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光辉照我心》
作者:苏应奎

⊙记忆五: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
读大学不但是我父母对我的希望,更是我儿时就有的梦想。按我读高中的学习成绩和政治表现,读大学甚至读名牌大学或保送读大学都是有把握的。但遗憾的是因“文革”的影响当时国家暂停了大学招生,我的梦想成了泡影。不过, 值得庆幸的是我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就为我圆大学梦奠定了基础。

1981 年,我在原陆军第 14 集团军任理论干事时,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向全军招收可发大学文凭的理论教员去培训, 由部队推荐生员参加全军统考,并按三分之一的比例择优录取。
好机会来了!尽管当时我女儿生病住院,但在我夫人支 持下我仍马上向组织上汇报了去应试的想法。军政治部和宣 传处首长和党组织全力支持我的想法,并全力推荐我去考试, 还把我在军读书班的讲课暂停以便让我专心复习应考。经过 到昆明陆军学院参加全军统考,我终于以接近 100 分的总成 绩位居前列,被录取入学啦!
我入学后,我夫人挑起全部家务的重担,并照顾着我母亲,让我一心放在学习上,并以叶剑英副主席提倡的“攻坚 精神”废寝忘食地苦学苦钻,连节假日都不休息地干。在两年整的培训学习中,部队党组织和首长也对我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我家经济生活困难,军政治部特许我家里养鸡来补助生活,还发了一次救济款;我在学习期间的辅导书籍费用宣传处给予报销;因我积劳成疾犯了严重胃病,学校派人陪我去 301 医院检查,并且由学校校医天天为我熬中药吃;寒暑假回家时,59 医院也为我开中药治疗;昆明军区政治部钱副主任在政治学院短期培训时专门找我谈话,鼓励我毕业后到军区文化干校任教等等。
经过两年整的培训学习,我的大学梦终于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毕业论文《基本建设必须保证重点》(学习《陈云文稿选编》的一点体会),刊在了校刊《思想战线》1983 年第 8 期上。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参加了我们的毕业典礼并与我们毕业学员合影留念。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学院校长政委刘志坚给我们颁发了大专文凭 的毕业证书。
当然,我心里一直想,我的大学文凭应分给我夫人一半。因为,如无她的全力支持,我恐怕也圆不了这个 大学梦。
⊙记忆六:作战更感党情深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新时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对军队的严格要求和殷切希望,当然也是我军近百年的光荣传统啰!
作为一名军人,只要参加作战就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 不讲任何条件和得失。并且,做到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不怕流血和牺牲,叫做“视死如归”。这样才能表达对党、祖 国和人民的忠诚。
作战中,军队首长的一切命令和指示都是代表党的意图和声音的,不但有对部属的严格要求,也饱含着对部属的关 怀和信任。为此,我深深感到,作战更觉党情深。
1984 年的收复老山战斗,我前前后后共蹲了九个月的猫耳洞,感觉作战更感党情深的事件多多;
战斗打响前,军首长按照上前指挥的意图,已定将设在曼棍山洞的指挥部搬到靠近老山的甘田村。指挥部官兵摸黑转移途中,军区首长突然指示将官兵撤回原地。理由是,不能将那么多团以上军官暴露在敌人的眼睛里和炮火下。撤回途中和回到原地,指挥部的干部一致称赞:军区首长英明! 收复老山作战的誓师大会特别严肃和生动。指挥部的干部无论军、师、团首长,还是营、连、排干部,甚至警卫员、 驾驶员、炊事员都集中在曼棍山洞大厅平台上举起手臂向党旗、国旗、军旗宣誓:我光荣的参加收复老山作战,誓死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冲锋在前退缩在后,不怕苦与累,不怕流血和牺牲,坚决夺回老山,用胜利向党、祖国和人民报喜! 这种场景显示:在党的领导下,我军的将军与士兵,干部与战士都是同等人,都是猫耳洞的战友,都是保卫党,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利益的一颗棋子,大家同仇敌忾,同心协力, 所向无敌!

