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 什 么 读 诗 》
文/ 易 之 中
为什么要读诗?答案或者会有两个。一个是“话”的答案,是众人的答案,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进步,为了增加精神的能量。一个是“诗”的答案,是精英的答案,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诗感,为了增加自己的诗性。

诗是有性感的,有灵性的,有性情的,有悟性的,有理性的。只要多读诗,只要多与诗交流,我们才能增加我们的诗性与诗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名言同时出现了两个“吟”字,我们如何去理解这种很“特别”的表述呢?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呢?前一个“吟”,可以理解为“吟诗作对”,理解为写诗。后一个“吟”,可以理解为“吟诗诵经”,理解为“诗性”。为什么要强调对古诗词是“吟”而不是“读”呢?因为“吟诗”,通过“吟”才可以吟出诗的乐感,吟出诗的情感,吟出诗的意思,吟出诗的境界,一句话,读是读不出古诗词的诗感诗性的,只有吟,才能吟出诗感诗性的。
多读诗,可以增加诗性诗感。一个人,如果有较强的诗性诗感,这对写诗很重要,有诗性诗感,才可以写出优秀的诗,有内涵的诗,有诗感的诗。诗读多了,诗感就自然会强了。例如,有人说他的《桃花诗》是有轰动效应的,是古今中外第一的,而且有很多人认可的。如果你是读过不少唐诗宋词的话,你就知道这是吹牛的,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合常识与逻辑的。桃花诗不好写,很难写出诗的境界。桃花不是菊花与梅花。菊花傲霜洁净,梅花迎寒绽放,两者都很有风骨。但桃花只有艳开,“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诗不管你怎么写,也只能是写出她的艳丽,没办法写出她的风骨。桃花诗的精神境界,是没办法与梅花诗相比美的,单单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精神境界,就不知胜过“桃花依旧笑春花”的精神境界多少倍。不单是梅花菊花,就是“出于汙泥而不染”的荷花的精神境界也比桃花高很多。论型美色美,桃花要比很多花美,但论精神境界,桃花就“略输文釆,稍逊风骚”。只会桃花夭夭,年轻貌美而矣。
“诗感”对于写诗很是重要,可惜我们的前辈对这一课题没有很好的重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与论述,至今还是一个“空白点”。在诗书琴画中,字感、乐感与画感,很早就已经有专家与老师论述过,但对诗感的论述还是很贫乏。诗感对写诗是否优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诗感又是来自多读诗,读好诗。
, 20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