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青山写在父亲节文
作者:云南省昆明市王留平

“笔下的父亲”
“父亲”这两个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到大,也许很多人不曾用心写过这两个字,也记不清哪一天是父亲节,更记不得父亲的生日是哪天,但不论我们走得有多远
,站得有多高,“父亲”
这两个字其实一直默默伴随并见证着我们一路成长的点点滴滴。

从小学到工作,看了很多关于写父亲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朱自清的《背影》,那时候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而把这篇课文背得滚爪烂熟
,却没有很认真地体会朱自清笔下的那个背影
直到后来在异地他乡工作,偶然间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时,突然间才感受到父爱原来也可以如此的伟大。

在成长的路上,父亲对我的要求一直郁很严格
,纪忆中的他一直在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所以我从来不敢跟他顶嘴
,更不敢跟他玩笑,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怕”
他。时常认为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事实
,证明我错了。每当和其他人说话,特别是弟弟讲话的时候,总能听到他爽朗开心的笑声,这让我一直很羡慕弟弟
,羡慕他可以在父亲面前随意撒娇,羡慕他可以得到父亲的宠爱。这也导致我对父亲产生了“偏见",总觉得他更疼爱弟弟,难道是因为弟弟成绩比我好吗?直到后来我考上最好的高中,这个“偏见”才清除。而我记忆中也第一次有了“望子成龙”这个成语的概念。

考上高中的时候,父亲比我还高兴,因为在那个时候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跨入大学的门槛了,所以整个假期,我都能够感觉到父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开心。开学的时候,他亲自送我到学校,但却让我倍感自豪
。那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其实也很爱我,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

工作了,父亲对我不再像以前那么严历,跟我说的话也多了起来。他会时常打电话给我,了解一下我的情况,每次不厌其烦叮嘱我在工作中要踏实工作,要多向身边的师傅学习。而我也很喜欢他的“唠叨”,尽管这些唠叨不是什么经典哲理,只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嘱咐,但是依然觉得会让我受用一生。一次春节回家的时候,不经意看见父亲头上那些微不可见的白发
。这一瞬间,我终于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父亲真的老了!但为了这个家,他还是坚持奔波于山野之上,深藏着无怨无悔的付出,用大山一样不变的情怀撑起一个家的晴天。



青山不改简历:
云南昆明人,原名王留平,1969年8月出生,喜欢随性而写。散文小说诗幽默笑话及民间故事,是我对故乡永恒的情感。

主播简介:
赵淑芹,女,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人,中共党员,现已退休。本人热爱生活,酷爱文学创作、对朗诵情有独钟,能歌善舞。用声音传播正能量、传播人间的美,用无线电波和美妙的声音传递情感、用声音传递人间大爱,用声音把诗词绝句传递祖国的四面八方,实现人生价值。

九州诗词佛山文学分社人事安排
顾问: 曹艳玲、林红、赵起超、
欧平、洪庆春、欧继文
社长:周小容
常务副社长:吴宏国
副社长: 方舟、龙修德
名誉社长: 胡国中、大鹏、吴用、
李炎林、刘宝中、一依、武德品
朗诵部部长:小 宛 赵淑芹
总编:周小容
主编:方舟、龙修德、雷嗣勤
副主编:赵淑芹
编委:小 宛、程亮、方少春、郝善敏
审稿部部长: 胡国中(格律诗词)
审稿部副部长: 琦琦(词牌)
审稿部副部长: 孙庆明、
张伟(现代诗)
推广编辑: 魏平、天涯寻梦
收稿:小 宛、龙修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