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英雄再立新功
文/ 李秀原
一、抗战英雄
李四振(1920年5月~2000年) 男,汉族,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郑黄峪村人。自八九岁起,给地主家放牛,十五六岁时就成了扛活的小长工,他受够了地主的压迫,阶级仇恨积压在心底。
1938年,刚刚18岁的李四振坚决地参加了八路军(即115师老四团)。入伍以后,他参加了许多有名的战斗,身上多处负伤,他的身上有十几处伤疤(直到他去世的时候,身上还有炸弹皮没有取出来)。因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上级要提升他当排长,他不同意。他说:“我大字不识几个,当不了。就当一个兵挺好的,上级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于是,连队领导就按排他当了班长。
1945年秋,115师即将开赴东北时,李四振申请复员了。原因是家里有个5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加上他身体多处负伤,长途行军也吃不消,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他评了伤残等级是: 二等甲级。
他复员回村后,就担任了民兵连长,带领民兵站岗放哨,保卫胜利果实,与国民党特务和还乡团作坚决的斗争。
二、优秀的护林员
从六十年代开始,村里领导根据李四振的身体情况,按排他当了护林员(村里的社员都称为看荒的),看管东岭的那一片林子,面积挺大的(约有七八平方公里),东面与江苏搭界,北面与营子村的土地接壤。他每天都要去巡查一遍,防止有人盗窃树木。
为了方便对树林的看护,村里在东岭上专门盖了一间房子,可以让护林员得到比较好的休息。
后来,为了更好的看护南山(即青龙山)的林场,村领导又把李四振从东岭调到了南山林场。南山林场面积比东岭大了许多,情况也要复杂一些。这里的东面、南面都与江苏相连,每天都要围着边界处巡查,很是累人的。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村领导在南山上又增设了一处护林点。
李四振在三十多年的护林工作中,从来不谋私利,从不往家里带一根柴火,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公,是个优秀的护林员。
三、精心照顾五保老人
1982年初秋,天气忽冷忽热,年过80岁的李文廣老人因受了风寒而病倒了。
文廣老人是村里的五保户,他因为辈份高、个头高、年纪大,被村里的人们亲切的称为“老文廣”。老人家的资格也老,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入党的老党员,从那时起,就一直担任村干部,现在已经到风烛残年之时,再加上没人照顾,一不小心,就病倒了。
李四振知道文廣老人病了,就利用空闲时间来照顾他(文廣比四振大一辈)。不仅每天要给老人送饭,而且还要帮老人擦洗身体,晚上就在老人家里陪护着。
其实,李四振这时也是60多岁的人了,在家里还需要别人照顾他呢。可是,在文廣老人这里,他却像个小伙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
俗话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虽然李四振与文廣老人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可是,他却像亲儿子一样地精心照顾老人。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李四振的精心照料下,病了一个多月的文廣老人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当年,作者曾经把这件事情写成新闻稿,投到临沭县廣播站,广播站播诵了这个新闻稿)。
作者简历: 梅楠梓,原名李秀原,1956年出生,山东临沂人,72年冬入伍,在兰州军区服兵役,退伍后考入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2010年提前退休,现居住在新疆库尔勒市。诗观: 诗从生活中来。

作者简历: 李秀善,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玉山镇郑黄峪村人,生于1953年,初中学历。1972年冬参军,到兰州军区服兵役;1974年8月随部队参加援寮抗美作战,退伍后回家务农。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