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江南-超十亿剂次
——中国疫苗接种速度令世界震撼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新华社6月20日消息,国家卫健委20日通报,截至6月19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10亿剂次。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接种工作迎来一个重大里程碑节点。
2020年12月15日,我国正式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今年3月下旬开始,国家加快推进国民全人群免费接种。

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地区,接种人群一扩再扩;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点、重点场所上门接种齐头并进。
3月24日,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日报制”。从1亿剂次到2亿剂次,用了25天;从2亿剂次到3亿剂次,用了16天……5月以来,新冠疫苗接种进入“加速跑”,从9亿剂次到10亿剂次仅用5天,日均接种量超过2000万剂次。

疫苗接种的“中国速度”离不开研发、生产、运输等环节的高效接力。国家卫健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我国坚持早部署、多路线,2020年2月就成立专班,新冠疫苗研发速度与数量始终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中国开展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从启动,到全球首个开展临床研究,仅用时2个月;到我国历史上首次开展疫苗紧急使用,仅用时4个月;到我国历史上首次开展疫苗境外Ⅲ期临床试验,仅用时5个月;到获批附条件上市,仅用时11个月。

我国已有21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有4个疫苗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3个疫苗在国际获批紧急使用,实现了境外临床试验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技术路线的全面覆盖。
专家表示,近期发生的本土病例提示,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外发现的变异株传播能力增强,但我国现有疫苗对变异病毒仍有可观保护效果。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专家表示,最近广东的确诊病例中,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这表明应对变异病毒接种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已覆盖18岁以上人群。在全国各地,不少高龄老人也加入了接种队伍,年龄最大者超过了100岁。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专家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3至17岁人群可以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紧急使用,国家会根据疫情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针对3至17岁人群接种的具体政策。
截至19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10亿剂次。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接种工作迎来一个重大里程碑节点。海外人士和媒体对此积极评价,感叹中国疫苗接种工作速度惊人。

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伊斯拉·穆罕默德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生产、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令世界佩服。她说,中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10亿剂次,对全世界来说,这是个惊人的消息。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国家,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让人们见证了中国疫苗生产**能力和社会动员组织能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20日报道说,中国已接种超过10亿剂次新冠疫苗,占全球已接种疫苗总量的近40%,这是中国无可匹敌的疫苗接种行动中一个惊人里程碑。报道说,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速度从5月起大大加快。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为了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中国采取了类似其成功防控疫情的策略,将高科技工具与基层动员相结合,同时推出了多种激励措施。
法新社20日说,中国新冠疫苗接种跨过10亿剂次大关。为了推进疫苗接种,一些省份推出多种激励方案,鼓励民众尽早接种疫苗。

俄罗斯的莫斯科回声电台网站在报道中国推广新冠疫苗接种时表示,没有哪个国家能接近中国那样的新冠疫苗工业化生产规模,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在快速提高,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效果。

笔者感慨于中国党和政府领导抗疫斗争的坚强决心与精准运筹,感慨于中国亿万民众自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迅速行动,共同构筑防疫抗疫的铁壁铜墙!为全球防疫抗疫胜利作奉献!为此,特赋《忆江南》为评为纪。
加速度,
五日亿支苗。
政府运筹精准处,
全民防疫激情高。
屏障铁墙牢。
2021年6月22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