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词语中,在古时(清朝前),读音和意思是相同的,而在现代语中,就大不相径。归结起来,有四种情况:一是音同意同。如他、红楼中不分男女、动物、植物、统一用“他”都是指自身以外的人、物。二是音同意同,表示的方式不同。趟和车尚(是一个字),都是走了一回,前者是步行或骑马去的,后者是坐车去的。三是音同意同字不同。如订和定,都是把事情确定下来,但用的字写法不同。四是音同意不同,如搭和打,前者是承座某种交通用具,后者是打架,打斗是敌对行为。这类的词语较多,如胗和珍、量和谅、糟和遭、顽和玩、踹和喘、坠和赘、伏和服、提和堤、颤和战、闹和脑、犯和反、公和共、洪和宏、道和导、与和遇、恹和奄、固和古、闻和文、争和挣、老和姥、赔和陪等。都属这一类情况。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随社会发展进步而产生和改进的,中国的汉字,由甲骨文、象形字到今,经过无数学者研究改进,形成了民族文化系统的文字。除汉字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闪烁着光辉,除此而外,还有地方方言,成语、俗语、歇后语。在汉语中一字多音一字多用,也是常有。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真正把它弄通弄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宝玉”和“金锁”
宝钗染小疾,宝玉到梨香院去看望。在宝钗的卧室,二人相互详细看了对方佩带的“玉”和“锁”。那“玉”和“锁”的正面和反面都是篆体字。玉的正面横“通灵宝玉”竖“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竖“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锁”的正面横“不离不弃”背面横“芳龄永继”。宝钗的丫环莺儿,听了宝钗念的玉上的字说道:“我听了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八回97页)。详细对照确实莺儿没有说错,玉上“莫失莫忘”,锁上就有“不离不弃”,玉上“仙寿恒昌”锁上“芳龄永继”,都是含意相同的话。宝玉看了金锁上的字也说:“……这八个字倒和我的是一对儿”(八回98页)。作者让宝玉含“玉”而生,让宝钗带着“金锁”,为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埋下了伏笔,自古就有“金玉良缘”之说。尽管宝玉常常不信“金玉良缘”只念“木石同盟”然而最终还是走进“金玉”姻缘。但结局是不幸的。一个没有爱情作基础的婚姻,导致了宝玉离家出走。宝玉、黛玉、宝钗三人都受到了伤害。“宝玉”——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是天生的,自然的,原生态的,应该顺其自然,自然而然。“金锁”上的字用宝钗自己的话说:“也是个人给
了两句吉利话、錾上了……”(97)莺儿也证言:“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是人为的,制造的,非原生态的。天然的是真实,人为的就可能就出现不真实的,参有虚假而修饰的东西。一个婚姻家庭,其中维系它存在的最根本的因素是爱情,抛开爱情,硬靠“金玉良缘”之说,怎能让其幸福美满。“金玉良缘”也许是一种比喻,把幸福美满的婚姻比作金和玉,更说明一个双方都满意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是多重要。靠形式上的“金”“玉”结合,怎么能完成和满足婚姻家庭的内在要求。
(七)私塾和道观
私塾是求知习文之所,道观是修身养静之地。二者并没有联系。但可从中了解到贾府小的和老的生活,看一看他们一天在干什么?
