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夜谭第四章【剑气梅香】
第十四回
万里赴戎机,壮志未酬归去客;
千秋留遗恨,霸图且托后来人。
按:本回是一个索引回,从这一回以后故事的主线将在场景、人物两个方面有极大的改变。依次出场的人物,将凭借南宋末年巴蜀地区长达十余年的波澜壮阔的抗元战争的舞台演绎 出可歌可泣的家国情仇,和英雄事迹……这一回书是今后逐个登场的人物的背景与索引。所以读者你可以一目十行地跑过,但千万别跳过,要不以后的出场人物的关系来历你就会感到有些突然或不解。
上段【入蜀】
前书说到,二老在茗椀楼品茗饮酒,倦客向拈花叟说出了拈花小魔女的来历,这里倦客就要同各位一起用一个章回,大致简略地回顾一下,放翁当年从隆兴失意后,又重新启用入川,以及入川八年之后又被宣回朝“面对”的这段往事。
公元1162年即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正式即位,并在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兴元年。陆游之前已经被赐进士出身,受职于枢密院编修。宋代的枢密院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重大事务,同中书省并列为两个最高参政执行机构。
编修相当与秘书,虽然职务不高但确有直接向皇帝进言的机会,但不善官场应付的陆游却无意间得罪孝宗,从而被冷落,终于被赶出枢密院。隆兴二年二月间,陆游以通判镇江军府事去到镇江做了张浚的幕府。张浚是主战派,而且镇江又是江防前线,陆游被赶出枢密院来到这里反而觉得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了。在此期间他积极为张浚出谋划策,张浚也很赏识陆游。谁知好景不长。
当时朝中主和派占了上风,在四月初六张浚奉召回朝,十四日就被罢免江淮都督。之后给了一个“少师保信节度使、判福州”,结果愤懑无比的张浚病死在赴任途中。
而受此株连的陆游也在乾道元年(隆兴二年后改号年号)夏间改调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远远离开了抗金前线。让陆游料想不到的是为了讨好金人,在张浚已经死去的情况下他自己却成了议和的一个筹码而被彻底抛弃。他被免职并在三月间从南昌取道还家。
直到乾道五年,基于陆游文名太盛,朝野一些人上折子请皇帝再行启用。孝宗勉强给了一个通判的位置让其有地方领取俸禄,但这次却是夔州通判!也因为如此,上天给四川,给巴蜀大地送来了一位爱国大诗人。
乾道六年(公元1274年)五月陆游丛山阴启程,年末十二月二十七日才到达夔州。足足走了一百六十日!
终于坐着滑竿(肩舆)进入夔州,但却不先去州衙门,而是去白帝城、去少陵故居,在乾道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通判陆游终于入川了。到达时才知,他此刻的官衔全称是“左奉议郎,通判軍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奉议郎是正八品,加左是因为他是钦赐进士,到乾道七年,他的官衔变为左承议郎。一个奉字一个承字一字之差,级别晋级为七品。
对于此行,陆承议郎是牢骚满腹,他咏水亭这首诗是样说的:
渔村把酒对丹枫,水驿凭轩送去鸿。
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
故人草诏九天上,老子题诗三峡中!
笑谓毛锥可无恨,书生处处与君同。
(倦客按:呵呵!牢骚归牢骚,来了就好,要不今日倦客到哪里去寻那些故事佳话?)
夔州离战争很远,离皇帝也很远,离他所痛恨的小人也很远!由于民风淳朴,他几乎没多少事要干。而且白帝城,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小城,让他的心胸也逐渐变得开朗达观,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生。诗风,修为更趋老到稳健。这年十月在又登白帝庙时,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入瞿唐登白帝庙》
晓入大溪口,是为瞿唐门。
长江从蜀来,日夜东南奔。
两山对崔嵬,势如塞乾坤,
峭壁空仰视,欲上不可扪。
禹功何巍巍,尚睹镌凿痕。
天不生斯人,人皆化鱼鼋。
於时仲冬月,水各归其源。
灩澦屹中流,百尺呈孤根。
参差层颠屋,邦人祀公孙。
力战死社稷,宜享庙貌尊;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我欲伐巨石,作碑累千言。
上陈跃马壮,下斥乘骡昏,
虽惭豪伟词,尚慰雄杰魂。
君王昔玉食,何至歆鸡豚,
愿言采芳兰,舞歌荐清尊。
就当他吟罢欲去时,庙里出来一人对他当头就拜,通判有些疑胡,赶紧拉起道:“恕不相识你拜我何来?”那人依然跪在地下不肯起来,口中道:“一千多年来,第一次有人为我祖上说句公道话!”陆游将其拉起来一看,此子大约十三四岁,长得端正长条,眉宇间透出几分隐约的英气,此刻正一脸天真地看着他。不觉有几分喜爱问道:“你是何人,你祖上是又是何人?我怎么就替他说公道话了?”此子答道:“我叫公孙夔,我祖上就是被你骂的那个乘骡子的昏君的死鬼老子占了庙堂的白帝(倦客不得不翻译一下:乘骡子者投降曹魏的刘禅也;其死鬼父亲者占了白帝庙的刘备也!)……陆游奇道:“你祖上是公孙述?”这孩子答道:“是呀?”