军指挥部的曼棍山洞虽然非常壮观和安全,但大家住久了许多人得了严重风湿疾病,尤其不少人烂脚烂腿烂裆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健康,提高战斗力,军首长带头寻找温泉源头,终于在离洞口不远的山下找到了。于是,就派工兵造了一个温泉让指挥部人员按男女分时段去洗浴,终于治好了许多人的湿气病。我的湿气病就是靠洗温泉水治好了的。指挥部官兵齐声称赞:首长爱大家的身体和健康胜过爱子女。是的,军首长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党对官兵的关怀送到了指挥部官兵的心坎上,脑海里。1984 年 5 月初,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派出副省长刀国栋为团长的慰问团来到老山前线慰问,军指挥部首长考虑到慰问团的安全,加之指挥太忙,就派我代表指挥部乘坐军首长的指挥车赶到麻栗坡党校接待慰问团。然而我乘坐的车路经三转弯时,突遭越军炮火袭击,把我乘的车玻璃震裂了,连篷布都被炮弹皮划破了,幸好驾驶员小张机智灵活,按我要求飞速前进,我们两才免遭丧命。到了麻栗坡党校我接待慰问团后给军首长报告了车被炸坏之事。军首长不但未斥责我, 反而安慰道:“只要人好好的就是大好事,车炸烂了可以配嘛!别背包袱啰!祝安全返回!”听了军首长这一席话,我心里乐滋滋的,难道还不能说明:打仗更感党情深吗?我回到指挥所后才知道:我乘的指挥车刚出发,越军就发现了, 而且知道去干什么,就命令一定要炮袭我的车,把慰问事变成丧事。得知原由后,感动得我忍不住流了泪。因为,我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人也好好的嘛!
老山者阴山收复几个月后,昆明军区拟召开庆功大会。在评功时,军长刘子波把我叫去说:“苏处长,这次作战你辛苦了啦!并且,在作战中由副处长晋升为处长,说明你有功可记。但是,这次作战我们就不给你记功了。因为,机关让部队,干部让战士,领导让部属嘛!不过,不给你记功你还是要去参加军区召开的收复老山者阴山庆功大会,去做服务工作啰!”当时,我立正向刘军长敬礼道:“是!请首长放心!”
当年的 9 月 5 日,昆明军区收复老山者阴山庆功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会议前后,我比在曼棍山洞更忙。先是组织写英模的典型材料,会后培训英模到 43 医院作报告。可以说,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呀!
这次作战,军里虽未给我记功,但仍给了我一次通令嘉奖。而且,一年之后让我带英模报告团到我家乡四川省参观 学习并作英模报告,享受了一生中难得的盛誉。1986 年 6 月24 日的“成都晚报”上刊出的头条新闻《戍边英雄结束在蓉参观》的文章中说:“某部宣传处长苏应奎表示,要把后方人民对子弟的深情厚意带回部队,鼓励战士杀敌立功,为保卫四化建设作出贡献。”1989 年,四川文艺出版社的长篇报告文学《一百双眼睛里的战争》一书,写南疆集团军在1979-1987”,专门为我和我夫人胡祖美各写了一章,也称得上是对我作战有功的肯定吧!
