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镇在湖北省大悟县,它是土地革命战争、红军时期鄂豫皖根据地边缘重镇。它依山傍水,北接中原南连武汉,西邻平汉铁路和广水火车站,是自古以来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1931年3月9日,农历正月21,红四军在这里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取得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重大胜利。翻开厚重红色历史画卷,回眸这场战斗,心情仍然难以平静,让我们真切领悟到在那黑暗旧时代,共产党人领导劳苦大众翻身闹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深深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双桥镇战斗是鄂豫皖红军由弱到强不断成长壮大的标志,是曾中生、旷继勋、徐向前、蔡申熙、许继慎等指挥领导红军以飘忽战略运动歼敌的典范。从鄂豫皖根据地走出的一大批开国将帅曾在这里临机决断,冲锋陷阵,谱写了一曲曲奋勇杀敌的英雄壮歌。双桥镇战斗虽已过去整整九十年,但昔日战场的硝烟还时刻浮现在人们眼前,让我们去缅怀、去思索、去传承……
徐向前果敢决断
徐向前1901年出生,山西五台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1927年3月入党,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创始人和领导人。1929年6月,徐向前从上海来到鄂东北,担任由黄麻起义改编而成的红三十一师副师长,实则负责全师领导工作。那时师长吴光浩已经牺牲,但是外界还不知道,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党中央派徐向前来到鄂豫皖。
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红军发展很快。至1930年初,红军已发展到3个师,正式编为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兼由红三十一师改编而成的红一师师长。
1930年6月至8月,徐向前率红一师来到大悟山一带进行游击作战,出击平汉铁路广水至孝感段。6月11日黄昏,徐向前在二郎店河滩上,向整装待发的红一师指战员作战前动员,随及率部队急行军飘然而至杨家寨,全歼敌人两个连。6月26日,徐向前率部又在阳平口附近消灭来犯郭汝栋部一个团。7月下旬又一举消灭花园火车站之敌。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徐向前指挥红一师三战三捷三扩编。
1931年1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胜利会师改编成红四军,全军1.2万余人,编为十、十一两个师,旷继勋、余笃三分任军长、政委,徐向前任参谋长。麻城磨角楼、光山新集战斗后,红四军决定乘胜前进,再次西出平汉线,进击信阳至广水段。
红四军在平汉线上的作战行动,使敌人大为震惊。敌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忙令九师一部由信阳、罗山向南推进;敌武汉“绥靖”主任何成浚也同时令新编第二旅固守广水,三十一师主力由广水向信阳、岳维峻第三十四师由孝感经花园沿平汉路东侧向北推进,企图南北夹击红四军。
各路敌人中,以岳维峻部最为突出冒进,8日抵达双桥镇。岳维峻陕西蒲城人,老牌陕军,参加过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从1929年秋起,岳维峻便率部在鄂豫皖一带围剿红军。岳维峻恃强骄横,一向没有把弱小的红军放在眼里。
敌人被调动起来了。红四军则在大新店、东新店、三里城一带隐蔽休整,伺机而战。在一盏油灯下,针对岳维峻孤军北进、沿途又遭我地方武装袭扰的敌情,徐向前向军部其他领导人介绍和分析指出,岳维峻部是一支疲惫深入的孤军,红四军打这个敌人是有把握的。徐向前的意见得到军领导一致赞成,会上决定集中5个团兵力对双桥镇之敌实施突袭。以第三十、三十一团分两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实施正面突击;第二十九团向双桥镇西迂回,实施包围;第二十八、三十三团在双桥镇以北的店二湾作预备队。同时决定留下三十二团监视北面敌人,罗山独立团负责在小魁山一带拦截敌人、断敌退路。
