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文学亲爱的湖
——《卡伦湖文学》作品集总序
赵培光
写作者,难免计较。计较什么呢?首先是写作环境。弗吉尼亚.伍尔夫明确说,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尤其过分,习惯在写作的当口儿关闭门窗。倘若赶上好状态,灵魂得以出窍,仍然在房间里游荡。顺理,继而成章,接近于矫情了。
《卡伦湖文学》微刊,怂恿诸多的写作者得寸进尺。即:从室内到湖畔。
我常常被怂恿着。
一如湖水怂恿着岸,以及摇动的岸柳。
只好借助旖旎捕风捉影,捕捉湖的神髓。书生奈何,空留一腔热望,自作多情地想象大地上那片闪闪发亮的水面与幽幽沉潜的水底……
所谓“久居樊笼里,复得还自然”。呵呵,直到2020年8月9日,《卡伦湖文学》横空出世,再一次刷新了我的牵念。一座湖,赋予其文学使命,忽然神秘了,因神秘而神奇,因神 奇而神圣,不愧为一座神湖了。
神不神呢?
叫梁冬梅神人,估计连她自己也会不好意思。不过,她好意思读人,读天下人;她好意思做事,做天下事,全凭一己趣味。人读好了,事做好了,便交付给文学。文学是什么呀?是字与情愫,是爱与良知。当她把心得说给卡伦湖管理者王强的时候,一拍即合。2020年9月6日,集政治、军事、文化于一身的卡伦重镇,挂出了一块“卡伦湖文学”的铜牌。秋风里,分外光耀,迷醉好些人哩!
江河湖海一家亲,别具意兴。湖,清澈,宁谧,缱绻,似乎与文学更加通融。热爱文学的人,或者以文学为己任的人,谁个没亲近过湖呢?更有甚者,譬如美国的亨利.梭罗、英国的华兹华斯,与其说湖成全了人,毋宁说人成全了湖。中国的文人不胜枚举,张岱笔下的西湖和季羡林笔下的《未名湖》,湖光波影,冷爱的岁月也只能悄无声息地收藏,并且展示,不辜负。
10个月出头儿,《卡伦湖文学》总发426期,期期引人入胜。此间,在卡伦湖度假村,举办了5次笔会。去年的秋天,静川如约而至,一气写下了20首诗歌,冠以母题《卡伦湖》。每每读来,则意犹未尽!99年前,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合出诗集《湖畔》,红极时代,名噪文学史。哦,后生奋力直逼,不可不畏呢!
单说这一次,亦即首届“卡伦湖杯”华语文学奖征文大赛,共收到两千来篇(首)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等体裁均可参评。内容上也是,虽以卡伦湖题材为主,却不排斥万事万物、万情万理。何况,年龄不限,地域不限,以至引来9岁的孩童和80岁的老翁,以至引来除西藏外的国内作者和德国、日本、美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一些国际同好。这,便是《卡伦湖文学》兼收并蓄的品性,充分显现了湖的开放式,以及大格局。
文学,了不得抑或不得了,就这个样子吧!
复杂了是吗?那么,回到根本的问题上,无非写什么和怎么写,尽在字里行间。看心情,看彼时彼刻的心情。《卡伦湖文学》不断推出的作品,不断地更替着我的心情,越来越觉得亲和爱。还挑剔吗?还计较吗?亲爱的文学亲爱的湖,罢了,罢了。
千古诗文,无一定法,谁人说得明白?我吟诗弄文几十年,经验仅仅限于几十字:写作是一个自作多情的进境,手法和技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灵魂和语言。我的写作,没什么特别,唯诚恳与诚恳地表达。
卡伦湖文学,贵在诚恳!
是为序。
2020年6月17日午后

赵培光,诗人,散文家。原《吉林日报·东北风》周刊主编,高级编辑(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散文委员会主任、吉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编辑奖、《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东北文学奖、中国散文优秀编辑奖。出版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16部。

责任编辑:雪 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