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433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514期

作家简介
韩兆祥,山东济南人。网名昵称祥云,酷爱书法、文史、精通文艺弹拉唱。嗜书如命,家中藏有文史类及各种书籍上千册,时常写些文史评论及励志短文。一生好学勤奋,不图名利。为人正派正直,始终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浅论佛教之影响(一)
佛教是世界三大教之首,创始人是古印度北部(现尼泊尔)的释迦牟尼。现主要分布在南亚及东南亚各国。在那里佛教享有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在我国,佛教与儒教、道教并称我国的三大教。自东汉初期,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洛阳,明帝为他们修建了白马寺,开始了在我国的传播。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唐代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对佛教极为重视。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师)取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此后,佛教在我国广为盛行,寺庙也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唐代也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浅论佛教之影响(二)
佛教在我国经过了近两千年的传播和延续,已经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民间。和儒教、道教相比,佛教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传统民俗上,有些或多或少地都有佛教的影子,是与佛教分不开的。
先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元宵节始于西汉时期,但元宵节赏灯却源于佛教的点灯敬佛活动。东汉的明帝见此大为赞赏,要求推广到民间,此后逐渐盛行起来。
还有我国的庙会,最早也是源于宗教活动。经过历史演变,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庙市”。现全国有许多地区,仍然保留着庙会这一传统习俗。政府搭台,经贸唱戏,成了当地的一大亮点,有的庙会甚至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旅游行业。有许多景区,大都有寺庙踪迹。现旅游行业划规文化部管理,也是进一步挖掘、传播名胜古迹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潜力,更好地服务于我我们的现代化社会。

浅论佛教之影响(三)
佛家学说的精髓和儒家、道家学说中的精髓一样,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融合下,共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国学文化。佛学也已经成了国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研究和继承国学,也绕不开佛学中的许多事物。
比如,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但这部书的核心思想却是“佛法无边”。虽然孙悟空等数人,最终以皈依佛门为归宿,但书中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没有诚心,难取真经 ; 没有磨难,难成正果”的重要哲理。这部书不仅把佛家思想寓教于乐中,也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励志的成功学著作。在这一点上,《西游记》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浅论佛教之影响(四)
佛教在我国延续至今,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传统民俗上,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文化里。在我们使用的现代汉浯中,就有许多成语是与佛教有关的,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比如: 万劫不复、在劫难逃的“劫”,并不是抢劫、劫持的劫,而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是指世界的大灾难。又如醍醐灌顶的“醍醐”,原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以此比喻佛法中的智慧。
另外还有半路出家、看破红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等,数不胜数。
我国的传统文化即我们的国学,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掌握一点佛教知识,对我们继承国学、让我们的国学更加发扬发大,是有很大帮助的。
祥云作于野草堂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