贾家私塾又叫义学,是当年祖辈创立,怕族中弟子有学习条件,但因其它原因如经济无力,请不起家庭教师者,提供读书机会;规定凡本族中为宫作宦者,都必资助,以用于学校的费用。推举年高德重之人为塾师。当下请的是贾代儒。这代儒虽学问平庸,但年高辈份与贾政之父同。贾府立学,虽有助子弟增识强能之望,但让辈份高的镇住那些不肖子弟不要出事,象现代幼儿园一样,把孩子看好,不要出问题也是另一目的。因而代儒是较合适人选。
私塾本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时间长了亲带亲,故带故,就有些鱼龙混杂。那些不良子弟也就混在其中。
宝玉和秦钟到私塾念书,二人特别亲厚,那些浮浪子弟,见二人腼腆温柔,话语緾绵,随起嫌疑,背地里说三道四。
薛蟠来到贾府,知私塾内有很多青年,偶动了:“龙阳”之兴(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嬖臣,以男色事人,也就是同性恋),送钱送礼给贾代儒,名义上上学,实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校中的学生中不少人,
图了薛蟠的银钱,被他哄上了手。有两个外号“香怜”和“玉爱”的,和薛蟠交好。二人生得峨眉风流,不少人心中羡慕,但迫于薛蟠的威势,不敢招惹。宝玉和秦钟,心中也有些痒,但知香怜、玉爱是薛蟠的相好,也未敢妄动。但香怜、玉爱却有情于宝玉和秦钟。每日到学虽未坐一块,四人八目,媚来眼去,遥以心照。
代儒有事,托孙子贾瑞到学堂照料。可巧薛蟠也未来上学。秦钟和香怜挤眉弄眼,借小解出至后门说话,刚开言,听见身后有人咳,回头一看是同窗学友金荣。香怜问你咳什么 ,金荣回:你们鬼鬼祟祟干什么?三人争吵,话越说越难听。秦钟、香怜二人气不过,进房去向贾瑞告金荣欺负他俩。
这贾瑞是个没名堂的人,常在学生中勒索,后又图薛蟠的银子,助薛蟠横行霸道。那薛蟠本是浮萍心性,近交新友,把香怜、玉爱、丢在了脑后,实际上,金荣原来也是薛蟠好友,自有了“香”、“玉”二人把金荣才丢开了。贾瑞一向怀疑“香”、“玉”二人在薛蟠跟前没为他说好话,不但没有批评金荣,反而把香怜抡白了一番。
金荣得了意,摇头咂嘴,一口咬定:“秦钟和香怜在后院“亲嘴抹屁股”。一句话惹怒了贾蔷。秦钟是贾蓉的舅官子,贾蔷本想报不平,又一想金荣、贾瑞是薛蟠的相知,自己不出头为好。就去把事情说与宝玉的书童茗烟,并认真调拨了一番。”
茗烟是宝玉最得用的人,且又年轻不谐事,心想:金荣欺负秦钟,连宝玉也牵涉在内,不给他点厉害,下次还了得。茗烟进来,一把抓住金荣骂道:“我们肏屁股不肏,管你鸡巴相干,横竖没肏你的爹罢了,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九回112页)金荣气黄了脸,便夺手去抓打宝玉。就在这时,不知那儿飞来一方砚台,不偏不正砸在了贾蓝(非李纨之子贾兰)和贾菌的座位上。
贾蓝和贾菌也是荣府近派重孙,也不是省油的灯,贾菌见状,拿起砚台准备打过去。贾蓝忙按住砚台,贾菌抓起书匣子扔了过去,但因人
小力不足,只扔到秦钟和宝玉的书桌上,书、纸、笔等撒了一地,宝玉的茶碗碗碎茶流。
金荣抓起毛竹大板,照着茗烟打了一下,跟宝玉的三个小厮,手持门闩、马鞭蜂拥而上。贾瑞着急,拦这个,劝那个,谁也不听。众顽童有跟着打太平拳(别人相打、在旁跟着节奏打冷拳)的,也有躲在一边看热闹的,也有站上桌子拍手叫好的,整个教室,瞬间变成了战场,乱作一团。
倒是李贵(宝玉奶娘的儿子)年纪较大,懂事儿,进门去喝住众人,整个场面才被控制住。宝玉的好友秦钟被弄破了头皮,宝玉要去找贾代儒说理。李贵拦住宝玉,劝他冷静处理。
贾瑞害怕代儒知道后打骂他,只得委屈着去求宝玉秦钟宽恕,直到金荣跪向秦钟道了歉方休。