9日拂晓,总攻开始了。三十、三十一团首先从西北和东北方向突破敌外围阵地,夺占了部分高地。敌仓惶组织反扑,岳维峻亲自督战,武汉行营还派出飞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数度血战,阵地几度易手。徐向前和旷继勋站在一个小山头上,镇静地指挥着战斗。子弹嗖嗖地在头上飞过,警卫员叫隐蔽一下,他们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岳维峻的师部、两个旅部及山炮营均驻双桥镇内。上午10时许,二十九团迂回至双桥镇西南,敌陷入四面包围之中。全面出击的时机到了,军部立即命令预备队投入战斗,迅速向敌人纵深猛插,直扑双桥镇敌指挥中心,很快就将敌分割成数块。敌指挥中心失灵,顿时大乱。岳维峻率溃兵狼狈逃窜,结果他的马弁骑上他的马逃掉了,岳被我军活捉。战至下午1时,整个战斗结束。这场战斗俘敌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000余支,迫击炮10门,山炮4门。
打扫完战场,红军在双桥镇街北城门外东墙上绘画了那幅著名的《活捉岳维峻》红色经典漫画。双桥镇大捷,宣告敌人对鄂豫皖红军第一次大围剿彻底失败。
蔡申熙奋勇当先
蔡申熙,1906年出生,湖南醴陵县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24年入党。他是一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工作十分积极,革命斗争精神极强。他作战打仗,头脑冷静精细,在军事见解上往往有独到之处,极富战略远见。他是新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

1930年10月16日,蔡申熙在湖北黄梅县吴祥村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1930年11月中旬,蔡申熙率红十五军离开蕲黄广地区,向大别山腹地挺进,去寻找红一军,完成合编任务。
红十五军千里来寻大别山,原指望得到物质上援助,谁知步入苏区后才发现主力红军全部外出,而国民党正集结十万部队围剿根据地。历史就这样将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的重担搁在了蔡申熙肩上。他与曾中生携手以区区两三千人的红军部队,创造了保卫根据地的奇迹。
1931年1月上旬,红十五军与红一军会师合编为红四军,由旷继勋任军长、徐向前任参谋长,原红十五军改编为红十师,蔡申熙任师长;原红一军改编为红十一师,许继慎任师长。
红4军成立后,鄂豫边特委决定以主力寻机包围根据地外围的弱势之敌,调动增援之敌,于运动中消灭其力量。另以一部配合地方武装,拔除敌人设在根据地内部的孤立据点,破坏敌人的围剿企图。经过研究,曾中生、徐向前、蔡申熙、许继慎四位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总结出围点打援、坑道爆破和飘忽战术等击敌之法,蔡申熙承担了率部试阵的任务。
试阵的第一仗,是1931年1月26日围攻湖北麻城北部的磨角楼。磨角楼一仗歼敌不过千人,但在鄂豫控红军战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使根据地红军有计划“围点打援”战术更加前进一步。
试阵的第二仗,是1931年2月上旬强攻河南光山县新集镇。新集三面环山,城墙高两丈有余,城池碉堡全部用长方岩石砌成,异常坚固。红10师进攻新集一个星期,进展不大。蔡申熙改变策略,每天组织部队佯攻,暗地里却利用城北一家小店作掩护,挖了一条四五十米长的坑道到城墙底下,然后用炸药炸毁新集一段城墙。红军战士冲进城内,全歼守敌1000余人。
试阵的第三仗,是1931年3月的双桥镇大战。红4军为扩大战果,主动向平汉路出击,使平汉路广水北段交通大动脉一时处于瘫痪状态。敌军岳维峻率部前往解围。1931年3月上旬,战斗在双桥镇打响。这是一场有悖常理的战斗,因为红军兵力略处下风,按照常规只能打一场击溃战,结果却打成了歼灭战。这是红4军第一次通过飘忽作战歼敌一个师的空前大捷。
在双桥镇战斗中,蔡申熙身先士卒,率领红军战士冲锋陷阵,一往无前。他的红十师和许继慎的红十一师,抓住战机,协同作战,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龟缩在双桥镇的岳维峻部实施突然奔袭,四面猛攻。许继慎率红十一师主力首先楔入双桥镇,直捣敌人指挥中枢,敌顿时阵脚大乱。
岳维峻率部突围向南逃窜,被蔡申熙率领的红十师截击于澴水西岸,全部被歼。经7个多小时激战,红军全歼敌第三十四师。在战斗中,蔡申熙被敌人机枪打中右臂、左腿。由于伤势严重,医疗条件差,最后导致右臂残疾。
1931年5月鄂豫皖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和10月间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实行外线作战方针,主动出击,先后发起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战役,共歼敌约6万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使得敌人对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未及发动便宣告流产。1932年7月中旬,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此时蔡申熙已由右手致残后担任彭杨军政学校校长接任红二十五军军长。
