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骆久红 祖籍湖北蕲春,出生地新疆阿克苏,居住地山东东营。教书育人三十载,闲暇时舞文摄影。出版过散文随笔集《流年碎影》,文章散见纸媒和公众号,偶有获奖。

引子
在十二木卡姆或喜悦或忧伤或激昂或抒情的旋律中,我略有迟疑地在键盘上敲下第一行字。比较顾虑的是我稚嫩的文字是否可以表达出我对十二木卡姆的热爱之情,是否可以描绘出我和它之间的我认为存在的丝丝缕缕的关联。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十二木卡姆,那是故乡的音乐之魂,每当那个旋律在耳边响起,总是会引起心灵的颤动,总是想随之手舞足蹈,那涌动的情感像是涓涓细流,顺着血管的方向,流动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生命的每一个细胞。
从小就喜欢新疆歌舞,与生俱来的喜爱。记得小时候,偶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传来维族老乡(团场的人把维吾尔族人称作老乡)的歌声,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些什么,但就是喜欢听。那悠扬的旋律在夜里会传得很远,显得格外悠长。有时,老乡会用毛驴车拉着他们的苹果、葡萄等到连队和我们交换大米。在没人交易的时候,他们会自己打着节拍在空地上舞蹈,引得孩子们围绕着他们胡乱地转圈。那时,就很羡慕这个民族,说唱就唱说跳就跳,仿佛人人天生就会歌舞。
第一次听到十二木卡姆,是在2008年。第十三届“隆力奇”杯青年歌手大奖赛就是在十二木卡姆悠扬激昂的歌声中落下帷幕的。当时还以为只要是新疆歌舞就是十二木卡姆,混为一谈了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十二木卡姆,是在今年的夏天。去新疆阿瓦提县刀郎部落主题公园游玩时,被一阵激昂的歌声吸引,顺着声音寻找,发现了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圆形建筑,房间里面有一个圆圆的高出地面一些的台子,铺着民族风情特色的地毯,两个老乡坐在台子上,打着手鼓,忘情地歌唱。他们前面放着一个很大的乐器。看见我伸头张望,他们立刻停下,示意我可以进去。我脱下鞋子,走到他们中间,他们接着打起手鼓唱起歌来。看我跃跃欲试的样子,一个老乡把手鼓递给我,看见我怎么也打不响手鼓,老乡还热情地给我指点,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真诚耐心的态度让我特别感动。临走之前,我环顾四周,有介绍刀郎部落和十二木卡姆的文字和图片,房间四周摆放了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乐器,有的比我人都高。老乡们用热烈的手鼓,高亢的歌声,真诚的微笑与我告别。

刀郎部落随处可以听到的维族歌曲,让我魂牵梦绕。多方打听歌曲的出处,不得之。询问在喀什大学工作的高中同学文梅,她说我帮你找十二木卡姆吧。就这样,她给我传来了十二木卡姆。在恶补了几天的十二木卡姆的知识之后,我才后知后觉的知道:三个月前,在刀郎部落,我听到的是刀郎木卡姆,老乡面前摆放的乐器名字叫卡龙,他们手里拿的叫达普,四周摆放的是萨它尔、热瓦甫、弹布尔、都它尔等乐器。遗憾的是,我没能在去刀郎部落之前就了解一些关于十二木卡姆的常识,以至于糊里糊涂地错过了深层次了解的机会,幸运的是,在同学的热忱帮助下,激发了我认识了解十二木卡姆的热情。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都会产生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感,特别是在离开之后。十八年在新疆生活的经历,点点滴滴,融入到我的生命中。被誉为“东方音乐明珠”、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二木卡姆,不但应该为我所知,更应该为更多的人所知。
你的名字
“木卡姆”是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整个伊斯兰文化圈内拥有的一种乐舞形式。“木卡姆”这个词源于阿拉伯语 。维吾尔木卡姆起源于15~16世纪,与其他国家的木卡姆相比,数量最多,艺术形式完整,为世界所瞩目。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这个词有广、狭两个含义。广意上指一种大型古典歌舞套曲。狭义则指以散板形式的歌舞汇集组成。来源于民间,是融合维吾尔民歌、器乐、说唱、歌舞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形式。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喀什十二木卡姆 ”和“刀郎木卡姆 ”、“吐鲁番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 ”的总称。
你的乐章
由拉克木卡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恰哈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木夏维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等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
《十二木卡姆》每一个套曲中由《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等三大部分组成。有360个曲调,近4492行诗,表演时间长达24小时。
第一部分《琼乃额曼》节奏缓慢表演时间长,着重阐述维吾尔族人民哲学、思想和精神追求,是供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享用的曲乐大餐。
第二部分《达斯坦》是表达人民生活情景,表达爱情故事、叙事长诗的片段,是流传于民间茶馆、公众场合、家庭聚会上的乐曲及唱词。
第三部分《麦西来甫》,主要是在群众集会上由民间歌乐手传唱,聚会群众不分男女老少均可以伴随乐曲翩翩起舞,歌舞内容反应出人们对真主的感情,对人生的苦叹,对幸福生活的祈盼。
你的乐器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乐器丰富多彩,共有十几种,分为弹拨、拉弦、吹管和打击四类,其中弹拨乐器占多数、弹拨乐器主要有“弹布尔”、“热瓦甫”、“都塔尔”、“卡龙琴”。 拉弦乐器主要有“艾捷克”、“胡西塔尔”、“萨塔尔”。 吹管乐器主要有“苏奈尔”(唢呐)、“乃依”(笛子)。打击乐器主要有“达甫”、“纳合拉”、“塔西”(石头)、木勺、扬琴 等。
你的魅力
被称为“木卡姆之母”的音乐女神阿曼尼莎罕,是十六世纪叶尔羌汗国时期杰出的音乐家、诗人,她借助自己王妃的身份,召集大量民间艺人、乐师、木卡姆演唱家对木卡姆进行系统的挖掘、收集、梳理和编纂,以天文规律的一年12个月、365天、一天24小时,把古老、原始的木卡姆梳整为“十二木卡姆”。从而使木卡姆的内涵不只是单纯的音乐作品,而是全面反映生活在祖国西部疆域的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大型史诗、“百科全书”。
木卡姆的魅力何在?它道出了关于人类自身的隐喻,用诗歌这种最凝练的方式讲述人对生命的疑问和解释,并用最能触动灵魂的音乐向人类展示维吾尔民族的精神性格。有人曾这样描述,如果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教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维吾尔文化就离不开十二木卡姆。在十二木卡姆中,可以找到人类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哀伤的挽歌,高雅的颂歌,热烈欢快的抒情歌。
借用已故维吾尔族著名诗人,曾经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铁衣甫江先生曾写过名为《听十二木卡姆有感》的一首诗,来表达自己难以倾述的情怀。
十二木卡姆犹如一首摇篮曲,
维吾尔人伴随着这首乐曲诞生;
没有木卡姆的婚礼不会热闹,
离开木卡姆麦西来甫死气沉沉。
老翁和老妪听了木卡姆乐曲,
衰老的身躯便会顿时焕发表春;
据说垂危者听了木卡姆乐曲,
灵魂将得到安息,死后化为天神。
我庆幸自己的一生沉浸在木卡姆中,
愿我的生命与木卡姆永不分离;
朋友,一旦我死去请不要哭泣,
只求您用木卡姆乐曲为我送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