⊙记忆七:军功章鞭策我奋斗不息
1988 年 11 月 6 日,澜沧耿马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驻思茅的陆军第十四集团军高炮旅在未接到地方救援要求时,按照集团军政委荀友明的指示,第一梯队救援的 500 名官兵立即赶赴澜沧灾区救灾。
11 月 10 日,国务委员宋健带中央慰问团抵达昆明,我随荀友明政委乘慰问团专机赶到思茅后换乘部队指挥车急 速前往高炮旅救灾地战马坡。那是重灾区。
当时,大的余震不断发生,但我一点也不害怕,每天总 是起早摸黑地去看望部队和灾民,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我初略回忆,高炮旅救灾的战马坡、大塘子、上允等 5 个片区的175 个自然村,我大约去过一半的村,即 80 多个村。救灾初期因缺电或断电,我晚上写材料和新闻稿件,往往是在帐篷 里点上蜡烛或打手电来照明。尤其我同战友蒋勇,张天斌写的《快速反应抢先的 14 小时》稿件时,硬是连续奋战了一个星期,终于在《战旗报》12 月 3 日头版刊出,并加编后语《部队战斗力的闪光》。可以说,我在那一个多月里,很少睡过安稳觉,也很少吃顿舒服饭。但是,我没有叫一声苦和喊一声累。其实,我也常生病,尤其是胆结石病常发作难忍, 但挺一挺也就过去了。高炮旅当时的政委朱汉斌和旅长王白民及政治部主任李嘉林异口同声地说:苏处长像个“铁人”!部队撤回营区后,高炮旅派专车把我送回昆明。
高炮旅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事迹突出,灾区群众夸他们是“神兵天降”的大救星。为此中央军委为该旅授予了“抗震 救灾二等功臣旅”的光荣称号。
这次抗震救灾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也被记三等功 一次。集团军还为我颁发了“立功证书”和奖章及奖金。立功的主要事实是这样描述的:“苏应奎同志在 1988 年澜沧抗震救灾中患严重胆结石病,他一直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直到部队最后撤出灾区才返回营区。在整个抗震救灾中,他不但积极协助高炮旅首长指挥抗震救灾,而且跑遍了高炮旅部队抗震救灾的 5 个片区,亲自作宣传鼓动工作。他一直带病坚持写高炮旅部队抗震救灾的事迹材料,经验材料,立功材料和宣传报道。他写的抗震救灾报道在《解放军报》和《战旗报》发表后在军内外引起了震动。之后,他又亲自写了五篇报告文学稿,均发表在《西南军事文学》上,共计 25 万字左右。”
的确,我这次被记三等功完全出于自己意料之外。因为, 我已多次参加过救灾活动(包括 1970 年的通海峨山抗震救灾,1986 年的安宁青龙镇的森林灭火救灾,1988 年的宣威邓家村的 80 次列车脱轨救灾)连嘉奖都未得过,而这次救灾才 1 个多月怎么会被记功呢?何况,我们宣传处根本未给我报记功嘛!后来我从组织部门才得知,我的记功申请是高炮旅报的,而且是高炮旅党委主要负责人上到昆明直接向军首长和军党委申请的,军党委还直接报了成都军区党委批准才正式发文为我记功的。为此,我万分感谢。常言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部队首长和部队党组织那么重视我, 关心我,抬举我,我一定要衷心感谢,一定要更勤奋地工作 来报答、感谢才对啦!一定要让军功章鞭策自己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奋斗不息!
我参加 80 次列车脱轨救灾结束后就到集团军工兵团蹲点。在那里,我也是天天到连队去调研并发现该团学习雷锋人人争先恐后,发扬雷锋精神已蔚然成风。我正要开始写该团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时,胆结石病又犯了并住进 43 医院做手术。我身体开始恢复后,就在病床上写了工兵团学习雷锋的新闻稿件,并改了又改。最后,以《雷锋,心中的标杆》为题,先后在《战旗报》和《昆明日报》发表,为该团评为全军学习雷锋先进团奠定了一定基础。

1990 年,我转业到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工作,于 2008 年退休。其间,我以军功章鼓励自己不懈地为党、国家、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我培育和总结的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与 11 个地(州)合办一张云南广播电视报的办法受到全国推广,我总结的昆明日报“收编”县(市)区报的经验,新闻出版总署作为“要情”上报了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纪委。我 2008 年退休后,还被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直接聘任为信息员。由于工作认真和出色,中宣部还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还有,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后, 一直担任《中国新闻出版报》驻云南记者和站长,并年年受到表彰。还在参加 92 年中国艺术节和 99 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受到组委会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