第四次围剿,敌人出动30多万大军向根据地进攻。随着根据地大部被敌占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经讨论决定留下徐海东等人带少部兵力及地方武装在皖西坚持斗争,主力红军则向黄安地区转移。一路之上,卫立煌、陈继承等人率部对红军穷追不舍,在河口镇地区红军和追上来的敌军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红军主力转移到黄柴畈地区。
在河口战斗中,红二十五军负责掩护主力突围转移。蔡申熙指挥部队昼夜激战,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胡宗南、俞济时部的冲锋。蔡申熙有个习惯,冲锋时将指挥位置前移,撤退时与殿后部队一同撤离战场。这次也不例外,他的指挥所与负责断后的部队边打边撤。敌军从三个方面合围,试图截下这段“尾巴”。就在这时,尾追的敌军射中了蔡申熙的小肚,他躺在担架上仍然继续指挥战斗。当时红军医疗条件很差,加上又下大雨导致伤口感染严重,在受伤撤到黄柴畈的第二天蔡申熙就牺牲了,年仅26岁。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作战略转移。
许世友活捉岳维峻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湖北麻城许家洼,现属河南新县。1927年8月入党,11月参加黄麻起义,自此走上革命道路。他是人民军队中一位传奇将军,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许世友早年在直系军阀吴佩孚部当兵,1926年在武昌参加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1927年离队回乡参加赤卫队。黄麻起义后赤卫队被编入红三十一师,成立红一军时,红三十一师被编为红一师。1931年1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会师合编成红四军,许世友被编到十师二十八团一营当营长。
双桥镇战斗打响后,许世友所在的二十八团和十一师的三十三团被军部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双桥镇以北的店二湾一带隐蔽待命。预备队在战斗中是被当作拳头部队来使用的,那就是哪里战斗最激烈、最危险,预备队就会出现在哪里。预备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一般挑选那些能打善攻的部队担任预备队。二十八团是十师最能打的主力团。
双桥镇战斗在9日拂晓打响,敌人在武汉行营派出的飞机助阵下,几次冲出双桥镇争夺被红军抢占的高地,敌我双方反复拼杀,伤亡巨大。战至上午10点,在战斗呈拉锯式状态下,军部果断下令,命令作为预备队的二十八团、三十三团快速突入双桥镇内,打掉敌人的指挥中心。
许世友率领二十八团一营负责攻击刘家祠,激战3个小时后,许世友越战越勇,干脆组成一支敢死队,自己当队长,挥舞着大刀,带头杀入敌阵。一场恶战后,许世友攻占了刘家祠,并直接杀向双桥镇内敌军指挥部,一举打瘫岳维峻指挥系统。
冲进敌师指挥部,许世友抓到俘虏后问道:“你们的师长岳维峻呢?”俘虏摇头不知。许世友率敢死队冲到敌师指挥部,本想亲手抓住岳维峻,可连鬼影子也没有。失望之余,他立即走出双桥镇南城门,站在南城门外台阶上放眼望去,只见不远的地方,四个敌士兵抬着一顶大轿急急向前走去。
“岳维峻,岳维峻!”一个战士指着轿子大叫起来。许世友听罢立即拔腿向前飞奔,一面追一面喊:“抓活的!抓活的!”许世友带着敢死队员们把轿子包围起来,掀开轿帘一看,哪有什么岳维峻,是个空轿。许世友把手枪一举,“啪啪啪”对空连放几枪,向敌军轿子兵喊道:快说!岳维峻在哪?岳维峻逃哪里去了?岳维峻是个什么模样?“在…在…前面!高高个,胖胖的,穿着蓝色长衫…”,敌军轿子兵颤抖着说。
许世友等不及听他们说完,就带着敢死队又向前追去。追击岳维峻时,不少敌兵还在顽抗,许世友中弹负伤。他把伤口包扎好,又继续向前追去。
当许世友带着敢死队员赶到罗家城时,只见村边打谷场上,一个胖胖的中年人正被邹国厚和八班战士围在中间。邹国厚湖北红安人,开国少将。这个胖子就是岳维峻。许世友跑过去,一把将岳维峻提起来。就这样,岳维峻被活捉了。
许世友和邹国厚将岳维峻送到军部。军长旷继勋问明活捉岳维峻的情况后,赞扬到:“你们打得好,有勇有谋,你们的辉煌将载入红军史册。”
军参谋长徐向前在双桥镇内一间店铺里亲自审问了岳维峻。徐向前问:你认不认识我? 岳维峻抬头看了看徐向前,说不认识。徐向前笑着说,你不认识我?我在你的部队当过参谋。1925年,你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时,我所在的第六混成旅直接归属你指挥。1925年春,讨伐军阀陈炯明时,徐向前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6旅的参谋。
岳维峻听罢一愣,长叹一声,低着头说:“蒙多多关照,多多关照!”
