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状元传奇》小序
文/陈守印
东原传奇事,状元父与子
原著毕长代,享誉载史籍
才女雷道菊,连载作分期
吾辈皆有幸,寻踪赴故里



第二十三回 梁固夺魁
上回书说到由梁灏监军,宋朝集中二十万优势兵力,将辽国十万入侵之敌予以全歼,最后又将其主帅耶律图司的尸体连同经教育后的战俘悉数遣返。这在辽国朝野上下引趣强烈反响,加之国内各阶层广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主和呼声占居主流。辽国郎主耶律隆绪不得已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派出友好使团,来宋都开封议和。宋朝君臣经反复商讨后一致认为:既是邻邦,当以和为贵。两国和睦相处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更有利于民众安居乐业。于是真宗皇帝决定由梁灏为大宋友好使节,与辽国使团共同签订了世代友好、永不侵犯的和睦条约,从此以后,两国再无战事,双方互开边境贸易,民众自由贸易、互通有无、友好往来。消息传开,朝野欢腾、普天同庆。
再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公元一00九)年三月,梁固已经年满二十四岁,相貌英俊、身材魁梧、满腹经纶,诗书文章誉满京城,大有今朝梁公子胜似当年梁公子之势。一日,趁父亲空闲之际,梁固对父亲说道:“孩儿有事欲请教爹爹,请爹爹示下。”
梁灏问道:“吾儿何事,直说便是。”
梁固道:“孩儿年幼时,偶尔出一联退了辽兵,便蒙受皇帝天恩,赏孩儿‘赐进士出身’,在朝中做一闲职,空白享受皇恩奉禄至今。当时孩儿年少无知,只当好玩。长大后方才明白,孩儿当年纯属侥幸,并无多少真才实学,心中常有惭愧之感。”
梁灏听后不禁十分惊讶:“吾儿何出此言?”
梁固答道:“想那辽国穷兵黩武、长年征战,军费开支何其繁重。国内百姓日不聊生、苦不堪言,无不怨声载道。再加上兵源粮草难以接济,已经无力再战。出对联退兵不过是遮羞掩盖、虚张声势而已。即便是孩儿对不上这下联,辽人这仗也打不下去了,也只能求和撤兵。现在回想起来,心中难免恐慌,实乃虚名尔。如今,孩儿已经长大成人,学业小有成就,亦知科举之难。欲请爹爹代奏圣上,辞去皇封‘赐进士出身’,同天下学子一道参加科考,凭真学问、取实功名,方教天下学子民众心服口服,不知爹爹意下如何?”
梁灏闻听梁固这一番言论,不由心中大喜:“不料吾儿竟有这般胸怀,这般志气,此乃真丈夫也,不愧我梁家儿郎。如此甚好,明日早朝时,为父代吾儿奏明皇上就是。”
梁固得到父亲赞同,亦是感到十分欣慰,忙施礼道:“多谢爹爹成全,孩儿静候佳音。”
翌日早朝,真宗皇帝坐稳龙椅,文武百官朝拜完毕后站立两侧。值勤太监高喊:“有本早奏、无事退朝呐!”
太监话音未落,只见梁灏大步跨出文官之列,高呼:“启禀万岁,微臣梁灏、有本要奏!”
皇帝一看是梁灏,便张口问道:“梁爱卿,有何本奏?”
梁灏奏道:“微臣长子梁固,少年时曾因出对联逼退辽军,承蒙万岁隆恩,赏‘赐进士出身’。如今,小儿已经成年,甚感不妥。请求微臣代奏陛下,辞去封赏,同天下学子一道,同场科考,方显公平。”
真宗皇帝听后言道:“当年辽国大军压境,战争危及社稷。小爱卿慧心独具,出下联退敌,强似十万精兵,为我大宋朝立下不朽之功。朕顺天意应民心,赏赐小爱卿‘赐进士出身’,有何不妥?”