金荣的姑母,是贾家玉字辈嫡亲贾璜之妻,贾璜夫妻,时常在宁荣二府请安,专会奉承凤姐和尤氏。璜妻听到金荣在学房里受委屈,怒从心起,心想秦钟不过是贾门亲戚罢了,况他们干的是那见不得人的事,一气之下,跑到宁府要找尤氏和秦氏(可卿)评理。见了尤氏,她的气早消了,请了安,说了些闲话,方知秦氏重病在身,连金荣的事儿提也没敢提,回去了。
玄真观是贾敬修炼的道观,贾敬有官不做,把官让儿子贾珍承袭了,自己一心,修身炼丹以望长生不老。
贾敬寿辰,贾珍先将上等好吃、稀奇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让儿子贾蓉带下人去送与贾敬,贾蓉告诉祖父贾敬:“父亲遵太爷的话,不敢前来,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了”(十一回127页)贾敬嘱咐贾蓉叫让把他前注解的《阴骘文》刻印一万张散人。
贾敬一心静养,生日之际,仍在玄真观不回。然而,家中庆寿活动照常进行。设宴请戏班子样样不能少。贾珍还是请了东、西、南、北四郡王、镇国公牛府、忠靖候史府、宁荣两府上下人等,热热闹闹,祝贺
了两天。
贾敬的孙子媳妇秦可卿死了,在贾敬看来,死是早晚的事,自己何必回去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因而,并不在意,也不回去,一切只凭贾珍料理。
除玄真观之外,还有清虚观。瑞午节之前元妃打发太监夏秉忠,送银一百二十两,让到清虚观从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音叫。道教的诵经祈祷、非丧事的平常祈福诵经称“平安醮”)同时送来端阳节礼物。于是大家到清虚观,献供,看戏,贾珍引着众爷们跪拜烧香敬佛。三天之内,热闹非凡,凤姐让人把那些道士们都赶了出去,把楼上打扫的一干二净,并叮咛一个闲人也不许进庙。单表初一这天,贾府之人主行仆从,驾轿承辇,遮天压地而动,一街两行,人拥人挤而观,都知元妃做好事、善事,贾母亲去拈香,无论大人小孩子,年幼年长都来赏景助欢,把个宁荣街围的水泄不通。清虚观钟呜鼓起,当年荣公的替身先皇御封的“大幻仙人”,今上御封的“终了真人”,而今又掌“道录司”印的张道士,聚众庙外相迎,不敢轻慢。张道士请求贾母,把宝玉脖子上的“通灵玉”取下来,出门让众道士欣赏了一遍。端回了一盘金璜,玉玦,“事事如意”、“岁岁平安”,珠穿宝嵌,玉琢金镂,共三百五十件,向贾母奉上。听到贾府打醮,冯将军,赵侍郎,派人来送礼。于是接二连三,都知道了,远亲近朋,送礼者络绎不绝。
终年在玄真观虔诚修炼的贾敬殡天了。此时贾珍,贾琏都不在家。尤氏命人到玄真观把所有道士都锁起来,待贾珍回来审问。
宁府找大夫去验证死因。大夫知贾敬常用导气之术,本来慌诞,又兼参星礼斗,守庚申,服丹砂,劳神费力,反而伤了性命。经查,腹部坚硬如铁,嘴面紫绎皱裂,定性属:道教吞金服砂,烧帐而殁。然尤氏不听,仍命锁诸道以等贾珍发放。又命书报贾珍。但时逢夏季,天气炎热,贾珍回来至少要半月。无奈只得装裹盛殓,停放在铁槛寺中。
贾珍得信,急报圣上告假。天子听了,念其祖之忠,追赐贾敬五品
之职,令子孙扶柩由北入都,礼毕扶柩回籍。光禄寺按前例施祭,朝中王公以下,准去祭吊。
贾珍父子星夜驰回,到铁槛寺痛哭一场。
贾敬死于丹砂中毒,绝不是功满园寂,古今多少长生梦,到头来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竹蓝子打水一场空。这是残酷的现实,侈望永生不现实,欢欢乐乐过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才是真正的幸福。
(八)诗社和戏班子