徐向前又问:“你对我们的战术有何看法?” 岳维峻摇摇头,只说出一句话:“请不要杀我,我愿意答应你们提出的一切条件!”
双桥镇战斗壮大了红军的声威,至此敌人夹击红军的企图彻底破产。
洪学智穿插迂回作战
洪学智1913年出生,安徽金寨人,1929年3月参加赤城游击队,同年5月参加商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两度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两次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1931年1月,洪学智所在的三师八团同蔡申熙的红十五军一团合编为十师二十九团,洪学智在二营四连当班长。经过磨角楼、新集战斗后,二十九团在三十里铺休息了一段时间,便接到命令去攻打双桥镇。
3月4日,敌三十四师师长兼河南督军岳维峻率炮营和特务连从孝感城出发,5日由小河溪督率三个团“进剿”。8日进至双桥镇地区。
3月8日夜,洪学智所在的二十九团开始急进。双桥镇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依傍澴水,地形特殊。二十九团夜里1点钟起床,摸黑在山岗中急行军赶到了双桥镇。师部交给二十九团的任务是到山上,向铁路和花园方向警戒,阻击敌人援兵。
那天阳光灿烂,天气出奇地好。上午10时许,二十九团迂回出击至双桥镇西南敌人的逃路上,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敌人陷入四面包围之中,但仍据守高地负隅顽抗,战斗转成相持。军部令担任预备队的二十八团、三十三团以迅速勇猛的动作,通过双桥镇东敌人防守比较薄弱的开阔地进攻。两个团一举突进双桥镇,插入敌人指挥中心,将敌分割成数块。敌人指挥失灵,军心动摇,阵势顿时大乱。红军乘机发动总攻,敌人豕突狼奔,全部溃乱。岳维峻率领溃兵向南逃窜。
红军把溃敌赶到了一片水田里。岳维峻是个大胖子,跑到一片油菜地里,跑不动,被红军活捉了。然后把他的手枪队包围到稻田里缴械了,红军开进了双桥镇。战斗中,师长蔡申熙的胳膊被打伤,由陈奇代理十师师长。
第二天,上级要二十九团护送蔡师长,押着岳维峻,到新集去。岳维峻走不动,开始用4个人抬着他走,后来就不行了。因为他太重了又用拉炮的骡子驮,走了一段之后,压得骡子都吐开白沫。总算一路把他们送到了新集,完成了任务。岳维峻到新集后,鄂豫皖边特委和红四军军部利用岳维峻的关系给红军筹款并离间各派军阀,岳维峻先给部队每人发了一套新衣服,连以上干部每人一块手表,还搞来一些药品。又要武器装备,蒋介石不给。可是后来,张国焘还是下令把岳维峻杀了。
双桥镇大捷后,洪学智所在的二十九团又接受打通商城到光山线路的任务。在以后的战争岁月里,洪学智在革命队伍中不断成长进步。参加了长征,曾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军长、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熊厚发阻击拦截敌人
熊厚发,1914年出生在湖北大悟县黄站镇李园村。1929年8月中旬,鄂豫边区武装斗争烈火已燃及宣化店一带,受革命思想影响,熊厚发参加了罗山赤卫队,积极配合红军作战,保卫根据地。
1930年春,国民党岳维峻部和丁应坤民团进犯根据地,强占宣化店,对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宣化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敌人开展游击战,英勇抗击敌人,随及熊厚发所在赤卫队被编入罗山独立团。
1930年10月初,红一师在师长徐向前率领下,会同宣化店一带地方武装,攻破丰店地区陈家燕窝、傅家堂和观音寨等三处反动据点,使宣化店和汪洋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熊厚发参加了配合红一师攻打陈家燕窝的战斗。在红军部队里,他作战勇敢,学习努力,团结同志,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即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7岁的熊厚发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3月4日,国民党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部从孝感、花园出发,北犯我根据地。罗山独立团接到命令,配合主力红军攻打双桥镇,负责在双桥镇东南小魁山一带准备阻击拦截溃逃的敌军。
