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秦娥-建党百年不忘初心
——中化作协瞻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感怀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6月27日,正在沿海革命老区江苏盐城,参加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学釆风活动暨四届五次理事会的化工企业作家,来到修饰一新的“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峥嵘岁月全军史,感悟党领导的新四军广大革命先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热血拼搏、殊死奋斗的光荣历史与革命初心,努力加强中国化工作家协会思想、组织、业务建设,迎接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的文学创作的新春天。

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之城。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在盐城重建军部。同年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在盐城成立,标志着华中地区抗战和根据地建设走上新的发展阶段。在华中局的领导下,新四军成为一支威震敌伪、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铁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盐城现有248处革命遗址,128处以革命烈士命名的村镇,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已经成为盐城的城市之魂、精神之钙。
站在新四军纪念馆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化工作家与会者心潮澎湃。这里是全国唯一的新四军全史馆,展示了那段艰难而光荣的党史、军史和初心。本着“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将本次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作为对化工作家进行的一次特别党课,将新四军全军史与初心的一个个红色记忆之地变为党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奋斗史以及民族复兴之路的“叙述者”,进一步提升广大中国化工作家的政治思想与文学创作素质,更好地为中国化工在“两个一百年”交汇期及其振兴中国化工民族工业服务。

参观中,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不少作家表示,追随先辈脚步,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化作协作为全国化工企业文学创作工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江苏盐城地处黄海之滨,南接上海、南通,北望连云港及山东半岛,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出海口。盐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湿地、滩涂、森林资源,生态底色鲜明。全球第二块、国内首个潮间带湿地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正是位于盐城,因此,盐城也有着“湿地之都”之称。新四军纪念馆位于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四军抗战征程。据新四军纪念馆**介绍,该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三部分组成,占地120余亩,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10000余件(幅)。自1986年10月开馆至今,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2100多万人次。是“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广人民群众踊跃参观、打卡留念的网红地。

笔者为此,特赋《忆秦娥》为评为纪。
初心记。
盐都黄海峥嵘志。
峥嵘志。
铁军辉煌,
永镌青史。
东征序曲扫倭势。
西风卷席清淮刺。
清淮刺。
荡平渡堑,
战神狂醉。
——2021年6月2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