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学生写游记的一些体会
文丨薛汉忠
外出游览,是写游记,锤炼作文语言的好机会。暑假生活开启,希望家长们在辅导孩子学习的同时,尽可能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即便是短途,市郊都可以。有很多家长在咨询的文章中,反映自己的孩子作文没东西可写,作文语言呆板枯燥,不流畅。这肯定与他们只注重书面语言的学习,而忽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活的语言有关。所以,我建议家长,暑假里一定要为孩子多创造增长见识和锤炼作文语言的机会。
学生要确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无论是司马迁、郦道元,还是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徐霞客,都是既喜欢读书,又重视外出游历的。有感于此,我建议学生要确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既重视书本上已经定格的死的知识,也重视读大自然中活的知识。而且这些经历和素材,是学生自己所独有的,是写作的“独门秘籍”。
写每篇游记,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看到这句话,会有家长和学生不以为然。游记又不是考场作文,有必要这么要求么。我深入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经常有作家在高考作文中遭遇“滑铁卢”?写作是他们的强项,想想不应该啊!其实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按照高考作文的标准来规范写作。何况,普通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那些作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要求学生加强写作的规范训练,把中考高考作文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平时的写作中。包括对小作家,也是要求他们在中心明确的前提下去创作。
与学生写同题游记,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写游记,来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性。
我写游记,最初的出发点就是给学生示范用的。可以说当时是被“逼”的。我1978年参加高考,毕业后当了中学语文老师。踏上教坛,我遇到了一群调皮的学生。我让他们写作文,他们却要我写给他们看。出于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感,我愉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我想通过我的言传身教,来激发他们写作文的热情。看到他们写的作文干巴巴,我决定用一篇篇游记来叩击学生的心弦。
学校每年组织的春游秋游,都是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机会。在出游前,我都会布置和学生同题作文的题目,到了景区后细心观察,学生们带着纸和笔随时记录、随时摘抄。回校后,我会把自己写的作文贴在教室,并把自己的作文和学生中写得好的作文一起向有关编辑部投稿。
游江阴长江大桥,和严敏芳同学的同题作文《游江阴长江大桥》一起发表在《读写月报》上;游常熟尚湖,和吴爽同学的同题作文《品读尚湖》一起发表在《文学校园》;到宜兴旅游,和郁正春同学的同题作文《美哉,龙背山》一起发表在《语文学习报》……师生同题写,一起投稿发表,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点燃了他们的写作激情。
我写游记的时候,力求与一般作家有一定区别。因为绝大多数作家在写作时强调旁征博引,而有的学生在仿写时由于理论与实践不达标,以致走进模仿的误区。东拉西扯学会了,造成中心模糊,以致得分不高。所以,我努力提高游记的示范性,使每篇游记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语言规范,弘扬正能量,以便让学生看了增长知识,便于模仿。
写着写着,我的这些指导学生来写作的游记,居然发表了近两百篇。后来我索性把自己关于无锡的游记选择了81篇,编印成《坐游云海》这本书,一来方便学生模仿习作,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奠定中考高考得分的基础;二来也方便外地游客对无锡特色景点的深度人文游览,弥补有些景点没有详细解说词的缺陷。
有学生看了《坐游云海》书中的那些游记,对我说:“薛老师,您书里写的那些景点,虽然我去过好多次,但以前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在里边呀!对照您的文章,我要去重新走一走,看一看。”
后面我会发一些关于游记的写作方法,便于学生对照学习。

薛汉忠老师简介】
全国文学社团十佳名师、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十佳中学生文学社首席指导老师、叶圣陶杯全国优秀指导老师特等奖获得者。曾在北京、山东、河北、江西、浙江、江苏南京等地介绍作文教学经验或上公开课。
坚持40年与学生一起写同题中考、高考作文。撰写或主编书籍近100本,多家刊物发表各类文章近2000篇。主要精髓在《作文指导快捷通》(想提高作文水平的同学,欢迎关注“薛老师作文助考平台”微信公众号)。培养出5名市作家协会会员,学生发表文章2000多篇,6名学生出版个人文集,9名学生经北京现场决赛荣获“叶圣陶杯”“文心雕龙杯”等作文大赛“全国十佳小作家”称号。
一些学生通过☞《作文指导快捷通》的系统指导,考取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浦江同学是市中考语文状元。赵玲芳同学中考语文150分,得分146分。伊铭同学(北京)中考语文150分,得分146分。唐卓涵同学高考理科语文160分,得分135分。冯超同学高考语文150分,得分129分,是德国名校马尔堡大学法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