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植大众才繁荣
——参加第一届伶伦文化研究会有感
文/云蒙山人
2021年6月21日,适逢夏至,第一届伶伦文化研究会在栖凤湾音乐小镇新落成的洛南县伶伦文化研究院举行,洛南县作家协会代表团一行12人参会,我有幸受刘剑锋主席推荐,作为代表之一,撰文《伶伦制乐在洛南》并参会。梳理半天的研讨,感觉零碎却深刻,特做整理。以为回忆。

楹联:明珠里的明珠
沿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乐祖庙的对联内容贴切,立意独特,“毓秀伦山金凤鸣雅韵,钟灵福地始祖创韶章。”非常精彩。对联高度概括了乐圣伶伦在洛南首创音律的功绩。当然,在伶伦文化研究院正门这副对联同样发人深思“栖凤承天鸣大吕,呼伦继后颂黄钟。”充分的表现了伶伦与栖凤湾、呼伦山相得益彰的完美融合。

贺卡:美景里的美景
在给参会嘉宾的纪念品里,我看见了一套特殊的明信片。这些邮资贺卡上面有音乐小镇的logo,有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有小镇的联系电话,更有授权发布的日期,以传统的贺卡传达着时尚的气息。每组10张明信片包括小镇夜色、紫玉苑正门、秦紫玉阶、金色花海、浪漫薰衣草、复古乡村风、现代居住区,更有自行车选手骑行经过音乐小镇过境路大门的时尚动感画面。这组贺卡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自然而完美。

小诗:贺词里的贺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谷杰教授为洛南音乐小镇,特别是伶伦文化研究院作诗一首,可谓情真意切。“洛南古铜凤凰栖,六阴六阳声相应。八音克谐仙韶乐,通音写声伶伦律。”这是发自心底的一首诗。正如他在讲话中说,“这个夏至可能会改变我的学术研究方向。”在谈自我感受的时候,谷教授说,伶伦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创制的也不仅是音乐,是华夏文明。

神话:哲学里的哲学
关于关于伶伦传说的真实性,有专家指出,支持派与质疑派各执一词,你不能绝对证伪,我也不能绝对求真。”它只是一个文化自信、文化符号,允许想象,鼓励创新,比如卧龙岗也不是唯一的,“功高天下,不必论襄阳南阳;心在朝廷,何必论先主后主。”黄陵离洛南不远,伶伦制乐在洛南是合理的,仅就其活动范围的推理假设有一定的合理性。

典籍:源头里的源头
《吕氏春秋·仲夏·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功,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不管关于伶伦的传说怎么去演绎,这段古籍是源头里的源头,根本的根本,关键你的关键。

赤子:精英里的精英
关于传承伶仃伦传说、研究伶伦文化,冀福记先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就是以现实存在的洛南道情来反推伶伦制乐在洛南的合理性。他主张用音乐之美、用旋律证明伶伦的价值和存在。他回忆,自己的恩师是洛南县景村皮影社的道情艺人刘树(书)汉。商洛历届领导偏爱音乐,自上世纪60年代起成果丰硕。《一文钱》作为建国来第一部戏曲艺术片保持着道情的原汁原味,被誉为“天籁之音”。《红石匠》参加首届全国曲艺汇演,影响巨大。以劳模刘西有为原型创作的影片,主旋律即原生态陕西道情。先生现场清唱了《一文钱》道情片段,欢声雷动。他指出,洛南道情发展到商洛道情,再到陕南道情,以至于陕西道情,民间身传口授是真正的音乐瑰宝,也是无可辩驳的伶伦价值。

建议:航标里的航标
专家在研讨中提出,今后灵论文化研究的方向是:由伶伦律后世乐律史拓展,增强研究的世界性。由形态论相整体论推进,增强研究的协作性。由音乐史向大历史延伸,增强研究的宽广性。理论研究与业务创作相结合,增强研究的实践性。总之,伶伦文化研究要由书斋走向田野,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的广阔天地,不能把伶伦研究搞得过分“阳春白雪”,而更应该成为“下里巴人”可以参与的话题。

黄钟:音律里的音律
《吕氏春秋·音律》载:“黄忠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应钟,应钟生于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中,音之适合也。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大小轻重之衷也,清浊之中,因之适者。”以上经典表明,所谓音乐、所谓音律,其要义在于适合、适中、适度。

结论:起点里的起点
中国远古至先秦乐圣、乐贤所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令自己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自己的生命又怎样与宇宙融合为一。伶伦律的传说及其后世的研究都渗透着这一理念,其中所强调的是宇宙的和谐与人的和谐的相应,这自然成为音乐的最高价值之所在,也是音乐作用于人作用于社会的实用功能之所在。零零散散行文至此,忽然想起2017年曾经为音乐小镇写过一首小诗《叫醒耳朵来聆听》:高峰入云矗翠屏,长街似带绕雾中。露天广场座逾万,亭台楼阁具雏形。闹市田园美天地,俗世清音怡心灵。远山近树一色绿,古宅洋楼两相映。休闲养生浴温泉,增收富民惠百姓。

艺术圣殿何处觅?音乐小镇在洛城。”同一天,于巡检老君山风景区创作《根植大众才繁荣》,权且作为今天这篇研讨会感受的结尾——
作协情系中国梦,
文艺采风到基层。
舞文弄墨写美景,
助推发展寄深情。
神采奕奕底气足,
光影斑斑美文成。
文朋诗友绘城乡,
诗词歌赋载丹青。
西北三强秦晋豫,
一路辉煌咏春风。
服务人民是宗旨,
根植大众才繁荣。

(20210622,云蒙山下。根据记录整理,未经当事人审阅,不代表平台观点。)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