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其中味
冷梅
当我拿着这本《时光三味》这本书时,我在惊叹此书的精致之外,“谁解其中味”这句话突然就冒了出来,这本书的作者是三味书屋的老总孟兆印所著。
与孟总的初识是缘于他的三味书屋书店,那是我的新书《与兰花的约定》出版,经人介绍,咨询书可不可以放在书店一部分,孟总欣然答应,登记在册后,他把书摆在了书店很显眼的位置上,他在当时已是小城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但那次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平易近人。
自筹建莱芜区作家协会以来,和孟总的接触就更广了。孟总是个热心人,无偿为协会出场地,出人力物力,热心为协会办事,作为莱芜区作家协会法人、副主席,每一次活动都积极跑在前头,筹划参与,有时还派出其工作人员帮忙,活动的用车及赠书更是不在话下。孟总对人总是一团和气,有亲和力,其夫人王总也和蔼可亲,是他的好帮手、贤内助。
在三味书屋有作协的临时办公室和会议室,三味书屋地下书城成了作协的活动场地,书城的“凤鸣讲堂”也成了作协的公益讲堂。正是因了孟总正直善良的好品德,厚德载物,他们的书店办得红红火火,各个分店也遍步莱芜各个街道,里面购书阅读休闲各个区域布置的雅致舒服,所以前来阅读和购书的人络绎不绝。他专门开辟了一个书架,把本土作家的作品摆在上面,供人们选择购买,说这些都是我们本土的精神食粮。他还热衷于做公益活动,每年几次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赠书并帮扶他们的生活,给贫困家庭捐款捐物。
他最为珍爱的是他那些藏书票,如同一壶老酒,因了时间的发酵,散发着迷人馨香,这些藏书票跨越了国界,里面藏着故事,藏着友谊,孟总宝贝一般地收藏着。
几年来,孟总把经营“三味书屋”的经历,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他记录着亲情、友情,记录着小城的变迁。这些记录里,我们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高大,消瘦,文质彬彬。这个身影几次入济南为协会办事,几次开车从天明到黄昏。大家清楚地记得,作协每一个会员证里都留有他刚劲有力的笔迹,每出一刊《莱芜文艺界》都有他忙忙碌碌、跑前跑后发放邮寄的身影。《莱芜文艺界》由书刊转为电子刊后,他又积极申请微信号,设计版面和栏目,默默地做着这一切,从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三味书屋,做为小城的一个记忆,一个精神食粮的所在,做为一个城市慢生活的符号,早已深入人心。它就像一枝袅袅婷婷的兰花,开在城市的一隅,因了岁月的典藏,散发着弥久留香。每逢节假日,前来读书购书的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假日的闲遐,更多是寻求一种氛围,这样的氛围,少了些喧嚣、浮躁和俗气,多了几分雅致、灵动和充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三味书屋,孟总崇尚的正是这样的理念。
在小城的一隅有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在小城属于一个人的慢时光中,有一个散发着书香的去处叫三味书屋;在小城有一个让人在书籍的海洋里自由畅游的地方叫三味书屋。翻阅着《时光三味》,如在时光丛林中漫步,时而如阳光穿过窗棂,洒下一片金色;时而如浸一片月光,如花香在月夜弥漫。或许一时我还读不懂《时光三味》,但从散发着幽香的朴素文字里,我品味到了其中的真善美,我感叹:还有一种生活在三味书屋,如此浪漫婉约,红袖添香。或许在小城,最为浪漫的事,就是手持一卷,在三味书屋,在《时光三味》里,慢慢地品尝生命的滋味!

冷梅:原名李幼华,山东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自2000年开始创作,写出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有多篇小说发表在《山东文学》、《新世纪文学》等报刊杂志,其小说、散文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奖项。著有散文集《花香满径》、小说集《与兰花的约定》。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