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一曼家书
作者:赵一曼
诵读:章彬彬
1936年8月2日凌晨,哈尔滨至珠河的铁路线上,一列日军特别列车呼啸而过,这列火车上,有一间牢房,关押着一个即将被押上刑场的女囚,她就是抗日女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她强忍着被敌人严刑拷打留下的剧痛,给只有7岁的儿子写下了两封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相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就在写下这封遗书后的几个小时,赵一曼又给宁儿写了另一封遗书。对比两封遗书,能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儿子的不舍深情,短短的一百多字,却提到了六次我的孩子。
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育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呵,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直到一九五七年,国家进行烈士身份核查,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的身份。他赶往东北,在烈士纪念馆抄下了收录在日军档案里的母亲写给自己的遗书,抄完后,用钢笔在自己的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这三个字不仅留在了宁儿的手上,也留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