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邹宝平,网名、笔名:流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

书信岁月(散文)
文/流淌的小河
曾几何时,在不知不觉中,书信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手机的普及,尤其手机微信的出现,让写信悄然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发个微信,来个视频,既快捷,又方便,谁还费劲巴力的爬在桌上去写信呢,几乎没人再伏案抒写家书,信笺也慢慢成了“文物”。

写信的岁月已慢慢尘封,人们也渐渐开始忘记,九零后,零零后更不必说,写信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只是八零以前的人,有写信的印象和记忆,在脑子里也许还残留着书信的印迹。
写信的岁月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不知怎么,我却时常想想那个岁月,总是无法忘却,曾经写信的情景,时不时的便会又浮现眼前,勾起许许多多或甜美,或酸涩,或忧伤,或高兴的往事。

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头一次写信的情景。
那是我上山下乡插队的第一个月,我要把我在农村,一切安好的情况告诉父母,好让他们放心。没有桌子,只好爬在床上写,床板坑洼,便垫上小书,信纸写一下就要挪一下,不然就悬空了。费了好大的气力,终于写完我人生第一封信。可是,寄信让我又费了大劲,翻过两座大山包,才走出了村子,到了公社,在那的邮电所,把信小心翼翼的投进了信筒。
那时不仅通讯落后,交通运输也不行,一封平信,十几天能到是很正常的,甚至半个月有时也难达收信人手。但书信确是亲情,友情,爱情的纽带。

那时,给父母写信,格式就像《一封家书》那首歌唱的那样,开头不是“亲爱的爸妈”,便是“尊敬的父母大人”,中间无非就是对父母思念和关心,及自己的工作学习之类的话语,最后一定是“此致敬礼!”朋友间多是问侯和谦虚的话语,结尾不是“顿首”就是“顺致敬礼”。给恋人和妻写信区别不是太大,只是对恋人甜蜜的话居多。
我在煤油灯下写过信,在蜡烛下写过信。油灯下写完信,常常是脸上有油烟,尤其是两个鼻孔全是黑黑的油烟子,用手一摸,手指尖全是黑烟子。不过却也是一种乐子,不注意抹满脸大花猫,别人看见一阵哈哈哈大笑。

写信的岁月里,常常是台灯下笼罩着一个自己的世界,虽不是笔走龙蛇,却也是挥洒自如,驰骋在文字的海洋,也是自得其乐。写信总想着倾诉更多的思想,千方百计的遣词造句,一心要写的尽善尽美,收到信的心情更是激动不已,总想马上拆封观阅。那种心情是年轻人无法体会理解的。
书信的日子走了,已走的很远,苍海桑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已让书信的岁月流逝。但那个岁月却永恒的镌刻在了心里,让我永远难忘,它为我人生奠定了坚强勇敢的基础,丰富了我人生的阅历,我会始终珍藏那份让我眷恋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