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清江市”两次成立考略
胥全迎
我以往对“清江市”首次成立的具体时间和前后有关情况了解不多,因接触到的资料有限,原以为就是淮阴城第一次解放后来由苏皖边区政府正式成立“清江市”的。
前些日子,我的好友、清江浦文史专家郭应昭老师拿出1945年9月份的一张报纸影印件的照片,其中就有《万余群众欢呼胜利---清江市开庆祝大会》的一篇现场报道。也就是说:“清江市”的成立,早于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1945.10.29--11.1)。我对此报纸影印件资料如获至宝,由此也开始寻找淮阴城第一次解放前后的有关历史资料。
幸得《淮阴史事编年》《淮阴市志》《淮安市清江浦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等文史资料,基本上理清了“清江市”两次成立的前前后后。
1945年7月,我党领导的淮海、盐阜两行政区合并为苏北行政区,李一氓、曹荻秋、计雨亭为正、副主任。
17日,淮海行署奉命改为“苏北淮海分区专员公署”,专员吴觉,辖灌云、沭阳、泗沭、宿迁、东海、宿北、淮阴、涟水等县政府。9月又增设清江市政府。
8月10日朱德总司令下达了限令日伪全部交出武器,向我投降的命令。淮海区各部队及地方武装向残存日伪军发起声势浩大的反攻。
16—18日,苏北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50人,14名代表列席会议。
9月6日,新四军三师及地方武装攻克淮阴城,全歼敌师长潘干臣及以下8500余人。我牺牲“战斗英雄”徐佳标等189名指战员。
8日,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发布命令,对首先攻入淮阴城的10旅28团,授予“清江部队”称号。
10日,新四军军部由盱眙千棵柳进驻淮阴城,不久转移山东临沂。
重点来了:“上旬清江市委、市政府成立,陈云龙为书记,张一平为市长。”
12日,淮海专署专员吴觉邀请清江、王营、西坝等地名流士绅40余人召开座谈会,庆祝淮阴城解放,共商建设大计。
14日,淮海专署、清江市政府、淮阴县政府在城南公园召开万人祝捷大会,庆祝淮阴城解放。当晚,数千人在公园观看苏北文工团演出的五幕活报剧《淮阴之战》。
(根据这段话,我认为那张报纸影印件应该是《苏北报(淮海版)》。1941年11月,原中共苏皖区委创办的《人民报》改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的机关报。1945年8月,改称《苏北报(淮海版)》。1946年5月,恢复《淮海报》报名)。
10月8日新四军三师在淮阴地区集结整编。本日黄克诚率三师3.5万余人告别苏北人民,奔赴东北。
10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在淮安成立。
同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决定统一苏北、苏中、淮北、淮南四大解放区行政机构。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清江市召开四大解放区代表联席会议,成立苏皖边区政府临时行政委员会,推选李一氓为边区政府主席,刘瑞龙、季方、韦悫、方毅为副主席。苏皖边区政府辖8个行政区,共70个县(市)。清江市为苏皖边区政府直辖市,杨辛为书记,夏仲芳为市长。
11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苏皖边区政府宣告清江市成立。同日,在城南公园广场,召开数万人大会庆祝清江市政府成立。四乡农民也进城来,手执彩旗,敲锣打鼓,共庆老城新生。
清江市政府成立后,在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是历史资料的内容。下面,让我捋一捋我学习理解的重点:
1,“清江市”首次成立的时间应该是1945年9月6日至10日。其上级机关为淮海专署,而淮海专署的上级机关为苏北行政区。“清江市”首次成立的具体批准机关与日期还待查询。
2,“清江市”首次成立时,与“淮阴县”是平行平级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作为淮阴城的“清江市”与“淮阴县”的第一次分设,拉开了几十年来戏剧般地分分合合的序幕。
3,苏皖边区政府宣告成立的清江市为直辖市,级别应与八个新的行政区相同,高于县。所以,新的清江市委书记和市长重新任命。
2021.6.5
此文转自《淮安文史网》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