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唐根华,原供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河道管理事务中心,现任浦东新区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兼第三创作中心副主任,惠南文学社副社长,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副社长,编审。主持策划编辑出版主要丛书有<<在追梦路上>>《东南风》《浦东作家》以及姚海洪10部长篇小说和200多本图书,为80多位作者园了出书梦,作家梦!其中姚海洪加入了中国作协、池波、夏敏、顾亚华、颜志忠、周晓兵、黄元章,姚良官等30多位作者分别介入市作协和浦东作协。
为出作品,出人才,还千方百计同有关政府部门联系沟通,落实创作项目,像《上海作家看康桥》《浦东作家看唐镇》《浦东作家看祝桥》《浦东作家读书巡回讲座》等等大型项目。 近几年还致力于企业人物特写和报告文学写作,计有150多篇,真实记录了企业家、养殖户、劳模人物、复退军人、 优秀管理者, 彰显了追梦人在追梦路上的风雨辛劳和辉煌业绩,赞扬了先行者,也鼓励了后来人。其中“农民,奏响的创业乐章”被选入《异军突起》一书,“十年磨一剑”在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办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追梦足迹》一-唐根华报告文学精选,也将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中国梦,唐根华作品选》《情系水务》也分别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夕阳红似火,光照暖人间
——记书院镇洼港村金光耀的事迹
作者:唐根华
一部戏在最精彩高潮的时刻在哪?是结尾,那末人生如戏,人的高潮精彩又在哪?答案很明显也在晚年,而且仿佛就如夕阳一样红彤彤光闪闪,温暖着无数的人。笔者在采访洼港村五组老党员、老干部金光耀时,真正感受到了金光耀在退休后的十多年的人生戏里,一心一意为民服务,乐做公益事业带头人,时常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出了榜样,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写出了人生一场戏的精彩,并推向了高潮……
心系家乡,创办文化娱乐活动室
大约在2000年初,金光耀光荣从新港供销社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安全着陆,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洼港村。他看到了村里变化日新月异,气象万新,特别是中小河道的整治,新农村的建设等实事民心工程,让洼港村道路、河道、环境宽起来、清起来、靓起来。村民们尽享着美丽的农村风貌,但他也发现富起来的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很少,空闲的村民们不是搓搓麻将,就是打打扑克。如何把村民们从桌上吸引过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研后,金光耀决定创办一家文化娱乐活动室,集看报、读书、手工、唱歌、跳舞融一炉的场所,并打算动用村里空闲的老新港大队会议室作为活动场所。他这个想法同村领导汇报后,村领导干部听了明确表态,这是一件好事,我们村里大力支持,就此村文化娱乐活动拉开了序幕。
说干就干,金光耀一面自筹资金购置了录音机、磁带、书报刊等硬件设备,一面简单装修了一下会议室,就作为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张了。让金光耀想不到的是,活动室开张后,白天坐满了村民看书、看报、做手工、交流家常,晚上更是人声鼎沸,特别是在广场上,当扩音机传来“蓬嚓蓬嚓”优美的健身舞曲的时候,只见活动室里、广场上,村民们三三两两的走了过来,手拉着手,跟着有节奏的旋律,扭着腰舞了起来。
记得最辉煌的时候,广场内外高达300多人参加,成为乡村中文化娱乐的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线。
不忘初心,庆生日讲党史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也是从小出生在洼港村的老党员、老干部郁柏生迎来了自己100岁的生日,在这双喜临门的时刻,金光耀格外忙开了。他一面策划布置好活动室,一面请具有66年党龄老干部郁柏生现身说法讲“不忘初心,始终恪守共产党员本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想着群众利益,为民谋福利”的生动故事,感动了无数的村民,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我们的前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而换来的。在庆祝生日的活动中,金光耀又放起了音乐,带领参加的村民们唱起了“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歌。这场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暨庆祝生日课,又被《浦东时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金光耀就是这样一直默默无私奉献,乐为他人作嫁衣;十几年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但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好口碑,这是无法用价值计算的回报。像村里的朱静元、朱琴芳、李藕仙,岁数也接近80了,时常感到孤独、苦闷,个别的扬言如有“安乐死”想一喝了止,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后经金光耀多次上门开导劝说,邀请她们来活动室参加活动,做手工、织带、唱歌、田径运动等,目前已成为活跃在文化娱乐活动室里的骨干分子,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做圆子、庆生日,充满着吉祥欢乐的氛围,三姐妹已成为笑脸常开的“三朵金花”。金光耀又立下了一功。
增设睦邻点,更方便村民
为更就近方便村民、服务村民,在金光耀的建议下,近几年来村里又增设了4家睦邻点,金光耀每周要去这些睦邻点指导、开展服务活动,还要帮年龄大的老爸、老妈配药、理发等一系列服务工作。像今年已86岁高龄的顾根祥大伯,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时常躺在床上,不能行走到睦邻点里来,子女又在外工作,金光耀就亲自上门对接,为顾老理发、庆生日、做家务,让顾老激动万分。“侬是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啊!”这样的例子在金光耀身上举不胜举。睦邻点高龄老人较多,但也有一部分属小老人。金光耀就动员年轻的成员进行结对探访,过生日上门送面和蛋糕,逢年过节还要开展联谊活动送自己织的围巾和手套,时刻把关怀老人放在心上。
为记录好睦邻点的精彩瞬间,留下难忘的珍贵镜头,金光耀又购置了高清内存量大的数码手机,当起了义务摄影师,只要开展活动,他跑上奔下,给每一位老人拍照,留下开心的一瞬。还自学手机微信,而且玩得很精通。为试试金光耀的手机技艺,笔者采访到此时,就打开了手机二维码:“来,金老师加一下微信。”“好。”只见金光耀拿出手机,在屏幕上轻触了几下,对牢我的手机,只听“叽”的一声,我的手机上就显示出“请点击通过朋友圈”,我一点,金光耀的头像就立刻显示在我的微信群里了,一会儿,几十只由金光耀拍的活动照片发了过来,我惊讶、赞叹金老白相微信一流了。我收到照片后就连点了5个大赞。
“夕阳红似火,光照暖人间”,金光耀犹如他的名字一样,在夕阳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温暖了无数老年人的心…
【今音评论】
一个有品位的想法与付诸实施
退休党员金光耀的闪光点是用自身的文化精神储备,继续点燃乡村文化的传播,这个模式是办老年活动室。把党的指示和精神来进行传播,由此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退休以后的继续追求,其方式是主动自筹资金,购置用品,为退休老人服务、为乡亲们服务。金光耀就是用这样的实际行动来履行入党宣誓时的诺言。
作者唐根华对全文三个标题的拟定,无论从通讯角度还是散文的的题材看,两者之间的模糊在于把所采访的细节,既具有散文化的浪漫色彩描写,又带有通讯套路的规范化操作。如果要作绝对的区分,还是有点难度。其实像这样的写作手法趋于好几种文体的边际交叉状来看,实质上也是作者的经验所致,这个经验就是处理题材上的灵活与随性。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围绕文章的三个小标题在作展开。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作者在探索具有个性创作表现方法上的最大优化的效果。唐根华在这方面的写作上,呈现的是综合性文化素养的来源在于自身感觉。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实名王荣根,著有长篇小说15部,评论23本。并创作散文、诗歌、影视剧本等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