梁灏道:“万岁说得极是。只是小儿自觉偶尔一言,便抵万千学子十数年寒窗,有失公平,因此心中不安,执意如此。微臣恳请万岁恩准,如经科考取得真实功名,方教天下臣民学子以为公道。”
真宗皇帝叹息道:“想不到爱卿父子竟是如此光明磊落、深明大义,真乃天下臣民百姓之楷模也。也罢,就依爱卿所奏,准予小爱卿辞去‘赐进士出身’,以普通学子身份,与天下学子一起参加本次科考。”
梁灏叩头谢恩:“微臣谢万岁隆恩。”
梁灏几句话,让大臣们无不感到意外,大惑不解。退朝之后,文武群臣无不议论纷纷:有的说“梁大人父子真是高风亮节啊!”
“什么高风亮节,脑子有毛病吧!”
“就是啊,这样的事情别人求之不得,他爷们还坚持不要,真不知他父子是怎么想的?”
“行为如此怪异,让人难以置信,不会是沽名钓誉吧?”
“与天下学子同考,口气不小。万一考砸了,看他怎么办!”
……
梁灏回到家中时,梁固早已在书房等候已久.见爹爹面色凝重,连忙泡上一杯上好红茶,双手端着递于父亲道:“爹爹请先用茶。”
梁灏接过茶杯,稍微一停后掀开杯盖子,轻轻吹了吹漂在水面上的细小茶棒,然后慢慢地呷了一口,未待梁固问话便先自开口说道:“今日金殿之上,经为父转奏,万岁已经恩准你的请求,停几天就可以平民学子之身参加今科大考了。”
梁固一听,高兴地差点跳起来,连连施礼道:“有劳爹爹,多谢爹爹。”
梁灏道:“先不要高兴得过早,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万一你考不中怎么办?让某些人看笑话尚在其次,那可就是真正的平民百姓啦。”

梁固道:“爹爹放心,孩儿自幼饱读诗书,就是为了这一天。只有金榜题名、蟾宫折桂,方可酬我襟怀:一来不辜负父母养育之恩,二来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既可告慰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又可报效国家黎民于朝堂之上,岂不美哉壮哉!即便此次不中,还有下次、再下次。请爹爹宽心,静候佳音就是。”说罢,便施礼告辞,自回房间读书去了。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公元一○○九)年四月,梁固果然不负众望,在参考的近二万名学子中脱颖而出,考中勤词学科进士第一名。真宗皇帝闻讯大喜,立即宣前十名上殿面试。
金殿之上,真宗皇帝面南而坐,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值殿太监高声呼喊:“万岁有旨,新科进士前十名,上殿面试哪!”
进士们按名次列队进殿至阶前跪倒,三呼万岁。真宗皇帝面带微笑说道:“众位爱卿平身,暂且站立两旁,待朕一一试来。”
众进士答道:“臣等遵旨。”
而后真宗皇帝问道:“哪位是梁固、梁小爱卿哪?”
梁固出列答道:“回禀万岁,微臣便是。”
真宗皇帝仔细一看,只见那梁固凛凛身躯、堂堂仪表,远望有武将之形、近观乃文臣之相,心中已经暗自高兴。于是开口问道:“小爱卿于十年前以对联智退辽兵,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劳,朕已然钦封小爱卿为‘赐进士出身’,小爱卿为何还要再执意参加考试啊?”
梁固答道:“臣启万岁,微臣时年甚幼,不知深浅,对出下联、纯属偶然,冒领功劳而已。时至今日,微臣蒙受陛下隆恩久矣,回想起来,着实惭愧。如今微臣已然成年,当以真才实学回报陛下,为国家建功立业,为百姓攘灾造福,方不辜负陛下之期望。”
真宗皇帝听罢微微点头赞许,又接着问道:“当前我大宋东、北两面有辽国虎视眈眈、西有夏国不断侵扰,南部边陲又有大理、交趾蠢蠢欲动,小爱卿可有良策安我边境?”
