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袁照:宣传高考成绩的双重标准
原创 柳袁照
昨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上面这条消息,看罢,微微一笑。再看,一位微友留言:好创意。那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
我没有查证过,这条署名“柳铁一高”的通告,是否属实?还是杜撰?是自己或别人恶作剧?假如属实,有关部门如何处理?属于不属于“变相”宣传高考成绩?假如属于“变相”宣传高考成绩,有关部门动不动真格?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能宣传高考成绩,以及变相宣传高考成绩。年年重申,年年有人宣传,为何屡禁不止?
高考成绩是客观存在,对个人来说,却是私密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不宣传为好。可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考得好,高兴;考得不好,伤心。考得好,希望大家都知道,分享喜悦;考得不好,怕人家知道,情愿痛苦一个人忍受。这是人之常情,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也一样,考好了,希望张扬,考差了,闷不作声。所以,在宣传高考成绩这个问题上,常常是双重标准。考得好的希望宣传,或者想着法子宣传;考得不好的,反对宣传,甚至举报宣传的学校与人。学校是这样,地区官方往往也是这样;媒体更是出尔反尔,刚才还在反对宣传状元,一旦状元出现了,又去抢新闻,就像“柳铁一中”那样做宣传,此地无银三百两。
真正要做到不宣传高考成绩,其实很难。学校不宣传,家长也会告诉亲朋好友,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也会帮着宣传。加上自媒体时代,确实很难控制。就像“柳铁一中”的这个通告,完全是自媒体传播的,怎么查处谁“暴露”出去的?
许多地方的父母官,其实是在乎宣传高考成绩的,考得其实并不好,但是也要求找亮点宣传。高考有许多指标,本科达线率、录取率、总分平均分数、最高分数、单科平均分数、单科最高分数。全省前十名人数、全二十名人数、前五十名人数、前一百名人数、前一千名人数、前一万名人数,清、北人数,清、北人数中还有达分人数、实际录取人数的区别,等等,只要其中有一、两个指标领先,就会集中宣传。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需要给社会一个交代,也完全可以理解。
因此,宣传高考,也未尝不可,只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过分炒作,不要损人利己,不要太夸张、太离谱,实事求是说说自己的成绩也未尝不可。
2021年6月24日

柳袁照个人简介:
柳袁照,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十杰校长。曾在农村、城市的普通中学任教师;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曾在百年名校苏州十中校长;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曾为上海市、福建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市教育管理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曾任北大教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兼任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盛赞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最中国的学校”不仅成为苏州十中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美誉,而且成为一大批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同时,作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柳袁照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先后出版《旧雨来今雨亦来》《感恩蔡元培》《图像的独白》《我在最中国的学校》《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老什物》《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读书是美的》等散文、教育随笔10余部,以及《柳袁照诗选》、《星星降临》、《流连》、《走入荒原,越发美丽》4部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