红楼中大观园姐妹结社吟诗有三次。第一次叫“海棠诗社”,探春发起,以咏白海棠为题(因贾芸送宝玉两盆白海棠);第二次:咏菊花诗。史湘云和宝钗议拟;第三次“桃花诗社”,黛玉起社、坐东,因宝琴之诗《桃花行》而得名。诗社设社长一名,评价诗的优劣顺序,副社长两名,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决定每月初二和十六两天开社,风雨无阻,立有罚约,并定雅号。
社长:李纨,雅号稻香老农(因居稻香村)。
副社长:迎春、菱洲(居紫菱洲)
副社长:惜春、藕榭(居藕香榭)。
探春:蕉下客(爱芭蕉)。
宝玉:怡红公子(居怡红院)。
黛玉:潇湘妃子(居潇湘馆)。
宝钗:蘅芜君(居蘅芜院)。
诗社以后又扩员,发展了六名新成员:
湘云:枕霞旧友(枕霞阁是贾母小时常玩耍的亭子)。
李纹:(李纨的堂妹)。
李绮:(李纨的堂妹)。
宝琴:(宝钗的堂妹)。
香菱:(薛蟠之妾)。
刑岫烟:(邢夫人的侄女)。
从此诗社共十三人。
咏白海棠之后,又开一社。史湘云来到大观园,晚与薛宝钗同宿。湘云要坐东起社,宝钗知其在家处境,二人议定:由宝钗向其兄薛蟠要几娄螃蠏,以湘云名义,请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凤姐及众姐妹吃螃蟹。螃蟹宴结束,送走贾母等人后,按照宝钗和湘云夜间卧床商议的,出题、限韵、咏菊花。题目是:“亿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菊残”,把从想菊花到种,养、管、供、梦、残的全过程,吟咏的淋漓尽致。
薛宝琴作一首《桃花行》大家都觉得很不错,于是会聚在稻香村,商议改“海棠社”为“桃花社”。以咏桃花为内容填词:《南柯子》、《唐多令》、《西江月》、《临江仙》。诗词自古是一家,诗赞海棠和菊花,词咏春天诵桃花。大观园女儿们,挥毫畅抒,各显其才,文彩风流,诗情宕荡,巾国胜须眉,显而易见。
为了迎接元妃省亲,满足贾府年、节、庆寿欢娱,贾蔷带赖管家两儿子、单聘仁、卜固修两请客,赴江南置行头专门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组成戏班子,请教练施教,平时演习,需要时按排演出。他们的名字和在剧中担任的角色如下:
文官:百官文为首,可能是领班的头儿。(书中未明确)
葵官:大花脸。藕官:小生。芳官: 正旦。蕊官:小旦。荳官:小花脸。宝官:小生。玉官:正旦。菂官:小旦。茄官:老旦。齡官:小旦。艾官:老外(髯口的老翁)。
很有趣。红楼十二“官”的名字,隐含着“文”“宝”“玉”。“葵”、“藕”、“芳”、“蕊”、“荳”、“菂”、“茄”、艾八官都带“艹”头。可巧,有“文”有“玉”有“艹”。贾府四代人中,从贾母以下的三代人的名字里,二代是“文”字傍,如贾赦、贾政;三代是玉字傍如贾琏、贾璜;
四代是“艹”头如贾蓉、贾蔷。且菂为芙蓉之果,藕为芙蓉之根,茄为芙蓉之径,蕊为花之心,芳为花之香。林黛玉死后,做了“芙蓉神”。宝玉曾写下《芙蓉女儿诔》以悼晴雯。这八官和黛玉晴雯有什么联系,是值得研究。
戏班子解散之后,有几个留下做了丫环。贾母要了文官。“文”为百官之首,贾母作为贾府年龄最大,辈份最长,权威最大者,把“文”官分配给她,当然是合适的。宝玉要了芳官,探春要了艾官,尤氏要了茄官。“文”字辈是贾母的下一辈。玉字辈是贾赦贾政的下一辈。“草(艹)”字辈是宝玉、探春、尤氏的下一辈,他们用的是下一辈。联想贾珍占有秦可卿,作者借用红楼戏班子中十二官的名字,揭露他们“怀里抱着下一代”的丑事,谴责他们乱伦,乱辈份的淫乱罪行。
(九)邸报和荐书
红楼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中贾政看了邸报,为什么害怕担心呢?
