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疏篱趣味浓
——读周加军小说《鱼为什么自杀》
江苏滨海 陆可爱
周加军现象在苏北并不多见。青年作家周加军,江苏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长篇小说《晶莹的食盐》签约江苏省作协“重大题材文学创作工程”。仅去年一年里,他创作的有效作品字数高达五十万字(不含市级),十二篇小说发表于国内知名的文学期刊,平均一月发一部。这样可喜的文学创作成果,在苏北实属罕见。
周加军的小说,情节往往并不复杂,但他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对读者有一种唤醒的力量。就像《故道》去年第四期上刊登的小说《鱼为什么自杀》,也是一篇情节简单到无聊的小说。主人公在菜市场里买了一条鱼,不会杀鱼,就放置在玻璃缸里养着,待到下班想杀鱼时,那条鱼已经自杀了,“那条鱼已经躺在地上了,大概早死了,硬邦邦的身体像一个木头。”这哪是一条鱼的事?其实,主人公在烟火气十足的这个生活大鱼缸里,不也是一条任人宰割的活鱼?主人公名叫周池,是不是就是这个意味?我非鱼,焉知鱼之乐?推言之,我非鱼,焉知鱼之痛点,焉知鱼之焦虑,焉知鱼之哀愁,焉知鱼之悲欢……在简单的叙事明线里,穿插着一条情感暗线,那就是主人公对待乱糟糟的家庭生活、乱麻麻的人情世故所发生的际遇,看得读者心疼不已,看得读者沉思不止,小说的趣味就越发得耐人咀嚼,欲罢不能。
当你看到《鱼为什么自杀》这篇小说的标题时,你是不是就有一种疑问:为什么,为什么呢?这就是小说家善于讲故事的高超之处,悬念就跟听相声一样总会在后文里慢慢地把包袱抖落出来。这一层层的抖落下来,就跟剥洋葱一样,一地鸡毛得让你刺鼻,遍体鳞伤得让你刺泪。主人公就像你身边的某个他或她一样,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不可言说的毛病,身上藏着这样或那样不可告人的秘密,身世眼中沙,人情风上草,经事不谙事,心绪乱糟糟,瘦马无眠寻夜草,怎么就混成了这样。眼里起雾,心上生刺,身上带刺,不能自拔,就往往把自己弄伤了,弄残了,甚至神经病了。主人公周池就是如此。
读过这篇小说,我有几天很郁闷,很不快乐。我好像在周池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让我震颤不已。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抖音:三个牧马人发现一匹马入陷进了沼泽地,奄奄一息,他们也束手无策。一番苦思,老大让老二老三把群马赶来,在沼泽地四周不停地打圈,万马奔腾的场景,生气勃勃的竞相,终于点燃了老马的生存欲望,一跃不起,再跃不起,三跃,四跃……你若不放弃自己,自己,命运终不会亏待你。终于老马跃出了泥潭,解救了自己。我猛然醒悟:能解救自己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我要活得精彩,就要活得像这匹老马,而就不要活得如这条自杀的鱼。

陆可爱,江苏滨海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民族英雄陆秀夫第17代后裔,滨海县作协副秘书长,中学高级教师。
诵读,不要微名,于灵云,99年毕业于江苏省阜宁师范学校,19岁就参加工作。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用真诚与爱心去教育孩子!她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只想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尽量不误人子弟即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