梁固略一思索答道:“万岁不必过虑。微臣以为,四方番邦胡儿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而我大宋君臣同心、上下一致、清正廉洁、强国富民,才是固国安邦之本。微臣多曾研读史书,从中发现不论是朝代更替、还是异族入主,大都不外乎四种现象。”
真宗听到这里,不免好奇地问道;“噢,都是哪四种现象?”
梁固再施一礼道:“万岁容禀:这其一是有的朝代君主自身不正,难以正人,导致朝廷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群雄割据一方,因而导致改朝换代,如秦二世、如隋炀帝皆是如此。二是君主懦弱,外戚、太监或权臣专权,横行霸道,取而代之,如东汉献帝、东晋文帝既是此类。三是君主昏庸,群臣勾心斗角、各行其是,导致政令不通,国势衰弱、外族趁火打劫、入主中原;如西晋怀帝、东晋安帝既是此类。四是……”
看到梁固欲言又止的神情,真宗皇帝挥手鼓励道:“小爱卿不必多虑,但凡利国利民,有话直讲无妨。”
得到皇帝的鼓励,梁固便鼓足勇气继续说道:“据微臣观察,当今社会,正气为主,但亦有邪气潜伏。主要是一些宗室权贵、官宦子弟、富豪阔少乃至奸商后裔,这几类人渣互相勾结,互相利用,长期厮混一起、朋比为奸,不学无术、不思进取,而是倚仗父辈及家族权势,一味淫逸骄横、竞相攀比、胡作非为。而其长辈视国家法令如同儿戏,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对其后代或是娇惯袒护、或是包庇纵容,直令世风日下,民间怨声此起彼伏,令人甚是担忧。前几日,微臣曾闻,有一外戚勋臣竟敢以巨款贿赂太学院教授,要求在众多生员中对其爱子另设章程,不是严格管教,而是让其各科成绩均为全院第一,以满足于其子虚荣之心,岂非咄咄怪事。如此培养出来的是人才还是人渣,已经昭然若揭,无需时日证明。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无处不见。朝廷对此如若不能严加防范,唯恐将来形成气候、危及江山社稷。比如东晋后期,君王多是庸俗之主,群臣多是奸佞之辈,搞得国家混乱、民不聊生。这才有了五胡入侵,乱我中华。导致朝分南北,国裂十六。长达数百年之久。再如唐朝以后,五代十国,让神州大好河山四分五裂,亿万民众流离失所,教训刻骨铭心,历史永世难忘。如同一株参天大树,内里已被蛀虫腐蚀一空,只余外强之躯壳,届时,无需强风劲摧,也已自然是腐朽如泥了。”
真宗皇帝听后亦有同感道:“小爱卿所言极是,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不知小爱卿可有良策应对否?”
梁固答道:“以古人之言:‘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可也。当下需在朝廷内部及各级官府中强化忧患意识,警钟长鸣、坚持不渝。想当年大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时,八方来朝,万国齐贺。皆因其君主正而明,群臣诤且清、民众朴而实,全国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朝廷体恤民众,无贪污腐化之官吏,百姓遵纪守法,无犯奸作科之小人,才致使国力强盛、威名远扬,异族仰慕、外邦钦服。现如今我华夏雄踞天下、威镇四方。内有忠良之诤臣匡正朝纲;外有英勇之良将戍卫边疆。虽外敌有灭我之心,却无吞我之力,不过是蚂蚁缘槐、蚍蚨撼树尔。目前辽邦已经与我签订友好和约,且多年无战事。交趾、大理等国内乱不断,自顾不暇。仅西夏一国难成气候。微臣以为,西夏胡儿作乱,无非名利二字。万岁可一面令我威武仁义之师不断歼灭其有生力量,使其无力兴风作浪;另一面令钦差大臣、边疆大吏予以招抚,封其爵位王号。正所谓恩威并用、双管齐下,其波可平矣。至于区区内贼,任其有引狼之意、更无得逞之机,难以鼓风起浪。陛下乃有道明君,上承天意、下顺民情,天人共佑,万里江山无虞矣。”
