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宝智
一,曹家塬的教育变迁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曹家塬学校占地9.5亩,初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校址〈中原庵〉中,以庙堂为学堂,学校初建时,学生10余人,一名教师,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改名为:新兴乡第一保国民学校,学生59人,四个年级,两个教学班,两名教师,1949年暑假后停办一年,1950年经过整顿整改,学校恢复,同年十月开始复学上课,1956年由初小改为六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增至140余人,设六个单式教学班,七名教师,那个时候每个自然村还有耕读学校,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1968年学校增设初中班,易名为‘曹家塬五.七学校’,当年学生:200余人,七个教学班,十名教师,1973年前年后学生500余人,教师二十三人,1985年撤销初中班,改名‘曹家塬小学’,2010年暑假后停办至今(2021年六月),现在校舍依然还在,已没有往日的读书声,从那以后小孩子上学不方便,为解决这个难题,2005年12月李宝智创办‘曹家塬幼儿园’,设,大,中,小及学前班,有学生60余人,教师五名,2009年由于多种原因停办,时至今日(2021年6月)曹家塬没有学校。
二,解放前后曹家塬居住情况
房屋是人类休息,繁衍,生活的重要空间,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简陋到繁丽,从低层次到高水准的过程逐步演变与进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追求,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梦寐以求的‘居者有其屋’终于在共和国大地上变成了现实,并且在不断地得到变革与提升,实际上这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放前,村子房屋破烂不堪,数量极少,全村房屋不足一百间,南塬人(一.二组)居住在曹家沟沟以西,上下两排土窑内,房屋十多间,人口一百余人,薜家坪(三组)人居住在宝平寺沟边半坡上,窑洞居多,高低不平,房屋二十余间,人口二百余人,道路高低不平,烂柴杂草,满目疮痍,武家壕(四组)多居住于武家壕沟内,房屋三十余间,窑洞较少,人口八十多人,宋家(五组)吕家(六组)一部分人住地坑院,以窑为主房,有一部分随地建房而居,人口三百人左右,普门寺(七组)居住于北台沟以西的半坡上,以窑为主,房屋十余间,人口一百人左右,总之其共同特点有四:1.匮乏,房屋极少,资产极少,还有许多无房户。2.简陋,住房均为土木结构,窗口多为牛肋骨式,且大部分没院墙。3.分散,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农民在自家土地上随心所欲建房,挖窑。4.依沟而居,多为低矮潮湿的窑洞,并有部分人畜共住。
三,曹家塬的行政变迁与集体经济
1949年7月16日千阳解放,7月19日成立千阳县人民政府,设立七个区委会,曹家塬属寺坡区公所管理,寺坡区公所下辖六个乡人民政府,曹家塬属普门寺乡人民政府管理,驻地普门寺(现在的曹家塬七组),乡长候鸿钓,曹家塬村支部书记兼主任李世春,(我的祖父)村长武银顺,文书李天成。1950年中共普门寺乡支部委员会成立,驻地普门寺,书记李德厚,1956年3月23日,成立县直辖七乡一镇党组织,撒销区委,成立中共文家坡乡委员会,驻地文家坡,书记王进录。1958年9月3号撤销全县七乡一镇,成立了九个人民公社党委,撤销文家坡乡,成立并改名为红旗人民公社党委,驻地文家坡,书记石秉志。曹家塬村更名为曹家塬大队,支部书记李世春,同年9月26号,全县由九个人民公社会变为六个人民公社,撤销了红旗人民公社,并入千阳人民公社党委,驻地城关镇,书记石秉志,1959年5月21号千.陇合县,曹家塬属千阳人民公社党委领导,第一书记杨存保,书记处书记贺存德,曹家塬支部书记李世春。1960年4月28日,中共陇县县委常委会决定,人民公社党委不设书记处,只设书记,书记贺存德,并设立中共文家坡管理区总支部委员会,驻地文家坡,书记任堂堂,曹家塬支部书记李世春。1961年8月26号,国务院批准恢复千阳县制,九月一号开始办公,中共文家坡人民公社委员会成立,驻地文家坡,书记郭生海,1961年12月贾天虎接任曹家塬大队支部书记,原支部书记李世春协助工作。1966年5月文家坡人民公社更名为新文人民公社,书记张美明,曹家塬大队支部书记贾天虎。1968年3月28号成立文家坡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69年10月撤销核心领导小组,恢复公社党委,同年十月二十六号改称:文家坡公社党委,驻地文家坡,书记赵甲科,曹家塬支部书记贾天虎,那时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曹家塬大队修建了大队办公场所(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为了方便农业生产,提高集体收入,大队设有村级科研室,菜场,养猪场,拖拉机站,商店,缝纫部,铁业社,医疗室,村广播站,文艺队,九间房的大型会议室,各小队也有养殖场,菜园,山吊庄,那个时候口粮紧张,不是政策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更不是土地问题,而是粮食品种的问题,自身产量很低,再加之公购粮任务太重,农业补贴工业,再加之农田基建,修水库,建公路都是农民出工不挣钱,消耗很大。遗憾的是1974年12月17号大队支部书记贾天虎同志因工作劳累过度,体力严重透支在大队办公室与世长辞,把一个全县知名的先进村留给他所爱的土地和他的社员。

2021年6月29日李宝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