向山坡冲。陈启龙已靠近了那几个鬼子,他猛然站起身,端起冲锋枪,对着那几个鬼子就是一梭子子弹。几个美军正和对面的志愿军对射,没防备侧面,被陈启龙一梭子子弹全干掉了。
三所里围歼战,113师提前5分钟抢占了三所里,切断了美第九军逃跑的退路,把美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朝鲜停战后,陈启龙随部队回国,调至空军部队学习,于1958年退伍回乡。

三、毛主席的兵
1960年,陈启龙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随大批复员军人、支边青年来到新疆,在吉木萨尔县光明大队安家落户。当时,新疆的生活很艰苦,他卖了许多随身物品贴补家用,勉强度过了饥荒。后来,由于他经多识广,思想先进,劳动踏实,被社员选为生产队长,又逐步升级,担任大队长兼民兵营长,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陈启龙在任十几年,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热爱毛主席,最早有毛主席像时,他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就是那时办公室和农户家都挂的毛主席的标准像。与众不同的是:陈启龙花了80块钱,让木匠做了一个精致的像框,把毛主席的画像镶在里面,便于携带。他每搬一次家或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带着毛主席的那张像,第一件事就是把毛主席的像挂在墙上,反复看着,至到整齐满意了,他才去干别的事情。
许多年过去了,办公场所和住户家墙上很少见毛主席画像了,但陈启龙家正墙上依然挂着那张毛主席像。
一次,县上的一位下乡干部去陈启龙家,猛然看到了正墙上的毛主席像,他想收藏,便向陈启龙提出:愿意出一千块钱,让陈启龙把毛主席像给他。陈启龙毫不犹豫地说:“你出一万也不行,我是毛主席的兵,毛主席的像不能卖。”
陈启龙真是毛主席的兵,80多岁了,还一直把毛主席的像视为珍宝,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恭恭敬敬的挂在墙上。他的儿孙都很尊重他,把他当成毛主席的好兵,是陈家人的骄傲。
陈启龙有一个爱好,年青时喜欢唱歌,老了依然喜欢唱歌。他不会唱现在的流行歌曲,脑子里记下的全是老歌。他现在儿孙满堂,晚年生活很幸福,在家庭聚会或婚嫁喜筵上,他会即兴唱上几首歌。别看他快90岁了,嗓子却清脆洪亮,双手随着歌声挥舞着,象乐队的指挥,打出强有力的节拍。唱着唱着,他的歌声便变成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把人们也带入深深的沉思中……

【作者简介】
吴金泉,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吉木萨尔县政协委员,文联理事、副秘书长,作家协会副主席,《回族文学》 杂志社签约作家,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第五期新疆作家班学员。发表中短篇小说五十余篇,出版短篇小说集《水的童话》,中短篇小说集《五枚金戒指》、《故土》 、《旋转的花裙子》、《古道啸声》、《乡下那些事》。

【热评精选】
《忠诚的战士》写了三个故事,写了三段历史。故事的主人公是陈启龙,陈启龙毛主席的战士,是革命事业的忠诚的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南征北战,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直打到福建,准备解放台湾。朝鲜战争爆发,陈启龙又入朝作战。在三所里的战斗中,他不怕牺牲救治伤员。他迂回到美国鬼子的侧翼,消灭了疯狂的鬼子,为胜利奠定了基础。陈启龙从朝鲜战场回国,又到新疆建设兵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当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是毛主席的兵,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他对毛主席无限忠诚,家里的墙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接近90岁的老人还特别喜欢唱歌,唱起“雄赳赳,气昂昂”就想起了在朝鲜战场的情景,想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吴金泉老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诚的战士的形象,颂扬2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吴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写作技巧,在当代文艺堪称一流,不愧为德艺双馨的作家。(点评:杨山坡)
一位老兵用自己对党对毛主席的无比忠诚,对祖国的忠贞不二,一路书写了属于他的故事,让我们透过这位老兵不屈身影,映照出了千千万万不屈的老兵。正是有了这些心怀祖国的无名英雄,才有了我们国家现在的繁荣富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幸福!(点评: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