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吴熙禄

生于乱世多坎坷,
一生艰辛倍曲折。
少遭匪劫虎口生,
老落残疾庭院挪。
黄沟崖下救同志,
淮海阵中钻炮火!
互助合作“走社会”,(1)
碑刻人心名不磨!
一九八九年农历九月

父亲吴式爵,生于一九一四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卒于一九八九年农历九月初十日。享年七十五岁。
作为人父有功于家庭,子女感恩那是天经地义的,面对社会,不值得张扬;然家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潮中又有着出生入死的经历,和艰辛付出,值得后人怀念。
父亲的前半生,基本属于乱世。他与同时代的人一样,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十二岁被土匪绑票,在恶魔的裹挟下流落山东各地,饥寒交迫,几次险遭土匪杀害,三年后好歹被家人赎回。
父亲大约于一九三九年参加革命。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他曾是圈里村的负责人之一。经常为党组织和八路军送情报、抬担架,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革命同志。
一九四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日本鬼子大举扫荡我棋山区。父亲在村东黄沟崖下的小黄沟土洞中,于鬼子的鼻子底下,掩护了八路军的两个便衣;
一九四八年的农历九月,与本村六位村民奉命支前,参加淮海战役,近四个月中随解放军辗转四省,(2)奔走于炮火硝烟之中,身临几度生死,“车轮滚滚”的队伍中就有我父亲的身影!二零一六年五月,家人到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观瞻,我在支前民工的雕塑前驻足良久,深切怀念曾经车推肩挑支援前线的父亲!

解放后,父亲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走集体化道路,历任大队长、小队长直至文革。近二十年中起五更,睡半夜,带领村民苦干于山野田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与其他民工一道,参加了本县一系列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为莱芜地区农业粮食产量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温饱和当下城市的用水,做出了奉献!
父亲这辈的年龄段,正好处于中国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时期。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无愧于所处的年代!
父亲也是一个见义勇为、怜贫济弱的人。记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西邻郑家的姑娘打水时失足掉入井中,父亲闻讯后立马跑去,踩着溜滑的井壁涉入水中,救出了落水的姑娘。一家人感恩不已!本村一个残疾人在学大寨工地上受伤住院,虽说非亲非故,老人听说后还是嘱咐我去看一看。父亲没有媚骨,有的是一副热心肠;面对无理,总能仗义直言。用村民郑玉厚的话说,“二哥(指我父亲),好打个抱不平!”……
老人去世后我苦吟了这首诗,以悼念九泉下的父亲和同时代的先人。
注:
(1)“走社会”,解放初,当地人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俗话。
(2)四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