真宗皇帝闻听此言,龙颜大喜:“天佑我大宋,朕又得栋梁之臣也。”遂颁旨钦点梁固为头名状元。
梁固继父亲之后,又成为大宋朝的新科状元,朝野上下轰动一时。皇亲国戚、文臣武将、黎民百姓无不在客厅书房、茶楼酒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议论纷纷,探讨这父子状元的成功之迷:有的说父子俩都是神童转世、星宿下凡,奉玉皇大帝之命专为守卫大宋江山而来;有的说父子同缘、父脉子承,成就了这千古奇观;有的说其父子福大
命大造化大、有贵人相助,前程无量;还有的说父子俩都得益于梁夫人,梁夫人善于相夫教子;也有的说梁夫人乃是观音菩萨转世,专为成全父子俩功成名就而来……。

再说后宫内殿,真宗皇帝专门召集王禹偁等重臣探讨梁灏梁固父子的成功经验和成功之路。真宗皇帝对王禹偁说道:“王老爱卿,你既是我大宋的三朝元老、如今又是当今太子太师,还曾是梁灏的师父,应当说最有发言权。你来说说,他们父子能够相继高居榜首。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王禹偁起身行礼道:“万岁既然信得过老臣,就容老臣细细道来。”
真宗皇帝道:“老爱卿不必客气,今天没有外人,仅我等君臣数人,就当朋友闲谈,不必拘礼,但说无妨。”
王禹偁说:“既然如此,老臣就直说了。”
真宗皇帝笑容可掬:“坐下说、坐下说,但说无妨。”
王禹偁说道:“老臣以为梁灏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天质聪慧,凡是读过的书籍皆能过目成诵。起初老臣以为是偶然巧合,然而几经考试,皆是屡试不爽。二是刻苦勤奋,他在科考前所读书籍何止万卷?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以至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三是持之以恒,多少年来坚持不渝。与书无关的话不说、与书无关的事不做;即便是中了状元、身居高位依然如此,这让老臣常常钦佩不已。至于梁固,除了与其父亲的相同之处以外,还有一个其父不曾具备的条件,就是优越的家庭环境,书香门第、父慈母贤,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对他父子俩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至关紧要——”说到这里,王禹偁略微停顿一下,竟自喝起茶来。
真宗皇帝和其他几位大臣听得正在兴头上,急于想听到答案,见王禹偁却不紧不慢地品茶,便不由急急催促他道:“什么人物竟如此重要,王老大人你倒是说呀!”
王禹偁喝足了水,笑嘻嘻地说了一句:“请各位猜一猜是谁。”
“是梁灏的祖父?”
“不是!”
“是梁灏的叔婶?”
“也不是!”
“是梁灏的岳父”
“还不是!”
“那不会是他师父您吧?”
“那更不是啦!”
真宗皇帝有些沉不住气了,催促道:“好啦,好啦!王老爱卿,就不要故意卖关子啦!快告诉朕这人是谁吧!”
王禹偁一看皇帝着急,便放下茶杯,装出一付故弄玄虚的样子说道:“谁呀?梁灏夫人——阎氏。”
“阎——氏?”
“嗯,阎——氏!”
“为何是阎氏啊?老爱卿,快快讲与朕讲来!”
“据老臣观察。这阎氏可不是一般的大家闺秀。从相书的角度讲,她具有旺夫相、帮夫运,不仅有状元妻的命,还有状元母的命。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其他人无论如何都是强求不到的。”
真宗皇帝点点头:“有点道理,还有别的说法吗?”
王禹偁道:“这其次嘛,就是梁灏与阎氏的婚姻,真乃是天地作合、天衣无缝、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可谓是千古佳话、百世传奇哇。”
真宗皇帝听得有点莫名其妙,忙问道:“老爱卿,这从何说起啊?”