陆游道:“你们就一直守在这里?”孩子答道:“我家人已经有好多代自愿在这庙里当庙祝,就是为了为守住祖上的灵气,可恨的是来的人都只知有刘备不知有公孙!”说话时满脸不平之气,让陆游越发喜欢这个孩子。当即说道:“要替祖上鸣冤,就要自己争气,就要学好本事,长久在这里做庙祝,岂有发达的日子,又怎替祖上争光?”
说得这孩子一时无语。
陆游又问道:“家中还有什么人么?那孩子道:“父母早早过世,我是孤儿一个。”陆游道,我是本州通判,意欲将你领回去做一个书童,并教你识文断字,武功刀马,你愿意么?”
此子是福至心灵,赶紧跪了下去口中说道:“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接着就不住地磕头……陆游一把拉了起来道:“你和我投缘,这些理节就不用这么繁琐了,当下领着他向庙里的老道打个招呼,径自回官衙去了。”
自此,这夔儿就做了通判的书童,单日习文,双日习武。此子得此奇遇心中欢喜,加上人又乖巧,把个通判大人喜得来视同己出。腹中学问尽其所授。
转眼日子就过去了两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北上【南郑】——当时南宋朝廷的西北边疆最前线的一处军事要塞,从这里向东北可以俯瞰八百里秦川,长安城近在咫尺,向西可扼守安西。亦是扼守米仓古道的战略要地。
陆游当然是喜出望外,当即在乾道八年春初,在向公孙夔交代了家中的事务后即匹马出夔州,此时的夔儿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且文有所得,武有所成,缺的只是岁月的磨练和人生的积累了,陆游一走,他俨然担负起一个男子汉的职责,倒让陆游少了许多牵跘。
陆游一路上过梁山(梁平),经邻山(今达州邻水县),然后由广安而南充,在邻山时有诗:【过邻山道中】
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在过葭萌驿(今四川昭化)时填了一阕【鹧鸪天】: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
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
秘传一字神仙决,说与君知只是顽。
一路上的鞍马劳顿丝毫未影响他愉悦的心情,因为他总算可以有一个展现抱负的战场了。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这种心情:
少年富贵已悠悠,老大功名定有不。
岁月消磨越亭传,山川辽邈弊衣裘。
杀身有地初非惜,包裹无时未免愁。
局促每思舒望眼,虽非吾土强登楼。
到达南郑的陆游同四川宣抚使王炎间情同鱼水,陆游也曾月夜轻骑探敌营;也曾匹马单枪降虎,就在他和王炎利用长安城内的爱国反金力量,里应外合收复长安的计划即将实施的时候,一力主战的王炎受朝中主和派的的排挤,被宣回朝,使计划毁于一旦,也令放翁为此而失去了一次极佳的报国机会而饮恨终生!
乾道八年冬经历了又一次沉重打击的陆游,骑着毛驴在凄风苦雨中进入剑门关,而不是他梦寐以求的北出大散关饮马渭水之滨!他觉得苍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一心想做将军,做英雄,抑或做一个死士,马革裹尸的他,却注定了只能做一个诗人!他自己挖苦自己道: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在这里他邂逅了他的得意弟子长孙慕游此子乃唐开国重臣长孙无忌的后人,他的先祖因避武后之乱入蜀,结庐剑阁明月峡砍樵为生。
这一年间陆游在南郑的事迹,以及诗名让他心仪倾慕不已就将原来的名字长孙雄,改名为长孙慕游。陆游前后在成都、蜀州(今崇州),灌口、嘉州,荣州(今荣县)呆过不短时间,此外在好几十处州县游历过。他的游历并非止于风光名胜,做过征西幕府的他,从军事上对所到之处做出了研究和评估。
在成都这个温柔锦绣之乡里,抱负未得伸展的陆游,沉湎于歌舞酒色,而这只是他麻痹自己心志的一种无奈,而这种无奈招来了一个严厉的处分。淳熙二年九月,就在他的嘉州知事(从四品)即将发表时,他被言官参奏“燕饮颓放”导致圣庭震怒,直接罢免,不过还是给了一个可以领俸禄吃饭的空头职务——一个远在万里甚至是子虚乌有的“台州桐柏崇道观”住持,但有个好处,只领俸禄而不必去赴任。
(南宋时期高度繁荣的经济,所给予当时公务员的待遇真是令人羡慕。有史家算过,是唐朝的六倍是大清的十倍!而且罢了官也领俸禄!哈哈,又扯远了!)