3月9日10时左右,红军迂回部队29团占领了双桥镇西南的尖鸡岗,罗山独立团亦抵东南的小魁山一带。敌34师陷于红军四面包围之中。在红军突击队冲进双桥镇打乱敌人指挥中心后,熊厚发和罗山独立团的战士一起,涉过澴河,冲入双桥镇南岗,阻击拦截溃逃的敌军。周围数十里的群众也在地方党的动员和组织下拿着土枪、大刀、长矛前来参战,冲锋号声、枪炮声、吆喝声,响彻澴水两岸,顿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经过这次战斗磨砺,熊厚发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
1931年7、8月间,杜家寨战斗后,熊厚发随罗山独立团编入主力红军。在频繁的战斗中,熊厚发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1930年到1932年期间,他担任过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等职务。他和红四方面军指战员一起西征,转战川陕苏区。1934年9月,刚刚20岁的熊厚发担任了红八十八师师长,不久随右路军长征北上。1937年2月,熊厚发率八十八师和全体西路军将士一起血战倪家营子,后突围至祁连山中。由于伤口化脓行动不便,熊厚发向军领导李先念、程世才请求留在祁连山打游击。在一次和马匪的再度遭遇战中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三岁。
熊厚发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位年轻指挥员,朱德总司令曾赞扬他说:“熊厚发同志年轻、好学、谦虚、踏实,会带兵,指挥灵活,是一个精干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难忘的红色印记
小时候,在学校或是夏天纳凉和劳动间歇,常听老师、大人们讲起红军攻打双桥镇的故事。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期盼着讲故事的人再多讲一会,遐想着那场战斗敌我双方激烈交战的境况。往往是讲者动容,听者暗暗落泪,都为红军那种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所感动。
那一年正月20的黄昏,一支红军队伍悄悄来到东新店,在街周围山边下、徐家畈一带埋锅造饭。红军从乡亲们那里买来鸡鸭猪羊,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吃饭时,有乡亲们听到,一些红军战士边吃边小声议论,吃好吃饱,今天吃了,明天这时还不知道能不能吃。乡亲们听到红军这样议论,心里很不是滋味,都在为红军战士的生死担忧。晚上红军就露宿在东新店街内墙根旁。第二天天刚麻麻亮,人们就被从西南方向传来的阵阵枪炮声惊醒,乡亲们纷纷披衣起床想探个究竟。一看街上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红军较重物资整齐摆放在那里,红军都不见了踪影。
接下来听到枪炮声一阵比一阵激烈,整个上午都没有停顿过,快到下午1点时枪炮声才渐渐变得稀疏。这时从双桥镇那边传来消息,说昨晚在东新店住的红军,天不亮就跑到双桥镇打岳维峻去了。
原来到东新店的红军,正是准备从澴水东北岸向双桥镇发起进攻的红十一师三十一团。吃完晚饭后,红军在东新店做好了一切进攻准备。凌晨两点,他们冒着严寒摸黑急行军,经新岗、李家咀、流泉畈、河湾、杜家岗,到达周家冲攻击出发阵地。在拂晓6点,三十一团和从澴水西北岸进攻的三十团并肩发起了对双桥镇的攻击。
一位住在双桥镇西北后山万泉寨的老人回忆,红军在发起战斗的当夜,曾有一支红军部队从大新店转孝子店迂回至万泉寨,在此作短暂停留后,便快速隐蔽的向何家冲挺进。在何家冲小河溪汇入澴河冲积地头与岳维峻部接火,双方进行了数度激烈交战。战后村民们帮忙打扫战场时,清点了此处战场双方阵亡的士兵有300多人。直到现在,人们还能在双桥镇西南尖鸡岗一带泥土中拾到子弹壳。
上小学时常听乡亲们讲起红军取得双桥镇大捷后的喜悦,双桥镇战斗后的第二天,红军返回来到东新店,在新岗岗前山包上召开大会,刚刚30岁的徐向前骑马站在那里给红军战士讲话。东新店徐家畈的乡亲得知红军归来,想请徐向前到徐家畈徐氏祠堂看看,被徐向前婉言推辞。红军在东新店作短暂停留后,便兵分三路向着根据地中心地带机动。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