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毛板船
(听宝庆人讲宝庆故事)

(20)
高庙前不远处是双清亭。这也是一座建于南宋的古迹。
双清亭立于一块巨大的名叫“砥柱矶”的花岗岩悬崖之上,周围奇石危岩,犬牙交错。
古树浓荫,掩映其中。亭下数丈,则是水色幽暗的高庙潭。资江在这里转了一个急弯。然后,一泓碧波,悠然北去。
据说这个“砥柱矶”是名字和题词还是明代起刑部尚书顾璘亲手所为。
而“双清”二字却是因为这个亭子建在资江和邵水两条河流的汇合之处而得名。

双清亭下四周有许多古人的碑刻。
我的印象中,有李青和魏源的,有徐小松的,还有车大任、车万育等人的。
还有建立了盖世功勋、有“再造共和”之称的一代伟人蔡锷将军的碑刻。
魏源先生的碑刻是一首五律,如今只记得一联:“屿扼双流合,江涵一廓烟”。意境美不胜收。

双清亭的正门柱子上有一副楹联很是有名:“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
这副楹联写的煞是传神:双清亭背倚东塔,面对北塔。清风吹动高庙翘檐下的铜铃,发出清脆的铃声。
还有不远处的东山寺的暮鼓晨钟,也伴着暮霭晨风悠然传来,拂晓的清风将这铃声透过重叠的古树送往远方。
而江面倒映的北塔的倩影也仿佛被皎洁的月亮从对岸送了过来。妙啊妙,实在是妙!
有必要说一下的是,有人认为这副脍炙人口的楹联的作者是清末的宝庆府学教授吴德襄所作。
但查阅资料,更多的人认定该联的作者是清末诗人徐小松。本文不是学术论文,对此不做辨析。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