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老山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作者: 苏应奎
我们要弘扬“老山精神”,首先要弄清它的内涵及其意 义。 我认为,“老山精神”是前线军民在 1984 年老山、者阴 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以后的防御作战中创造和培育 起来的。各参战部队,对发展“老山精神”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老山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呢? 首先,它集中体现了前线军民“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祖国舍得一切”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早在 1915 年底 至 1916 年间,云南就有著名爱国将领蔡锷组织的护国运动。 1405 年至 1433 年,云南昆阳的我国近代爱国者郑和七下西洋,不但壮大了国威,而且为中国的地理学和航海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收复“两山”的作战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 在“两山”作战中,前线军民那种“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舍得一切”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人们还记忆犹新。
战斗英雄安忠文讲:“只要祖国需要,只要战斗胜利需要,我随时可以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烈士季光能在给他父母写的遗书中讲道:“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们不要过份悲痛,你们 应当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高兴和自豪。因为你们的儿子有一颗火红的心,爱国的心……”这样的例子,不一一列举。在 “两山”作战中,前线军民就是这样满怀伟大祖国保卫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革命战士的职 责重于一切,把爱国之心变成爱国行动,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去夺取战斗的胜利的。 其次,它集中体现了前线军民“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英勇献身精神。在“两山”作战中,涌现了无数具有“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英勇献身精神的光辉事例。
比如,有的探亲干部接到部队“立即归队”的电报后,顾不得父母的病危和妻子的挽留,归心似箭,迅速赶回部队。临战前,有的把正在打吊针的妻子用担架送上火车后,挥泪告别亲人奔赴了前线。有不少战士不怕对象“吹灯”,有的干部不怕老婆离婚。他们说,“我把不幸和痛苦扛在肩上、压在心底,在祖国与爱情的天平上,我把砝码加到祖国一边。” 至于那些壮烈牺牲,长眠南疆的张大权、李海欣、郭兴科、段平、马平等烈士,更谱写了一曲曲“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血的诗篇。
在松毛岭上整整与敌人搏斗了 13 个小时,打退了敌人一个加强师进攻的“老山一等功臣团”的战士们讲得好:“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换取人民的幸福和欢乐, 这是我们每个青年、每个军人应该做的。我们在前线吃点苦, 边疆人民就能重返家园,内地人民就能安安稳稳地搞四化建 设。这样的苦吃的值得。”我们前线军民正是以这种乐于吃 尽千般苦,换来人民万家福的精神,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为祖国、为人民建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再次,它集中体现了前线军民的“勇于吃苦,任劳任 怨,创新实干”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他们用辛勤的双手 和铁肩,把边境的“不毛之地”和“穷山恶水”开发出来, 建起了一座座发电站,一层层梯田,一片片橡胶园和甘蔗林。
1984 年, 在收复“两山”的战斗中,前线军民又是靠这一光荣传统打了一个个大胜仗。当时的战斗确实是十分艰苦的。老山山高坡陡,丛林密布,易守难攻。可是,“老山主攻团”的官兵,发扬不畏艰难牺牲和所向无敌的艰苦奋斗的硬骨头 作风,硬是在当天就攻克了老山主峰。之后,又经三天三夜 连续战斗,的确疲惫不堪,然而,人人都斗志高昂地战斗在阵 地上。担任跟进保障的某团三连,以顽强的毅力和汗水铸成 了一条高山挡不住,路滑难不倒,炮弹炸不断的运输线。全 连同志冒着敌人炮火的袭击抢运,四天四夜没有睡过一次觉, 没有吃过一次热饭,每人负重七十多公斤,每天在山上往返 六七十公里,许多人双肩磨破了,汗水浸透军衣,有的人累 得口吐白沫,仍然坚持战斗,个个都称得上硬骨头战士。担 任后勤保障的部队、医院和群众,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 为了胜利”思想的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及时把子弹、药 品、饭菜、干粮和清水送上了阵地,并没有遗弃一名伤员和 烈士。转入防御作战后,干部战士顶烈日,冒风雨,披云雾, 日夜坚守阵地,没有退让一步。特别是在 40 度高温下的猫耳洞里生活,白天防炮击,夜里防偷袭,下雨防塌方,忍受着蚊叮虫咬和潮湿,许多人身上,长湿疹,下身溃烂,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和综合疲劳症。尽管环境这样艰苦恶劣,但官兵们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 最后,它集中体现了前线军民的“严守纪律,令行禁止, 团结协作,互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至今,在麻栗坡县还流传着.“凤凰飞去又回来”的一则故事。说的是首战老山的某部一位做后勤工作的同志,不经部队允许就到五金公司买了两部紧俏的“凤凰”单车。事后,部队领导发现了,不但给予了严肃批评,而且限令其送还了单车,受到了麻栗坡人民的高度赞扬。在西畴县,当年收复者阴山的某师师长, 现军区副司令员廖锡龙带着官兵到县城搞军民共建时还亲自为群众理发。象这样严守纪律、互敬互爱的事迹,举不胜举。军民团结协作,互爱互助,是夺取“两山”作战胜利的重要源泉。