对此陆住持淡然一笑道:“真好!燕饮颓放,”从此索性自号放翁,还道是“奉旨改名。”郁郁不得志的放翁就在成都一直呆到淳熙五年正月。

下段【出蜀】
宋孝宗大概觉得这几年给陆游的处分也差不多了,再加上他诗名太盛,重新发表为叙州知事,而就在他要上任前圣谕来了要他到临安面对。放翁这就要离开他生活了八年的四川了,不由也有些依依不舍。但不去是不行的。本年二月中他携家眷离开成都,从府河顺水而下沿途过眉州、靑神、还专门下去凭吊了苏东坡和黄庭坚,然后过叙府到泸州,他在暴雨中登上泸州南定楼题下了一律:【南定楼遇雨】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做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过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洞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獭,登览茫然却欲愁。
而这一番登临让他记住了泸州这个川南重镇的战略地位。接下去趁下水船的快速,不久船到忠州。放翁又登岸去当年杜甫住过的地方去凭吊一番,发现这里的战略位置亦是非同一般。再往下过瞿塘峡到归州的时候,他停下来了。这是他必须要下来的地方。因为他的爱徒兼义子公孙夔,就在州衙供职做校尉。
这一夜,师徒见面夜饮通宵。关于剑阁的同门师兄,关于当前的战争形势,关于四川在今后抗元战争中的地位等等,谈话一直继续到东方之既白。最重要的就是,放翁将一张他在川八年,和此次东去时,以独特眼光考察后所绘的一张抗元军事要塞布置图,交予了公孙夔。而这些要塞的布置位置几乎就重合在放翁当年来川和此次离川的路线上,各位听客请看:
图中小黑方块就是要塞所在位置:


这张地图提出了依托长江水道,建筑山地防御体系的重要战略思想,总共规划了二十座山城要塞,由北而南,由西向东,依次是:
1、得汉城,通江县城东得汉山自汉以来兵家必争之地;
2、平梁城,巴州城西平凉山,历代军事重镇;
3、小宁城,巴州城东南面天马山与平梁城一左一右拱卫巴州;
4、大获城,阆中城北的大获山与阆中母城南北呼应
5、苦竹隘,剑阁以北四十里苦竹寨,蜀门锁钥;
6、青居城,南充南二十里川贝军事重镇;
7、运山城,蓬安东南三十里云山,扼嘉陵江要道;
8、赤牛城,梁山(平)西二十里,扼川东要道;
9、云顶城,金堂云顶山,扼沱江通往成都要道;
10、铁风城,合川城北铁门山,扼川西来路;
11、铁锋城,安岳县北铁门山,扼渠江渡口要道;
12、钓鱼城,合川县东北江对面,扼嘉陵江要道;
13、神臂城,泸州合江上游三十里扼长江要道;
14、凌云城,乐山城东名将对岸,扼三江交汇要道;
15、紫云城,犍为东南三十里,扼岷江要道;
16、嘉陵江要道;
17、瞿塘城功城,重庆北翠云山,扼,夔州白帝城下巫峡要隘;
18、天生城,万州天城山,扼长江要道;
19、磐石城,云阳双江。扼长江要道;
20、白帝城,夔州东十三里白帝山上,控长江渡口;
这番布置,让现代的军事专家也称赞不已,这就是从宋武宗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拖雷侵入剑门关起,直到1275年。号称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花了四十五年的时间,动用了数十万大军,付出了包括蒙哥在内的数百名将领的阵亡,最后还不得不借道吐蕃先取云南断其后援后,才取得了对四川的最后军事胜利。
而当时抵抗元军的南宋军不足十万而作为蜀地最繁华的城市成都被抢掠焚烧成了一片废墟……到此倦客已经将放翁入川前和入川后的行迹向各位做了一个简略交代。往后故事中新的人物的登场,多少同这段历史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请读者一定要记住这些索引。这是后书情节逐渐展开的大背景条件。
注:公孙述其人及白帝。公孙述字子阳,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阳城。王莽时受命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诛后,据蜀中自立为帝,定都成都,真的当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剿灭于成都城外。他自称“白帝”。《后汉书·公孙述列传》中记载:“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史记》亦记:“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时人便认为当中的“黄”是指王莽,而“白”就是指公孙述。现今位于重庆市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城,与及当地白帝山及白帝庙等名字,均为公孙述称帝时所改称。而后来三国时代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亦是逝世于此地。
《南郭散人点评饮冰夜谭之第十四回》:
公孙述割据四川,是在绿林军起王莾被杀前后,并造谶纬“八厶子系,十二为期”,意即公孙,出于子姓,是商人的贵冑,有十二代(年)帝命,结果为刘秀所灭。按陆游诗解,欣赏公孙述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是与南宋形势有感而发,倒不是肯定割据政权的。
然后陆游一路颠沛,一路游历,一路做诗,一路课徒,最后在成都得了个“放翁”别号。本回书文从字顺,但叙述多少有点老太婆没牙的嘴----细冗得可以。历史故事看官都知晓,只是这张地图,还颇让人寻幽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