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沭县减租减息试点村
文/陈友良
临沭县大兴镇盐店官庄,在明末清初时非常有名,盐店官庄虽不产盐,却是全县闻名的盐业市场。周围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来该庄经营盐业生意,同时带动了餐饮等其他行业,十分红火。到了民国时期,战乱不断,盐业管理市场失控,盐店官庄伪乡长赵淑涵瞅准这一时机,独揽盐业,赵握有实权,自定价格,独霸市场,买卖兴隆。后来,村民周学宜看到这生门意很赚钱,便组织几个穷苦弟兄,筹措资金,直接从海边进盐,在村庄东首另开一家盐店。周家笑迎客人,与贩盐的客户签约,收购后直接销售,省去路费,平价出售,因此吸引了大量客户,生意越做越大。那时,盐业客商从东海来货,自村东首进入,周家最先承接生意。赵家在村西,生意做得早,资金雄厚,价格偏高,受周家影响,竞争激烈,生意逐渐惨淡。自此,两家产生矛盾。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周家用的人都是穷苦人家,组成大刀会,每天光着膀子练习大刀,念诵咒语,意为刀枪不入。成员越聚越多,周围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来加入大刀会。
1938年,抗日救国会利用该村盐业优势,在盐店官庄宣传抗战,在盐业市场上散发进步小报、刊物,采用演讲、演戏、歌唱等方式,大力宣传抗战必胜的道理,有力地打击了亲日投降分子散布的恐日思想和“唯武器论”,给广大民众指出了抗日救亡的光明大道。
但是,对于这些充满着爱国激情的救亡活动,国民党顽固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和镇压。尤其赵淑涵对周学宜夺走了他的生意怀恨在心,对大刀会咄咄逼人的举动,十分痛恨,想方设法,拉拢民众,组建金枪会,与大刀会针锋相对,准备镇压大刀会,打击周的势力。
这一年,伪县长梁钟亭实行民选,周学宜被选为村长,赵淑涵落选,赵淑涵是伪乡长,心怀不满,私营盐业,克扣钱财,大刀会倾向抗日,反对伪军仗势欺人,对他的行为很气愤,盐店官庄一带40多个村子的数百名大刀会成员,聚集一起,与贪污腐败的伪乡长赵淑涵进行说理斗争,要求其公开账目,交出余款,支持抗日。赵淑涵向国民党郯城伪县长梁钟亭告发,说周学宜组建的大刀会是抗日进步势力,要聚会造反。梁钟亭遂派出300多名国民党保安团士兵,荷枪实弹,携带三门大炮,三挺机枪和众多武器前往盐店官庄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枪杀大刀会成员62人,重伤9人,烧毁房屋325间。
惨案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置若罔闻,被害群众有冤无处申诉。1942年5月20日,临沭县“减租减息”(简称“双减”)工作团在盐店官庄召开群众大会,由3000余人参加,同时悼念被梁钟亭杀害的村民,发动群众进行“双减”斗争。山东分局、滨海地委、临沭县委部分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不久,临沭县把盐店官庄作为“双减”试点村,工作团团长袁成隆带队驻扎盐店官庄村,县政府在村里召开减租减息报告会。此后,临沭县“双减”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滨海区把临沭的经验推向全区。
1945年6月,梁钟亭被八路军活捉,在公审梁钟亭大会上,盐店官庄受害群众在愤怒控诉梁钟亭制造血案残杀村民的罪行。会后,梁钟亭等三个凶手被当场枪毙。
为了不忘过去,牢记历史,弘扬红色基因,临沂市于2015年在盐店官庄村树立了减租减息纪念碑!
作者简介:陈友良,1951年生,中共党员,临沭县盐店官庄人。1972年12月参军。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84542部队)舟桥营战士、舟桥团快艇驾驶员、炊事班班长、上士、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获得连嘉奖九次、营嘉奖二次、团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1987年转业后先后任临沭县金属建材公司经理、临沭县矿产局、国土局科长。多次获得省矿产管理局、省国土局授予的“先进个人”、“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