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早餐(小小说)
作者:郝文鹏
“糊辣汤豆腐脑,小米稀饭菜盒盒……味美价廉……快来吃快来坐,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每天早上太阳还没露脸,那个巷口都会时不时地传来这样的叫卖声。
一对中年夫妇相互配合,在那个巷口摆摊设点买早餐,这样的叫卖声是中年男人顺口喊出来的。他声音洪亮,口才流利,一气呵成。中年男人负责推销糊辣汤、豆腐脑和小米稀饭,而中年女人一边加工制作菜盒盒,一边招呼食客购买。
那个巷口摆摊卖早餐的,除了他这家外还有两家,一家卖豆花和小笼包子,另一家卖油条和豆浆。
年过花甲的王鑫,几乎每天清晨都在那里吃早餐,把那三家都吃遍了。相比较,他觉得那对中年夫妇的生意最好,味美价廉,名不虚传。
一天早上,他同往常一样走到那个巷口去吃早餐,又听到中年男人那悦耳动听、温暖宜人的叫卖声。刚一落座,中年男人就端来了一碗糊辣汤放在他面前,紧接着女方又送来一个菜盒盒。待他快吃完时中年男人再端来一碗豆腐脑……他们似乎早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
“你看我这人丢人显眼的,比任何人都吃的多——一般情况下人家都只吃一两样,而我总是吃三样。”王鑫边吃边跟那位中年男人拉开了话题。
“卖面的不嫌食客吃八碗——多多益善!”
“你知道我吃早餐为啥吃这么多?”“原因很简单!吃的多就是饭量大么!”
“非也!”
“还有什么秘密?说出来,让我听听!”
“从去年夏末秋初至今还不到一年时间,我的体重竟然减轻了八九斤,所以我吃饭时故意多吃点,目的在于肥!”
“噢,原来如此!不过我认为有钱难买老来瘦——老人瘦点好!”“我跟你的认识正好相反。我觉得老人胖点好——胖了显得富态,有福气。”
说话间,有一对青年夫妇坐在了王鑫旁边的餐桌周围。
“请问你们二位吃点啥?”中年男人很有礼貌地征求他们。
“给我来一碗糊辣汤,一个菜盒盒。”青年男子说。青年女子也接着说:“我是一碗豆腐脑。”
“辣子、香菜是否都要?”
“都要!”青年夫妇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糊辣汤带麻花不?”
“带上!”青年男子说。
就在中年男子主动、热情而又细心周到地招待那对青年夫妇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触动了王鑫。王鑫一边吃一边仔细地端详他:大高个儿,宽肩膀;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闪闪发光;胖乎乎的脸庞,一副福相。刹那间,王鑫觉得他平凡而伟大!
餐罢,王鑫付过小费起身想走……
“老王!一路走好!”中年男子说。
“好,你忙!”其实王鑫回话后却没有立即走开,而移步到他跟前小声说,“我要向你学习!”
“我一个摆摊卖早点的,丢人显眼的,有啥可学?”“兄弟,时代不同了,你要改变你以往的旧思想旧观念——当今社会,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事做能赚钱,能为他人服务、为社会作贡献,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老哥,你说的很有道理!其实我也觉得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关键要看人的服务态度!”
“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服务态度——招待食客不厌其烦,说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很贴心很细心,很周到很温暖。”
“这是我多年在省城开饭店那好多年练出来的!”
“好!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我为你点赞,加油!”
“谢谢!谢谢!欢迎经常惠顾!”
这时,王鑫欲言又止、扯腿就走。不过还没走几步,他又听到了那段悦耳动听、温暖宜人、一气呵成的叫卖声——
“糊辣汤豆腐脑,小米稀饭菜盒盒……味美价廉……快来吃快来坐,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写于2021年6月10日(大约1500多字)
作者 郝文鹏,男,出生于1959年10月,陕西西安蓝田人。中文大专学历。从教36年,初中语文教师,曾先后兼职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和书记近20年。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在一些杂志和报刊发表作品(取笔名“超然”),出版的著作有教育教学论文集《教坛拾贝》和文学作品综合集《文苑撷趣》。现为蓝田县退休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散文学会、华夏精短文学学会的会员,《作家摇篮》和《北京精短文学》的签约作家。最高荣誉:被《北京精短文学》编委会评为“2020年华夏文艺工作者年度名人榜名人”(编号93),又被《2021中华诗人作品年选大典》编委会评为“新世纪20年最具影响力中华精英诗人”。
推送编辑:醉梦仙城(王东军) 河南郸城人,中诗研究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郸城诗联学会会员。
头条投稿电话13592233204 邮箱:13592233204@139.com
微信号:wdj66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