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区之行 感动之旅
文/龚国珍
2021.6.22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华中科技大学附中退休党支部带领部分党员和群众前往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麻城进行党日活动。
麻城,在古代史上,是一个移民集散地。在近代史里,是一个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1927年,黄麻起义的一声炮响,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势力。麻城市既是“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革命时期,有142000多名英雄儿女为革命捐躯,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62400余人先后参加了红军,有7000多人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据说10个红军中就有一个麻城人。因此也是全国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仅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3251人。同时,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其中大将1名,上将3名,中将7名,少将20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76名,仅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就有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等28人。
来到烈士陵园,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这些年逾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大家再次感受到,没有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虽然我们已经退休,但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将这份来之不易的伟业传承下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路上,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将老一辈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其实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那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还有在红色土地上与生俱来的红色传承。在参观完烈士陵园之后,我们准备去湖北省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打卡。浮桥河水库位于麻城市内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发电、养殖、航运等功能的大型水库。由于国道正在维修,堵车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决定改以村道前行,谁知在导航的引导下,我们很快来到了一条狭窄且坑洼不平的小路,大巴无法实展自己的速度,而且在这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道上多次迷路,当我们处于迷茫焦急之时,我们碰到了一位当地的村妇,她主动骑着电瓶车为我们带路,在炎炎烈日中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温,并在我们车的速度比不上电瓶车时又多次在路口走丢,当她没看到我们时,又多次折返回来找我们,然后再出发边走边等。一条长达二十多里且崎岖不平的摇窝路,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领路中,这位素不相识的村妇用她默默无闻的质朴与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老区的奉献精神。车上的所有人都被她感动了,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景点,而是跑到她跟前与她交谈,这时,我们才得知,她是在去中学看望她就读高中的孩子路上碰上了我们,当她回答我们的致谢时,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人出门在外,谁都有难处,我知道迷路时的困惑,不容易,带个路不算什么”。当我们打算付点小费时,她坚决不收,在我们多人要与她加微信朋友时,她才告诉我们的名字—樊韦,网名,风雨彩虹。她,才是我们本次党日活动的主讲老师,用她朴实无华的行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百年华诞初心不忘。无论是大革命时期的壮丽史诗,还是当今这片为之奋斗的儿女都在这次党日活动中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麻城之行,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龚国珍(笔名:兰花草),生于1952年,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附中退休教师。从小喜爱文学,愿以朴实的文字表达心中的感慨。先后已在全国各大电子微刊、纸刊、省报、季刊及头条发表诗歌、散文、论文、小说、专题报道、新闻报道、童话剧等拙作四百余篇(首),并出版个人文集《我在寻找那颗星》一本。偶有作品获奖,并参与多部专辑编审工作。目前是华科瑜珈诗社成员,湖北省高校老协通讯员。本人感悟:与其在岁月更替中等着慢慢变老,不如在文字中找回自己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