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才容易养出做事井井有条的孩子。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在干净整洁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生活在“脏乱差”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将来发展堪忧。混乱的房间,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所有家长都要知道。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孩子的成绩好不好,看看他们的桌面就知道了。”我观察了班里学生的课桌,发现确实如此。成绩优秀的孩子,桌面干净没有涂画,课本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他们特别有条理,老师要讲哪张卷子,马上就能翻出来。不像有些孩子,东翻西找把课桌和书包弄得乱七八糟,还是找不到。班里一个常年不及格的男孩,就是这样的。他经常忘带课本,就算翻出来也是破破烂烂的,平时不做作业也不听课。我去他家做过一次家访,大为感叹:实在太乱了。桌上摆满各种罐头杂物,沙发上堆满了孩子的衣服,而男孩就坐在衣服堆上玩手机。他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带孩子,可爷爷奶奶根本管不过来。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孩子怎么可能自觉学习呢?凌乱的环境,会让孩子缺乏条理性,失去秩序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没有讨厌写作业,随便写几个字敷衍;成绩一直在退步,自己却不以为然......古人说:“久入兰室不闻其香,久住脏屋不觉其乱。”孩子正在被环境改变,混乱的家庭正在毁掉孩子的自律习惯。物品凌乱的家庭,养不出井井有条的优秀孩子。

环境越差,孩子越负能量
哈佛商学院做过一项调查:学校里把课桌收拾整齐的孩子,往往成绩优异,乐观开朗。因为整理让他们学会了规划,学会了耐心,心无积尘,面目清明。而混乱的房间,会给孩子蒙上一片阴影。以前,我也是个不爱收拾的人,家里乱糟糟的,仿佛做什么事都不顺。孩子才上小学,却经常考倒数,总跟我们对着干,让人很不省心。直到我去了朋友家做客,看到他们家和我们家的鲜明对比。客厅非常干净明亮,几乎没什么杂物,书架上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她女儿大大方方地跟我打招呼,把刚看完的书放回书架里再陪我们聊天。我于是夸她懂事,她说:“阿姨,这是我们家的习惯,爸爸妈妈很爱干净,用完什么都会收拾好,我要向他们学习。”生活在整洁的环境中,和生活在混乱的环境里,孩子的成长大为不同。整洁的环境会给孩子正能量,混乱的环境会给孩子负能量。因为生活在不舒服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思想混乱,遇事不冷静,学习也不踏实。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如果你的房间脏乱不堪的话,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好运和梦想,都会全部溜走。”房间储藏着或正面或负面的能量,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孩子。


父母懒惰,对孩子不上心
每一个混乱的家庭,都有一对懒惰的父母。他们对“脏乱差”的环境视而不见,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也不约束。下班回来,直接倒在沙发上玩手机;周末休息,在家打牌打麻将消磨一整天;懒得教孩子,直接骂他几句打他几下就算了。内心混乱、行为懒散的父母,养不出积极向上、自觉自律的孩子。看过一个教育短片《听,孩子们在说》,对其中一幕印象深刻。
爸爸妈妈一直盯着手机,任由女儿抱着玩具熊,落寞地坐在中间。女儿抱怨,你们不让我玩手机,可你们连自己都管不住。她能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只有颓废、混乱的状态。生活在这样的“垃圾”环境中,又怎么指望孩子能自觉学习、健康成长呢?懒惰的父母,本质上就是对孩子不上心。父母不严格要求自己,孩子就不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孩子就不会全力以赴去追求更好的未来。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每一次的“图省事”,都是对孩子教育的耽误。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你在孩子小时候偷的懒,都会变成你为自己挖的坑。父母必须把教育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事业,成为孩子最正面、最值得学习的榜样。
曾国藩说过:“不好收拾是败家气象。”不好收拾的人,必然是懒惰的,怕麻烦的;不好收拾的家庭,必然养不出有出息的子弟。曾国藩十分注重家庭卫生,曾经训诫四位弟弟要“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对于子女,他也要求每日做好打扫清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干净有序,是一种必要的教育。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藏着孩子的未来。保持房间的干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孩子也是一点一滴地改变。从生活小事开始,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助力,让孩子生活更有条理,心情更加愉快。从父母做好榜样开始,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父母想要孩子做什么,自己要先做好。榜样做好了,孩子就会有样学样。从让孩子学会独立开始,能够担起肩上的责任。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长大以后更容易适应社会。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打扫好房间,就为孩子打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搭建了最坚实的人生桥梁。
想要孩子有出息,先从家庭环境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