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名山题咏
◎许 峰

【写在前面的话】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两年前动笔的《中国100座名山题咏》也正好收官。写完百座中国名山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过程中,与中国不少名山联系在一起。故在党的百年大庆到来之际,特奉上《红色名山题咏》组诗10首,算是献给党的生日礼物!
咏韶山
舜帝引凤百鸟鸣,
龙腾韶峰华夏兴!
心中镌刻民与国,
始得尊荣冠古今。
——写在庚子年
【诗说】不久前,国家航天局透露,湖南韶山将“喜提”月球“土特产”,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个人觉得,今日促成此事再也合适不过了,可以藉此隆重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127年。言归诗说:
舜帝引凤百鸟鸣:众所周知,韶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相传舜帝南巡奏韶乐于此,“箫韶九成、引凤来仪”,故名韶山。此句也暗喻毛泽东始终秉持其“乐”无穷的斗争精神,革命的历程轰轰烈烈、一呼百应。
龙腾韶峰华夏兴:韶峰是韶山第一高峰,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此句点明了毛泽东高处能胜寒、一览众山小的精神气魄,其思想境界至高无上,其丰功伟绩彪炳史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荣与梦想。
心中镌刻民与国:毛泽东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他的功绩不仅仅是利国利民,更是立国立民。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并建立了新中国,并且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首提“为人民服务”,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正因为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才敢于带领无产阶级打土豪、斗地主,带领新中国硬扛两个超级大国。
始得尊荣冠古今: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由此也奠定了他在中国人民、亚非拉人民、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亚洲历史、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不光是第三世界,就连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也收割了大量的粉丝,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方寸)
咏井冈山
松涛疾厉如号角,
犹似旌旗卷千壑。
已燃星火燎旧世,
再擂战鼓除丑恶!
——庚子年夏日于惠州
【诗说】如果泰山是贵族的话,那井冈山绝对是接地气的草根。井冈山自古就是穷山恶水的地方,历史上寂寂无名,比起同在江西的庐山,名气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不是成为革命圣地的话,恐怕会一直沉寂下去。“松涛疾厉如号角,犹似旌旗卷千壑。”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画面感很强,气势如虹、引人入胜,仿佛一下子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想当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今国家强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有些党员干部却忘记了初心使命,丧失了理想信念,所以总书记再擂共产党人的战鼓,一手抓反腐,一手抓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诗人作为一名老党员,此诗也是意在提醒身边的党员干部勿忘井冈山精神,继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方寸)
咏宝塔山
宝塔傲立黄土坡,
窑洞灯火映延河。
峥嵘岁月筑新宇,
强我中华奏欢歌。
——辛丑年夏于惠州
【诗说】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此诗亦然,诗人写塔、写山、写河,意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张在永)
咏大别山
绵延雄踞九州央,
千秋沧桑锻脊梁。
崇山峻岭伏虎豹,
安国无畏断肝肠!
——庚子年夏日于惠州
【诗说】诗人写中国名山和山脉的这组诗还在继续。据诗人介绍,他由于早年在军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没有去一般性地欣赏和描写山川锦绣,而是根据每座名山和山脉的不同地理和历史位置,通过短短四句诗,力求赋予每座名山和山脉不同独特精神和思想内涵,给人以人生启迪。这种初衷和出发点,在这首《咏大别山》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大别山脉源起河南,尾至江苏,绵延湖北、安徽、江西数省,由于它地处华夏中央,邻近历朝历代的皇都,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孕育了大别山人的家国情怀和英勇善战的天赋。这点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十大将军县,大别山区占了5个;特别是位于大别山中心地带的黄冈、红安、麻城、金寨、新县等县(市),开国将帅占了全国一半以上;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几乎每个县(市)都有数十万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诗人在诗中称赞大别山人”崇山峻岭伏虎豹,安国无畏断肝肠"实不为过,也充分展示了大别山自古以来”千秋沧桑锻脊梁"的精神风貌。
咏太行山
烽火太行壮士魂,
宁死驱寇鬼魅惊。
浴血山河卫家国,
何惜皮囊黄土淋!
