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红楼梦》是国之瑰宝。其蕴含的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美学价值给全世界人民自我认识、审美批判、价值判断、文化修养等提供滋养。曹雪芹堪比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荷马、雨果和托尔斯泰,《红楼梦》堪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神曲》、《少年维特之烦恼》、《唐璜》、《荷马史诗》、《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红学”是显学,《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标杆,我们不遗余力要把《红楼梦》展现给世人,本系列组诗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和途径,企图燃起人们对《红楼梦》的兴趣与热爱,深刻挖掘《红楼梦》的丰富内涵,在红尘滚滚的世界里从《红楼梦》当中得到审美观照和审美愉悦,也肯请广大读者给予帮助与支持。
站长 冰心


第二十一回
21
和第三回之《西江月》
侯门公子总怡红,
偏把荒唐做正经。
父母管他多少泪,
无能富贵与贫穷。


第二十二回
22
宝玉参禅
一朝风月万古空,
落叶山红了影踪。
富贵原来烦恼事,
古今牵挂总因情。


第二十三回
23
和《四时即事诗》
绛云轩里荡晨钟,
心夜朝无晚雨风。
阵阵落红成妹冢,
王孙心事付三更。


第二十四回
24
怡红细事
怡红侍女再添茗,
纱茜流光晚露莹。

第二十五回
25
暹罗茶
红楼儿女泪痕空,
诗不成文酒力轻。
过夜暹罗茶味淡,
万般心事付西风。

第二十六回
26
潇湘晚春
朝恨花开晚叶肥,
千行红泪却为谁?
残诗怎奈描飞絮,
一任西风镇日吹。


第二十七回
27
和《葬花吟》
残花滴泪付斜阳,
续梦诗情照茜窗。
天意葬花风叹叶,
浅晖身满染如霜。

第二十八回
28
潇湘恨
最苦人间乃至情,
今生莫误誓前盟。
芭蕉不解芳菲恨,
既有潇湘麝串红。


第二十九回
29
缘聚三生
痴情总教历红尘,
唯有蕉棠绛草魂。
缘聚三生频问月,
奈何心事寄愁春。


第三十回
30
蔷薇花
风月情怀醉酒心,
满楼痴女觅诗魂。
黄花遍地难收尽,
怎奈秋风不是春。

书讯:
我的第八本诗集《灵河放春》即将刊印出来,特请山东优秀诗人、古诗词专家高怀柱先生,复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涛先生为本书各写序文一篇,再次刊发,以飨读者。《灵河放春》印出,将免费赠送给红学爱好者。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鼓励!

《灵河放春》序
高怀柱
春红研读《红楼梦》多年,并以《红楼梦》为题材, 写了不少古体诗,已出版诗集七部。最近他告诉我,近 几年又写了二百余首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古体诗,并 且要编印成册,与文朋诗友切磋交流,我觉着这是一 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与春红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相识多年,但前些年 因为工作繁忙缺少机会交流,了解并不是很多。尤其 是他特别喜欢研读《红楼梦》,写有关《红楼梦》题材的 古体诗,都是近几年才了解的。我曾读过春红所创作 的不少古体诗,尤其是以红楼梦为题材的诗,对他孜 孜以求的钻研精神、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驾驭古汉 语语言的能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都是由衷佩服的。 春红有关《红楼梦》题材的诗,都是在认真研读原 著,细致了解作者塑造人物、编排故事、谋篇布局意图 之后,才写出的所感、所想、所思,表达了自己的深刻 认识。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触及面积广,或写人,或咏 物,或写景,不少篇什既有新意又紧扣作品内容,十分 感人,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对每一位读者都具有一定 的启迪意义。 据我了解,过去春红写诗不受格律拘束,不按格 律写作。近几年他下决心克服这方面的不足,读了大 高怀柱 - 1 - 量的有关诗词格律的书籍,积极参加各类有关诗词格 律的培训,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一遍一遍地学,甚至一 遍又一遍的抄写,不惜下大力气,现在已较熟练地掌 握了诗词创作的格律。在 2020 年,他还被评为“聊城 市优秀诗人”。 我相信,春红的第八部以《红楼梦》为题材的诗集 是在他全面掌握了诗词格律后,所写的面貌全新的诗 集,这部诗集的思想内容更一定会更丰富,艺术水平 一定会更高。 在此,我对春红新诗集即将面世,预先表示衷心 的祝贺! 2021 年 4 月 8 日

