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岁参加八路军
文/马树成
贾连振,1930年11月生,临沭县大兴镇西林东村人,1944年8月参军。
15岁那年,贾连振与同村伙伴一起参军,进入华东军区第15团任一连战士,经过短期培训后随部队开赴前线。在参加江苏墩尚战役时,贾连振所在部队的营长率队包围了日本鬼子一个据点,谁知被日军发现后,以电话联系到外围增援部队,日军的摩托化程度快,据点没打下来,结果我们的部队被日本鬼子反包围了。全营官兵腹背受敌,上级下令让营长突围撤退,由先锋连冲锋在前,撕开缺口,掩护部队突围。
贾连振的一连属先锋连,在突围时,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友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终于冲出重围。当时贾连振年龄小,突围时落在最后。有个鬼子在后面猛追,贾连振用尽全力跑,这时又有一个鬼子追上来。鬼子有枪有刺刀,目的想活抓他这个娃娃八路,留下活口向上司领赏。三个人不停地追赶奔跑,眼看就要被鬼子追上了,贾连振看到前面有一条河,很多战友都在水里隐蔽,班长已经看到了他的情况,正趴在岸边伏击敌人,待贾连振跑到班长跟前,一下子扑到班长怀里哭了起来。这时,班长说:“小贾,不要哭,要坚强,快,你看,鬼子要来到了,准备战斗!”说时迟,那时快,贾连振转脸看到鬼子,立即调转枪口打鬼子。此时,鬼子追到离班长仅有30米远,班长立即下令开枪,“叭叭叭”一阵枪响,击毙了那两个鬼子。贾连振称赞班长:“咱们的班长不愧是神枪手。”
回到营地后,贾连振因跑路时间长,累得吐血了,营长听说后要处分班长,认为班长不爱护战士,不能当机立断击毙鬼子。贾连振找到营长说:“报告营长,班长做得很对,假如他很远就开枪打鬼子,鬼子急了,他们会开枪先结果了我的命,所以,班长的处置很正确,他诱敌深入,待鬼子靠近,先救我,后击毙日军,班长是我的救命恩人。”
营长听贾连振的解释,认为也有道理,便没有再追究。
战争年代,白天敌人有飞机侦察,发现部队的踪影便会狂轰滥炸,所以行军打仗大多在夜间进行。战友们疲劳了,一边行军一边打瞌睡,有的战友睡着了不小心掉进路沟,仍呼呼大睡,结果掉队了。最后想出来办法,即用绳子打活扣,一个个连起来。一旦有了敌情,迅速解开活扣。有一次贾连振行军时睡着了,被别人拉着走了好长一段路才醒来。
当战友们奔赴战场时,子弹飞的声音就像呼呼刮风。刚开始听到枪声很害怕,后来经历多了,习以为常,根据枪声可判断枪支的距离,有了经验也就不害怕了。敌人非常狡猾,也很坏,有次战斗胜利了,鬼子投降了,缴获了很多汽车,咱们的战士不会开汽车,要求鬼子把汽车开到解放区,鬼子有意把汽车开进农田或路沟抛锚,偷偷放出油箱里的汽油,胡说什么油箱漏油,或方向盘失灵等。因为我们不懂汽车,好端端的汽车让鬼子捣鼓毁了,气得战友们想枪毙了可恨的日本鬼子。有一次缴获了日军的战马,有个鬼子立即开枪打死战马,然后举手投降,目的是杀掉战马,不让咱们队伍利用战马,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后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遇到有日本司机被俘的情况,一律不准日军司机接近汽车,防止他恶意破坏汽车。
1952年9月,贾连振退伍回乡。在农村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马树成,1953年生,中共党员,临沭县大兴镇西林村人,初中毕业,1972年12月参军,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工程兵建筑第一0二团二营五连战士、副班长、班长等职。1974年10月,出国老挝执行援老抗美作战任务,获得连嘉奖三次、营嘉奖二次、荣立三等功一次。1976年退伍,先后任临沭县土产公司职工、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等职。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