“老山精神”集中体现在上述四个方面,其核心和实质, 就是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而这一点,正是八十年代各种崇高精神的代表。为了提高大家弘扬“老山精神”的自觉性, 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这一时代精神。 首先,“老山精神”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 继承和发展。 现在,有的同志感到在新时期政治工作地位下降,政治 干部难当,思想工作难做。有的甚至讲:“四十年代一声喊, 五十年代忆苦饭,十年浩劫大批判,八十年代不知怎么办。” 照这样的说法,好象政治工作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我认为,弘扬“老山精神”,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 一把钥匙。我党我军历来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官兵团结,亲密无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 不怕牺牲和铁的纪律等光荣传统和作风,前线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老山精神”,正是这些光荣传统和作风在 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如果我们坚持用“老山精神” 来教育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不就是“柳 暗花明又一村”了吗?
“老山精神”是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首战老山的某部在召开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庆功大会时指出:“老山地区作战中,我部参战部队以军委邓主席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攻必克,守必固,创造了许许多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篇篇感人泪下, 催人向上的英雄诗篇;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斗戏剧, 表达了人民战士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因而,为“老山精神”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山精神”和邓主席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无论在内涵上或是在实质上,都是完全一致的。“老山精神”就是“五种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五种革命精神”是“源”, “老山精神”是“流”。“五种革命精神”和“老山精神”,我们都要弘扬,都要提倡。 再次,“老山精神” 是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现在有一种流传:“五十年代人帮人,‘文革’时期大整人,八十年代各人顾各人。”这一流传,虽然反映的是群众 的牢骚话,并不反映当代的精神风貌。但是,我们也不可否 认,近几年国家和民族精神确实存在“滑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前线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老山精神”却象腊梅花一样,斗霜战雪,盛开不败,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佼佼者,成为新时期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老山精神”正是凝聚了国家民族精神的精华。比如,我们熟知的林则徐和邓世昌,他们都酷爱祖国、和平和自由,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并为之英勇奋斗,直至壮烈牺牲。人们都为他们的“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我们从军为国”的精神所感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流芳千古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南泥湾精神”和张思德、白求恩及“愚公”精神,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感人肺腑的“雷锋精神”和“焦 裕禄精神”。
应该说。“老山精神”, 正是上述国家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比如,在老山防御作战中,被誉为“李海欣高地”上的“十五勇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连续打退了敌人一个加强营的五次冲击,取得了毙敌 104 名的显著战果。参加“两山”战斗的广大指战员,正是以这种高度的荣 誉感和责任感,继承和发扬国家民族精神:为中国军队创立了新的功勋。 还有,“老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斗争形象在八十年代军人身上的生动体现。
