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上无音讯——当红军的哥哥你在哪儿之五
——江西于都红军后代合唱团的一位女团员,讲过这么一个
真实的故事......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王卫英
音乐设计 王卫英 制作 一方文化
爷爷兄弟四人,
全都当了红军。
当年参加长征,
一去再无音讯。
奶奶等待了一生,
哭瞎了一双眼睛。
直到建国之后,
终于盼来了光明。
乡里的邮递员送信,
送来了太久的苦等。
但信封里没有信件,
只有一本烈士证。

证上一片空白,
只有小爷爷的一个姓名。
备注一栏有五个字:
北上无音讯。
奶奶抚摸着烈士证,
轻轻把小爷爷询问:
你怎么撇下了他们,
独自一个人回村。
奶奶含辛茹苦,
独自拉扯着我们。
无论日子再艰难,
她都没怪爷爷狠心。

山上的杜鹃开了谢了,
奶奶夜里总留着门缝。
她怕爷爷找不到来路,
她怕爷爷回不了家门。
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
奶奶会摸摸那个小证。
爷爷倒在了哪条河流?
爷爷埋在了哪座山峰?
什么叫血流成河?
什么是九死一生?
问苍天苍天低头,
问大地大地无声。

奶奶过世留下嘱托,
要继续把爷爷找寻。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线,
孙女开始寻找爷爷的脚印。
终于在湘江岸边,
在红军烈士纪念碑的碑身,
她找到了小爷爷的名字,
他在此把最后一滴血流尽。
而在那座巨大的陵园,
无数的墓碑无名无姓。
孙女回到了奶奶的墓前,
向奶奶报告最后的追寻:

中央红军八万子弟兵啊,
走到延安只剩下八千人。
爷爷他们兄弟四人,
早跟七万多战友长眠为邻。
他们没有走到最后,
青山处处有他们的忠魂。
他们用自己生命的光辉,
点燃了共和国壮丽的黎明。
2016年10月20日

(作者: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海南昌江红林农庄创艺之家主任。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执行主编《平乐正骨史话》,执行副主编《深圳十大文化名片》
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朗诵者:王卫英 ,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团员, 喜欢行走在文字间陶醉在声音里,酷爱朗诵、歌唱、舞蹈、绘画,艺术之路追梦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