西汉时,行政机构是郡县制,地方各郡,在京都设“邸”,就象今天,各省(曾一度各地区)在京设办事处一样,“邸”是地方在京的常住机构。为了使上情下达,“邸”吏们常把皇帝谕旨,朝廷政命,国家大事,朝臣奏议,重要案件等新闻情报,用手抄写在竹简或绢帛上,名曰:“邸报”。然后再由信使传向各地。它是一种政治宣传和信息传递工具。造纸技术出现后,“邸报”改为纸张抄写。到明末“邸报”用活字版印刷。今天的电子微信传输,可以说是“邸报”的扩展和延伸。在古代交通闭塞,信息传递缓慢的条件下,邸报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古代的“邸报”的作用。一是发布皇帝批准朝臣奏议的官员任免调动。雨村被革职后,游历天下,后在杨洲如海家做西宾(西席:教书),他不甘虚度年华,望重返仕途,所以常留意上面的新闻。酒肆饮酒,偶遇故友
冷子兴,谈到贾府奇闻异事,使他意外得知贾政是如海的舅官子,在京任工部员外郎,心中找到了靠山,加之,同被参革的张如圭告诉的信息,回家后查阅“邸报”,核实确是皇上批准“起复旧员”,便央求如海引荐,终于东山再起。二是发布重大案件审判结果。贾政在江西粮道任上,和当今的官员们一样,喜欢在办公室喝茶看报。当他发现“邸报”上登着“薛蟠殴伤张三身死,串嘱尸证,揘供误杀一案”后,不用详阅,他心里明白,按照清律《斗杀律》要定死罪。薛蟠是他的外甥,他能不着急担心。三是公布官员违法行为。红楼中,“邸报”登载了两则消息:一是太师镇国公贾化家的鲍音,伙同他人私带神枪火药出境事;二一件是贾范纵家人时福欺凌百姓,行凶杀人。惊动了皇上,两案都涉贾姓,皇上想起贾妃家族,会不会与贾府有关。经查问贾政,知同姓贾,但属远族,方让皇上放心。当然贾赦,贾珍被抄家的事,也会登在“邸报”上。
荐书和邸报一样,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不过邸报传播面大,面对千人百众,荐书传递面小,只是人对人。红楼中写到荐书有两处。一是在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上京赴考,除给银子和衣服外,还欲写荐书到京,让在京好友安排其寄身,也许还有让熟人交通有关人员,为雨村谋取功名方便.但荐书未写,雨村已不告而别,因而荐书是士隐想象中的心里活动,不成现实。二是雨村求复职央如海写书信引荐贾政,内容书中未及,但可以想象,肯定是腊月二十三请灶神,好话说尽。如海为什么会写荐书给贾政呢,主要是:一皇上批准“起复旧员”这是大背景;二是如海了解雨村,知他有才学;三是雨村与贾政同宗,助其理顺章成;四是贾政身居要职;说话起作用;五是雨村教小女黛玉读书感恩是一种常情。
“邸报”.“荐书”从古至今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是好作用,也可以是坏作用。信息传递真实可靠就有促进作用,信息虚假失实,就有误导破坏作用。一条消息可以让一个企业倒闭破产,也可让一个企业扭亏为盈起死回生。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传递日新月异,但总趋势一定是会向着简单、快捷、迅速、准确发展。
编后语:本期连载到这,未完待续。请注意查阅下期014《我以我血艳红楼》之[红楼十二"和"](十)大观园和省亲别墅、(十一)书房和静室、(十二)祠堂和牌坊。



作者简介:拜东涛,网文名商山更夫,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生,陕西省商洛市人。一九六八年二月入伍,历任排长、副政指。一九七九年元月调陕西丹凤县武装部,历干事、参谋、部长。一九八六年六月随武装部改制退役。一九九O年上省党挍,毕业后任商洛市文化局副局长、调研员。二O0八年退休。作品:《我以我血艳红楼》、《我以我歌颂石头》,另有少部分诗词及文章。

编者简介:笔名汉上沙,原名陈大清,出生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中共党员,一九七六年入伍,服役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一九八O年退役。乡镇公务员退休,现为汉中百利原盛财税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国风社陕西分社认证编辑,居住地陕西汉中。饮酒花树下,诗自成两行。

编审简介:张富贵,男,汉族,1955年8月8日出生,甘肃省泾川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先后从事教育、军旅、公安和青海石油党群、职业技能鉴定、人事服务等工作,退休后定居西安。作品见《中国培训》《中国石油》《青海石油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抒心志,言真情,以诗歌为载体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为国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