中华民族的斗争形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在与侵略者和反动派作斗争中,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同志称赞说,闻一多等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为真理而斗争中,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如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毛泽东同志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有“敢叫高山低头, 敢叫河水让路”的精神。此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起了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郑国渠”“海塘“、“芍陂”、“鸿沟”、 “鉴湖”等几项伟大工程,这都是中华民族斗争精神的象征和骄傲。在与文盲和愚昧作斗争中,著有“头悬梁”、“锥刺 股”、“萤火夜读”等传说,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与文盲和愚昧 作斗争中的坚韧顽强,勤奋努力的精神。清代诗人兼画家郑板桥说过:“咬定青 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与个人主义斗争中,有“秋 风扫落叶”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精神。 在“两山”作战中,参战的官兵、民兵、民工以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鞭策和鼓舞自己,英勇善战,所向无敌。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为保卫祖国献身。二是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英勇顽强。三是有胆略、有智慧、智勇双全、机智灵活。四是拖不垮、难不倒、打不烂,坚韧不拔。五是生死相依、甘苦与共、亲密无间,并肩战斗。靠这五个方面,我们彻底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领土,改变了边境态势;保卫了四化建设,保卫了边疆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锻炼了部队,提高了热带山岳丛林地的作战能力;支援了東泰人民的抗越斗争,遏制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野心。
总之,靠这五个方面,我们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打出了我军新一代的战斗风貌,被全国人民称为新时代或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综上所述:“老山精神” 已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代表。在人们的精神支柱出现“倾斜”的今天,我们更应弘扬“老山精神”,使之成为振奋军心,锻造民魂的强大精神动力。 讲到时代精神。曾经遭到有的人的曲解。比如:有的说 新时代精神是“时间、效益、金钱”;有的说是“人人为我,各人顾各人;”有的说是“拼命地玩,及时行乐”;有的说是 “一切向钱看,不问纲和线。”由于有这些曲解,对“老山精神”有的人很不理解,甚至认为老山将士是“傻子”。为此,我们曾高呼“理解万岁”的口号。由于有这些曲解,毛主席提倡的“两不怕精神”曾被非难,遭讥讽,受批判。为此,我们感到很气愤。由于有这种曲解,有的人讲“大公无私办不到,先公后私就了不起了”。因此,出现了有人溺水后众人围观无人救的情况。殊不知,美国的西点军校提出学雷锋。不少人叹道:“雷锋叔叔不见了。”为此,在全国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有的代表提出“请雷锋回国”。 针对上述曲解,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提出并多次强调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根据中央的精神,我们的时代精神,应是“四有五爱”精神,即: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就是顾全大局,讲求忍耐,见义勇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而这些精神,都体现在“老山精神” 之中,或者说:“老山精神”就是上述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老山精神” 就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有的人还讲:“老山精神”是国家利益旗帜上的一颗明珠。正如此,当很多人都在呼吁振奋民族精神的时候,应让“老山精神”走出老山, 走出军营,走出云南,走向全中国! 事实上,“老山精神”一旦走向社会,就必然为振奋我国的民族精神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两山”作战之后,我集团军及时出版《老山烈士书信、日记、诗文选》,不少地方群众如获至宝,争相传阅。我们还先后派出英模报告团去北京、西安、成都等地汇报,引起了轰动,听众自发地高呼“老山战士万岁”!我们制作的《“两山”作战图片实物展览》, 无论在昆明、成都、太原展出,观众都拥挤得水泄不通,许多观众留言:“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我们配合地方拍制的《血的诗篇》、《战争,让女人走开》、《军魂》等电视剧和电影,观众看后,都被云南前线军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甚至泣不成声。
总之,“老山精神”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效法。由此,我们更进一步看到了“老山精神”的力量所在,影响之深,它的的确确是我们八十年代崇高精神的代表和精华。
作者苏应奎 《“对老山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