王禹偁笑着说道:“万岁莫要心急,听老臣慢慢道来:您想这阎氏本是开封巨富千金,那梁灏乃是东平寒门学子。二人门第悬殊、相距遥远,原无瓜葛,近无牵连。怎么就会那么巧?一边是阎氏随母踏青、不慎落水、无人敢救;另一边是梁灏千里迢迢、赴京赶考、恰到此处。演绎了一场见义勇为、英雄救美的感人好戏;成就了一段郎才女貌、相敬如宾的美满姻缘。可以设想:如果梁灏早到半个时辰,良缘可能就会擦肩而过;反之,如果梁灏晚到半个时辰,阎氏可能就会香消玉殒、遗恨终生。万岁,您说说,这是不是千古佳话?是不是百世良缘?”
真宗皇帝听到此时,似乎有点明白,微微点头说道:“好、好、好!老爱卿说得极是,这二人真乃是天地作合、人间美谈啊!”
王禹偁又道:“梁灏自从与阎氏结合之后,学问日益增长,大有突飞猛进之势,莫说一般的文人墨客,即便是老夫,也甘拜下风。这才有了当年文家豹老贼报复不成、反倒自寻其辱的结果;才有了先帝爷金殿面试、小梁灏对答如流的传奇故事。当时太宗皇帝龙颜大喜,称赞梁灏乃文曲星下凡、前来助我大宋江山。此话犹自在耳边回响,倏然间已过二十四载矣。万岁,您说说,这阎氏是不是有旺夫运、有状元妻之命啊?”
真宗皇帝此时对王禹偁所言已经深信不疑,只是点头称是:“是啊、是啊,确实是名符其实的状元之妻啊!”
王禹偁又继续讲道:“这阎氏自从有了儿子,相夫教子更加勤奋不已。梁固乃是陛下钦点的状元,其人品文采就不用老臣细说了吧!由此及彼,这阎氏是不是又有了状元母之命啊?”
真宗皇帝此时已经听出了其中门道,答话道:“老爱卿所言极是,这阎氏确实是命运非凡,既旺夫亦旺子。”
见自己的话得到皇帝认可,王禹偁又接着说:“自从梁灏做官之后,所有前来阎府求梁灏办私事的人,全是阎氏挡驾,一应礼品全部拒收。使其丈夫轻装上阵,廉洁奉公,实乃标准的贤内助哇!”
听到王禹偁的详细介绍,真宗皇帝拍手称奇道:“如此奇女子,天上少有、人间无双。只是不知这梁固可曾婚娶?”
王禹偁道:“已然娶妻三载。”
真宗皇帝问曰:“哪家女子有如此福气?嫁得如此如意郎君啊?”
王禹偁道:“不是别人,乃是老臣的外孙女啊!”
真宗皇帝闻听大笑道:“好你一个王禹偁,竟是如此地老谋深算、老奸巨滑、捷足先登、先入为主啊!”
王禹偁亦大笑曰:“承蒙万岁夸奖,老臣实在是愧不敢当呀!”
二人笑罢,真宗皇帝又曰:“想当年孟母三迁而成就一代亚圣;现如今阎氏贤惠竟促成两代状元。其功不可没、其名亦可扬。王老爱卿听旨!”
王禹偁随声应道:“老臣恭候圣命。”
“老爱卿即刻代朕草拟诏书,敕封阎氏为三品诰命夫人,赐号“淑德”。为天下女子之楷模,历代母妻之典范;使天下女子争相效仿,争当贤妻良母,为国家育才、为天下造福。”
王禹偁随连忙应声答道:“万岁英明,老臣—遵—旨!”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毕长代,中共党员,东平湖管理局退休干部。热爱文学,擅长写作,著有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父子狀元》、散文集《人生随笔》。
现任东平水浒诗院院长,创办了《水浒诗刊》为主编,兼任东平县作协楹联艺术研究委员会特邀名誉会长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14个编辑窗口!如下:【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儒子叟国娇】【一片冰心在玉壶】【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本团队下设26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月色荷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本作品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