《灵河放春》序
孙涛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诗。
(一)
诗歌是高贵的。
钱穆曾说过:“诗是讲我们心里东西的,若心里龌龊,怎能作出干净的诗,心里卑鄙,怎能作出光明的诗。所以学诗便会使人走上人生另一境界去”。
诗歌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光明的顶端,是精神皇冠上的明珠。诗歌带来的技巧之美、韵律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着人们的审美和思考的境界。千百年来,不知让多少人沉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红藕青莲、兰舟波影、疏雨芭蕉、溪边惊鸿、山抹微云、飞絮濛濛、草色烟光、落红满径、小桥流水、似火江花,这些悠长清新的意境;
海内知己、天涯比邻、巫山沧海、长亭芳草、渔舟唱晚、倚窗闲花、高楼远望、壮怀激烈、悲愤难当、孤寂怀古,这些熠熠生辉的思维!
每一个词都可以展开一幅抑或浓妆艳抹、抑或浅墨深远、抑或大开大合、抑或低吟浅唱的画卷。五千年来的传承生长,五千年来的精华洗练,我们的诗歌,才是中国人最值得珍惜的压箱底。
(二)
诗歌是相通的。
时间和空间,往往是隔绝交流最好的途径。面对这些牢不可破的客观规律,人们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无力感。但诗歌可以协助人们撕开帷幕,千年前的慨叹成为耳语。
苏东坡在《行香子》中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王维在《辛夷坞》中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透过寥寥十几个字,可以看到相差几百年、隔绝几千里的两个诗人有着类似的心境,这种宝贵的情感以诗歌为连接载体,发出相差百年的共鸣。或许,这些诗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吧。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几百年的时光仿佛是微不足道的雨雾,透过朦胧,仍可看到老朋友们蹉跎拈花的枯瘦背影,和怀才不遇又采菊归隐的复杂情怀。这些永恒的诗句,让我们即使在不同的维度里,也可以清晰地知道、看到和感受到:在遥远的洪荒里,曾有这样一个生命,丰满而落寞、盛开又安静地存在过。
(三)
诗歌是隽永的。
裴迪在《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中说:“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一句“落叶无人扫”勾勒出诗人落寞孤寂的心境。看似不经意的遣词,实则踌躇良久落笔。隽永的仿佛只有朱自清说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才勉强能作为注脚。
诗言志,诗如其人。诗人将自己的灵魂,如鲛人泣珠般包裹、凝结、打磨成一句句诗。只有经历过盛世的繁华、繁华的崩塌,还经历过乱世的纷扰,才可能磨砺出温润如玉般隽永的诗歌,将世间坚硬冰冷的磐石包容其中。
(四)
诗歌是永恒的。
陶渊明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面对无数的世间纷乱、白云苍狗,诗歌仿佛一位冷峻的剑客,他始终是清醒的。仿佛时间和空间,在诗歌面前只剩下苍白的数字。在这个维度上,诗歌是孤芳自赏的,诗歌是顾影自怜的,诗歌是桀骜不驯的,诗歌的永恒性、孤独性、和排他性,诗歌的空灵意境,诗歌的无尚热情,注定使诗歌是超然于俗物。
而诗歌的任性与刚烈,诗歌的优柔与婉约,诗歌的深刻与清贵,诗歌这些独特的品质,使其可以永远流传于时间中,不会随着氧化而褪色,反而历久弥新,愈发熠熠生辉。
是为序。
孙涛
2021年端午于复旦大学

个人简介
孙春红,男,1963年11月出生,山东省聊城莘县人,工作单位,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读书《红楼梦》40余年,创作“题红诗”千余首,出版诗集十本。
2020年被官方评为“聊城市优秀诗人”。 本人告白,所有诗作,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13336229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