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师大康震副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一个多愁善感、清丽端庄、笼罩着淡淡哀愁和美丽轻纱的被称为一代词宗的李清照的形象徐徐地展开,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令我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2005年,参观李清照故居时,花五元钱顺手买了一个小册子《漱玉词选注》,当时只是觉得不能空手而归,总得留下个什么东西聊以纪念。谁曾想,就此还慢慢的喜欢上了李清照的词。曾经在闲暇之时,随手涂鸦,笔下呈现的基本都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等词句,可见对其的喜爱。今日再读,居然读出了另外一种滋味了。一个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的女性在心中扎根,追随着她的词,来品读一个封建社会女性光彩夺目、跌宕起伏的一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少女。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有着较好的家庭文化的熏陶,为其后来的文学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少女时代的她是令人羡慕的,有良好的家世背景,有姣好的容貌,上帝对她是很厚爱的。

如同任何少女一样,如花一般的青春少女李清照对美好的爱情也有着憧憬和向往。《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活灵活现的怀春少女跃然纸上。
佳人配才子。命运再次眷顾李清照,使她和赵明诚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情投意合的“神仙伴侣”,成为千古佳话。说实话,这太容易让人羡慕和嫉妒了,别说是那个封建年代,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能遇到这样的一个人生伴侣都是十分难得的。于是,沉浸在幸福婚姻生活中的她有了如下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美好生活:《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简直就是一个娇媚的小娘子!娇羞爱美之态跃然纸上。
大凡优秀的作品都产生在分离之时。李清照在丈夫不在家的日子,自然是倍感孤独和寂寞,于是,诞生了一些相思哀愁的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好一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离之苦相思之苦都在其中!
如果她的生活一直这样延续下去,我想或许中国文坛上就少了一颗璀璨的明星!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闲适舒逸的生活发生了变故,国破,夫亡。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旅程。为了生活,为了保存夫妻俩珍藏数十年的文物,李清照想找一个坚实的肩膀依靠,于是,在她个人生活中,最令她难堪和痛苦的一个男人出现了。在张汝舟花言巧语的主动接近下,她再嫁了。
可是,她接着发现这是自己做的最愚蠢的选择,张汝舟不仅没有赵明诚的学识和文才,而且和她结婚的目的就很龌龊:为了霸占文物,这样的嘴脸一经确认,李毅然提出离婚,在结婚不到一百天的时候!我再次佩服她的勇气!
在那个时代,再嫁离婚要承受比现在多的多的压力,本来一个柔弱的小女子,这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是何等的智慧!这是何等的气魄!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李清照性格中的另外一面展露无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同时也给我们现代女性做了个表率:面对家庭暴力时,面对无爱的婚姻时,要有勇气打破世俗偏见,争取自由,不做不幸婚姻的牺牲品!
再次遭遇打击的李清照,继续要忍受孤单寂寞,她还会有优秀的作品问世吗?当然!《武陵春》是她晚年生活和心境的写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我今天的想象,在那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一个孤苦的老人形只影单,无儿无女,怎么度过那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啊?或许是心中永存着对丈夫的思念,或许是对文学的执著热爱?必定是这样的吧?
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追求的事业,所有的苦难都能够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隔着时光的隧道,李清照唱着“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向我走来。
我仰视着,叹息着……她比烟花绚烂! 她比烟花寂寞!
骆久红,祖籍湖北蕲春,出生地新疆阿克苏,居住地山东东营。教书育人三十载,闲暇时舞文摄影。出版过散文随笔集《流年碎影》,文章散见纸媒和公众号,偶有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