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素来就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从古至今,以江浙沪为主的“水乡江南”核心区域,是江南文明的一个生态型代表。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化不尽相同,在吸取经典文化优良元素的同时,依托于江南大地俊秀的山水资源,富庶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处处展现出崇文重教的倾向。在江南这片水土之上,文学、绘画、音乐等美学创作大量涌现,引领华夏文化的繁荣之势。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次文化区域的特点:如吴文化、越文化、金陵文化、徽文化、赣文化、楚文化、江淮文化等。
江南灵动的自然情景和淡雅趣味,绝美的把诗、词、书、画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南宋以来,就以山水花鸟画为佳,所追求的自然传神、性情神意皆隐于笔墨之妙,将中国山水画追生的画面形象,通过墨趣的美感与灵性,诠释了江南的诗意,表现了江南人的生活态度和闲适雅致的人文境界。江南的“士夫画”画家们,可以不受眼前景物的限制,而选择将所观察到的景点最美处和而成之,在画面上布局飘逸,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其山水草木、花鸟虫鱼、亭台楼阁等都因地制宜,追求自然秀美,显现出江南的自然天机、山林野趣之美,反映和抒发个人“性灵”,标榜“士气”、“逸品”,间或也表达一些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同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的表达,因而它的境界更为开阔和深远;更有无数的民间画家,以“迁想妙得”的创作原则作指导,“远观其势、近看其质”,人物传神、花鸟写趣,所绘山水画作有气、有势,以“气韵生动”的效果,对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影响。
江南,是地域文化的审美之地,也是孕育开放文化的沃土。公元前十一世纪,泰伯、仲雍南迁,带来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江南的大开发;常熟言偃拜师孔子,学成“南方夫子”,以阐扬孔子学说,礼乐教育士民为著;伍子胥奔吴、兴建姑苏城,成就春秋霸王等等 … 同时,江南地区又是近现代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亦是吸纳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这种开放、多元的文化基因根植于江南文化的浩瀚历史中,历经数千年的淬砺致臻,不断拓展江南文化的内涵。
中外绘画艺术领域的交流历史悠久,自明万历年间,西洋绘画传入中国,为中国画坛引入一缕新风。江南的一些城镇,迅速成为文化创新活动的主要场地,画家们根据社会需求,大量的创作各类题材作品,这不仅说明江南经济力量足以支持绘画事业,更由于江南新的生产关系激活了人们的思想,也表现出江南地区文人画家寻求自身突破,大胆实践,推陈出新,对西方艺术作出的一种反应,生动的展示了江南文化的包容性和江南文化的多元开放、融汇中西的精神特质,为观者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进江南开启了另一扇窗。
辛亥革命以来,文化和艺术成为国家和民族文明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而江南就是文化和艺术的摇篮之一。也许是春雨,给予江南大地更多的灵性,滋润着士子们的才情。在百年历史的烟雨中,江南大地走出了一大批艺术巨匠,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嵒、陆俨少……他们构建着时代艺术经典,丰满了共和国的文化时空。
由无锡锡梅诗书画院和都市头条网—江浙沪头条,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繁荣盛世歌华诞,妙手丹青庆百年,绘画作品网络展”,所展出的反映当代江南文化的艺术作品,正是大家贴近生活,精心创作的一次展示,表现了现代创作者的美学思考和人文精神,它得到了社会的鼎力相助,既体现了建党百年来、江南地区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精神,又给人以鼓舞力量,为全民的文化建设增添更亮丽的色彩,为江南文化之地建设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水墨丹青绘江南,谱写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