——庚子年秋日于惠州
【诗说】今天发这首《咏太行山》,是因为祖国“太行”了,中秋国庆连放8天假,举国一片欢腾,火爆的场面又回来了。而太平洋另一边的超级大国则不“太行”了,“川建国”不惜以自残的方式“勇夺新冠”,为国庆献上大礼。而在之前举行的首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上,特朗普口沫横飞(没戴口罩),喷了别人超过70次,以至于总统辩论委员会作出了修改辩论规则的考虑。回想疫情之初,特朗普急于甩锅中国,置人民群众的安危于不顾,视人命如草芥,导致裹尸袋供不应求,没想到报应来得那么快,但愿消毒剂能发挥奇效,不再祸及无辜。
言归正传,话说太行山地势险峻,历来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到解放战争,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是谓“烽火太行壮士魂,宁死驱寇鬼魅惊。”解放战争时期,太行解放区是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前沿阵地与可靠后方,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今年中国的抗疫斗争就是太行山精神的传承,无数“最美逆行者”舍生忘死、奔赴前线,为大义他们“何惜皮囊”?日前,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点赞一位来自广东惠州的小护士,这则新闻瞬间上了热搜,刷爆朋友圈。刘家怡那句“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感动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向太行山精神致敬!(方寸)
咏沂蒙山
一山小调出沂蒙,
十六帝王竞祭封。
红嫂乳汁化甘露,
齐鲁常吹古朴风。
——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诗说】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故曰“十六帝王竞祭封”。
《沂蒙山小调》一曲歌谣感天动地,充分反映了沂蒙人民无私博大的革命胸怀。诗人意指: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古朴风”,不但齐鲁要“常吹”,中华民族更要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陈正)
咏狼牙山
狼牙虎贲鬼神惊,
壮士魂伴松柏青。
舍得柩囊三尺土,
何愁灭寇国运兴!
——庚子年秋日于惠州
【诗说】最近看了电影《八佰》,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如出一辙,悲壮,惨烈,却极具号召力和感染力。剧中何香凝女士的一句感慨点明了主题——“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确,“舍得柩囊三尺土,何愁灭寇国运兴!”当敌强我弱时,只有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才有打败敌人的可能。就算同样面临失败,投降主义的死相显然更难看。更何况,誓死保卫家国,匹夫有责!(方寸)
咏华蓥山
老太双枪战华蓥,
浩气凌霄写传神。
志士浴血红梅赞,
绝景神韵始还民。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诗说】巍巍华蓥山是一块红色的传奇土地。红岩精神的杰出代表"双枪老太婆"、《红梅赞》歌颂的江姐等先烈们为了党的事业和新中国的解放,英勇不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浩气凌霄的华蓥山壮歌。华蓥山绵绵的群山、茂密的植被、独特的石林、纵横的溶洞处处都蕴含着绝景神韵,仿佛在向前来旅游参观的民众娓娓道来当年那一幕幕华蓥山游击队与敌周旋、英勇战斗的英雄故事。诗人告诫我们在感叹今时今日祖国名山大川景色美不胜收的同时,也要牢记那些曾经用生命捍卫了祖国领土,永垂不朽的英雄们。(陈正)
咏十万大山
十万大山十万兵,
自古刀枪犬不宁。
直到红旗卷旧顽,
林黛风和享太平。
——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诗说】苍莽十万大山,绵延于广西南部百余公里,峭壁林立,沟谷纵横。十万大山自古是匪窝,民不聊生。特别是解放初期十万大山里国民党余孽勾结匪帮残害百姓,肆意作乱,闹得中越西南边境鸡犬不宁。后中央一声令下,最多达20万众的剿匪大军如洪水一样涌入十万大山中,全面肃清匪患“旧顽”,十万大山终回归“林黛风和”,百姓亦尽享太平盛世。(陈正)
咏五指山
五指神峰白云悠,
巨手开源江河流。
极目仙桥通四海,
南岛椰香飘五洲。
——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诗说】“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2018年,总书记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定,海南自此迎来继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和2009年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跨越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极目仙桥通四海,南岛椰香飘五洲。”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战略支点的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着力于打造出一个辐射南海、亚洲乃至全球的网络。其战略定位于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新标杆”,已经比肩雄安新区,形成北雄安、南海南的“陆海雄南”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央层面解释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意在对标香港、新加坡,谋划未来三十年的新海南。当然海南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让我们一起祝福海南,同时也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海南的繁荣前景可期,祖国的强大指日可待。(陈正)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四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