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琼叶
【责编】林志强 龙泉山人 清风朗月
【推送】紫罗兰文学社墨兰诗社 社长闲云静月
迎春花又开
文/赵彦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萧瑟,一阵凉意袭来。
刘大爷默默地站在窗前,呆呆望着楼外,几株白杨树在呼呼风声中枯枝乱颤,黄叶纷纷飘落。那一夜,刘大爷翻来覆去睡不着,天快亮了,他从噩梦中惊醒,满头大汗,他梦见自己又住院了。
刘大爷查出重病还是去年春天,身体一向硬朗的他以前从没进过大医院,平常有点头疼脑热的,都是抗几天就好了,有时严重了顶多吃几片药。而这一次,刘大爷倒下了,他晕倒在家里,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后就进入急救室抢救,后来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三天才清醒过来。
初步诊断,刘大爷患的是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伴有中度心衰。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算是稳定了,可从此,刘大爷好像一下子垮了。
县中医院的内科主治医师郝大夫是有名的专家,详细地询问了刘大爷生病的过程和既往病史,特别询问了他年轻时是否挖过煤,是否在粉尘严重的环境下做过工,得到否定回答后,专家也有点疑惑。“既然都没有,肺怎么会……”主治大夫欲言又止。
一周后,刘大爷病情好转,他征得医生同意,让儿子用轮椅推着他到外面走走。
正是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花坛中绿草如茵,迎春花开得正艳,花香浓郁,绿化路篱围绕的绿地上花草呈现出一片生机。雪融冬去,东风和煦,春意盎然。
刘大爷如痴如醉地看着淡雅的迎春花,他目光空洞,一脸忧愁,陷入深思,很久很久。
一个下午,刘大爷都在迎春花前徘徊,夕阳西下,他久久不想回病房,仿佛一旦回去,就再也看不到眼前的美好景色了。
那晚,刘大爷睡得特别香。第二天天一亮,刘大爷就叫嚷着要出院,他说自己想回到家,想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呆几天。老伴和儿子都不同意,但刘大爷很坚决。“我的病我知道,我可能没多少日子了……”
一家三口在病房里沉默了一阵,谁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我们还是听医生的吧!”老伴终于说话了。
内科主任医师郝医生一会就来了,他戴上听诊器认真地查了一遍,和蔼地说:“刘大爷,你的病情已有好转了,血压、血糖都正常了,只是心率有点快,肺部感染的炎症也消得差不多了,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有效果的。”
老伴和儿子满脸笑容,心存感激地看着郝医生,刘大爷笑得有点敷衍,“郝大夫,您就说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吧!” 郝医生真诚地笑一笑,“刘大爷,你很快会好的,你不是还等着看你孙子考上大学嘛!”
护士长梅莉亲自带着护士白雪给刘大爷挂了吊瓶,把病床摇到最合适的高度,仔细交待了注意事项。 “大爷,您要多喝水,按时吃药,氧气要坚持吸,有什么不舒服就叫我们!”
刘大爷感激地点点头,目送梅护士长出病房,那高佻曼妙的身姿,还有那甜甜的说话声,刘大爷觉得她像极了自己的外孙女。
又过了一周,刘大爷康复的更好了,他可以出院了。
和郝医生、梅护士长等人道过谢后,走出病房的刘大爷一脸轻松,早上十点,阳光正好,他执意要去看看迎春花。住院部楼前花坛中一片一片的迎春花,在阳光下,开得更加艳丽,花香浓郁,一派欣欣向荣。
“医院的迎春花就是别样的有生机,不知明年我还能不能再看到啊!”
外面风声更响了,“快过来,阳台上冷!”老伴的话打断了他的回忆,刘大爷默默地走进卧室。这一年注定是很特殊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举国都在恐慌中防疫,刘大爷只能呆在家中,郝医生和梅护士长常常打来电话询问病情,他按医生的叮嘱在家吸氧吃药,身体也渐渐恢复了。
秋尽冬临雪花飘,那是肺病患者最艰难的时期。冬去春又来,大地回暖,迎春花又如期开放了。刘大爷穿得暖暖的,戴上了厚厚的口罩,慢步来到了中医院住院部,他是特意来看迎春花的,多么熟悉,花依然绽放,微风过处,花香阵阵。
刘大爷像看望老朋友一样深情地看着枝上的花朵、花蕾,这时几个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谈笑着走过来。那不是郝医生吗?还有梅护士长,他们满脸微笑的与刘大爷点头打招呼。
刘大爷感激地微笑着招手,他目送医生们远去,这时,他抬起头,看到住院部楼上高高悬挂着一条宣传横幅,“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红底白字,格外醒目。
是啊,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于又来了,刘大爷静静地看着,很久,很久,眼里噙着泪花。

【作者简介】赵彦,男,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喜好书法文学,尤爱诗词小说,有诗歌、散文在《临泽诗词》、《广西诗词》《中国乡村》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