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亲一起看戏
小时候,特别想和父亲一起看戏。看到别的小伙伴看戏时幸福地趴在父亲背上,或是神气十足地骑在父亲的脖子上,手里拿着父亲买的零嘴儿,一边吃一边看戏,羡慕得不得了。那时候父亲还上班,忙得顾不上回家,更不要说去看戏了。正月里村里唱大戏,可是父亲要去给他的长辈拜年,还要陪来串亲戚的客人说话喝酒吃饭。等到亲戚们都来过了,村里和他一起长大的伙伴又找上门来,又要和他的伙伴们打扑克喝酒吃饭,根本没有时间去看戏。每年柳林过四次大会,每次大会戏园子里也都会唱几天大戏,当时父亲在供销社工作,忙着卖货,抽吃饭的工夫,把我和弟弟送到戏园子门口,给我们买张戏票,连戏园子都不进就匆匆回去卖货了。
等到我长大了,父亲也退休了,家里有了电视机,四里八乡有村子唱戏,再想和父亲一起去看戏。父亲总说,电视里的戏比村里的草台班子唱得好多了,在家里看电视吧,还没人和你挤,还是没能和父亲一起去看上戏,心里便以为父亲不喜欢戏台子下面那种闹哄哄的场面。直到11年春天,村里兴大集,为了宣传,在集市开始那几天,请了河南的豫剧团,接连唱五天大戏。我把父亲接来,想让他在我那住几天顺便看几天戏。当时正值小麦浇返青水,我在村里做农资代销,忙着进货卖货,没时间陪父亲去看戏,每天吃了饭父亲自己搬个椅子去看戏。有天下午地里停电,没人浇地,也就没人来买化肥,我才有机会和父亲看了半天戏。
那天下午,我们到戏台下的时候,戏还没有开场,看到有小孩子拿着冰糖葫芦来回走动,父亲给我买了一串冰糖葫芦。可能在父亲看来,我仍是那个贪吃的小女孩吧,虽然我不太爱吃酸酸甜甜的东西,我还是拿着冰糖葫芦咬了两个。那天唱的是《金水桥》,看戏期间,父亲怕我看不懂,不断地小声给我讲解。其实这场戏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但我没有阻止父亲,认真地听他的讲解。那次父亲只住了两个晚上,说村里的戏没啥好看的,就以不放心家里的猪和牛为理由,说什么也不肯住下去,非要回去。我知道是父亲看我忙,才要离开的,但是怎么苦留也留不住他,只好送父亲回家。
一晃几年过去,我从村里去了市里打工,再也没有和父亲看过戏。直到18年深秋,内丘南关庙上唱戏,戏台子在弟弟家附近,女儿把父亲接到了弟弟家,我也趁着星期天陪父亲看了半天戏。上午没唱戏,女儿学校也没课,拉着我和父亲去一家饺子馆吃了一顿饭,吃完饭后又把我们送回弟弟家。女儿回学校上课了,我和父亲说着家常闲话,直到听着戏台子那儿开戏锣响了两遍才往戏台子下面走,到了戏台下面戏刚好开唱。因为是秋后农闲,天气不冷不热,看戏的人挺多,我们到时,台子正下面已经坐满了看戏的老头老太太,还不断有人搬着板凳往里挤。我们也不和人争抢,就在侧边上找了个位置安置父亲坐下来。这次唱的是《五女兴唐传》,因为戏台两边有字幕出,父亲也不给我讲解,专心看戏。中间我拿着水杯问他喝水不,他也是摇头示意不喝就不再说话。快杀戏时,父亲站起身说后面的不看了要回去,看戏就是要看到结尾,精彩就在最后,我知道父亲是怕我误了回去的公交车才要走的。就告诉父亲看完也不晚,误不了我回去的车,父亲这才又坐了下来,一直到杀了戏我们才离开。
从那以后,父亲一直因为腿脚不好很少出门,更不要说去看戏了。前几天回家,父亲告诉我他去牛王庙看戏了,看父亲高兴的样子。心想趁着现在走得动,能陪父亲多出门走走去看几场戏就尽量去吧,别等父亲老得走不动了,给自己留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