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社旗县唐庄乡吉弯村82的老人邓运良,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目光紧紧地凝望着与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合影的照片。邓运良曾在1954年到过朝鲜战场,1958年去过西藏,1961年8月被选入中南海执勤。老人在世时,每当提起在中南海的日子,老人脸上洋溢着自豪、喜悦的心情无以伦比,滔滔不绝地向人们述说过去的事情…… 流水吟捉鲤鱼1961年4月正在重庆步校学习的邓运良,经过组织三次严格政审,被选拔到北京中央警卫团,分配在干部大队五中队,担任连级区队长,负责当时中央保卫工作。警卫工作繁琐、不起眼,很难取得什么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长达8年时间的带班执勤工作中,发生了许多令邓运良难忘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的是1962年农历11月的一天深夜,那天晚上,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呼呼作响的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邓运良全副武装,腰间挎着765式手枪,正在巡逻,只听到流水吟范围内叮铃铃、叮铃铃警铃直响,顿时,整个中南海气氛紧张,因为当时国家还处于待发展时 期,敌特势力非常猖獗,台湾方面还一 直叫嚣要反攻大陆。在这特殊的时期,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至关重要。一时间各中队、区队全体出动,查找自己的岗哨、执勤范围。流水吟离一号首长(毛泽东)住的地方非常近,关系重大。邓运良已吓出一身冷汗,流水吟正是自己负责区域内的,是一个地下排水系统,水下设有栅栏和铁丝网,连接警报系统,他迅速派警卫员拿来一把手电筒及刀、叉等工具,找到报警点,说时迟、那时快,邓运良立即脱下棉衣跳入水中,看见一条鲤鱼正在铁丝网上游动。他用刀叉和网兜把在电缆线上游动的大鲤鱼捉了出来,警铃顿止,邓运良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整个中南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陪主席拉家常1962年7月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和煦的阳光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邓运良全副武装正在查哨,毛主席微笑着向他走来。毛主席习惯于夜间办公,上午一般要休息。这天上午毛主席精神格外好,他看见邓运良喊道:“小鬼,我这一会儿没人说话,我是出来找人说话的。”邓运良立即向毛主席敬了个礼说:“首长好。”毛主席先用双手拍拍他的肩膀,然后握着他的手,当时他看毛主席的个子很高,手很大,很厚,仿佛是一双菩萨手的感觉,自己心里热乎乎的。邓运良正想离开,主席又说:“小同志,你不要走,你老家是哪省的?”他回答“我是河南的。”主席说:“河南是个好地方,不错。”“家里有几口人?”主席又问。“家里父母去世了,有哥哥,妹子,”一边走,邓运良一边回答。一会儿,邓运良说:“首长,我得向右走,我不能跟着首长走了,这超出我们的区了”。主席马上又转回来,继续问长问短。邓运良说:“首长,我们有纪律,不敢多陪首长说话了。”主席说:“你们几个区边界划得可清,走,跟我到瀛台去。”邓运良回答:“对不起首长,我不能从命。”主席问:“为什么?”邓运良回答:“我不能再走了,这是规定。”主席说:“部队这规定我看太死板了,你是个有原则的小鬼”。此时的邓运良心里暖融融的,感到主席不仅是一位首长,更像是慈父一样的长者。1962年10月1日,中央领导参加国庆大典,邓运良在天安门后面带队警卫,当毛主席从金水桥经过时,离20多米远就认出他,直接走到邓运良跟前说:“小鬼,我又遇见你了!”说话的同时伸手拉着他微笑着说:“这次我到上面去,你又是不敢去,是吧?”邓运良回答:“首长,对不起,部队有纪律。”主席听后笑了笑,对周围的人说:“好吧。是个很有原则的小鬼哩。”说完后,便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大典。邓运良在中南海工作,经常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尽管50多年过去了,各位领导待人亲切、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让邓运良永远都无法忘怀。三号旁门的故事邓运良自1961年选拔到北京,家乡可谓人人羡慕、崇拜。特别是在唐庄乡2000多口人的吉湾村,都知道邓运良在北京工作,是个军官。不论谁询问他在哪里工作,邓运良总是笑笑说在三号旁门工作。这样一来,随着询问的人越来越多,但都得不到答案,“三号旁门”在众人的眼中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1963年邓运良的爱人到北京去找他,凭着一张信封上的地址“三号旁门”才找到他。50多年过去了,中南海内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彪、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相继离世后,邓运良才对周围的人谈起自己过去的事情。笔者采访老人时,清楚的记得,老人说:“这是秘(发bi音)密,我不能给你说。”原来“3号旁门”位于中南海侧门。远远望去,中南海的红墙外,一簇簇白色木槿花,深红色的墙体,映衬着硕大的花朵,圣洁而典雅,让人心生敬仰,邓运良就是在这红墙内工作。邓运良隶属于五中队,主要负责毛泽东居住地外围的安全。警卫员之间互相不准多答话、不准询问与自己范围无关的任何情况。如刘少奇去见毛泽东,直接由秘书办公室电话联系通知下达,警卫做好一切保卫工作。经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同意,邓运良才敢跟主席拉家常,陪主席一起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转一转。1967年5月红卫兵在怀仁堂批斗刘少奇、陶铸,邓运良带队保卫刘少奇和陶铸,不让红卫兵冲击。当时邓运良站在刘少奇身边作为贴身警卫。批斗会开始后,只允许红卫兵揭发问题,不允许用手指,更不允许越过警戒线。但随着红卫兵越聚越多,在紧急情况下,邓运良和战友们一起拉起一道人墙,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刘少奇。由于邓运良和警卫战士认真负责,严格保卫,始终没让红卫兵上前一步,确保了伟人的安全。老人在世时,说起当年的往事,一幕幕都似发生在昨天,邓运良谈起在中南海的日子,心情还是特别激动。作为一名优秀的警卫,在特训、轮训、比武、擒拿格斗、长短器械、枪械等方面都样样属第一。他用生命保卫党中央,保卫中南海,中南海留下了他的脚印、留下了他的青春,留下了他永远的回忆……(作者社旗县委统战部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