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毛板船
(听宝庆人讲宝庆故事)

(18)
昨夜偶得一梦,梦见参与建党百周年纪念活动,在教一帮人唱红歌。
(各位看官见谅,我这纯粹是想到那儿说到那儿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教的歌是《蚕花姑娘心向党》。大家伙儿都说好听,说快教我们唱吧。
我还说,唱这只歌呀,一定要用当地的方言唱。软软的吴音侬语,唱起来特别好听。
然后我就声情并茂地唱起来:“迎朝阳,破碧浪,锦绣前程长又长。心红手巧为集体,红心颗颗向着党”。然后就是热烈的掌声,然后——然后就醒了。

醒来之后,梦中情景历历在目,所唱的每一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
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的百度,搜素此歌。我惊奇地发现,我所唱出来的歌比原歌仅仅相差一个字!(迎朝阳应为迎朝霞)
要知道,当年上影拍摄的故事片《蚕花姑娘》是在1963年,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十岁的孩子。不得不叹服,少年时候的记忆真的是太深刻了。
但是,我确实是对这部影片的印象非常深刻。也牢牢地记住了那个清纯美丽的女主角的名字——尤嘉。
尤嘉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还是一个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蚕花姑娘》一公映,立刻轰动了全国。尤嘉也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
其实那个时代的人们也追星,只是没有现在的人这么疯狂罢了。那个时候的明星也懂得广告效应,尤嘉就来过邵阳。
我记得是地委第一书记谢新颍陪同她与观众见面的。那时候的尤嘉,宛若翩翩下凡的仙女,可爱极了!
扯远了,还是回来说咱们的毛板船。

前面提到,邵阳有正规的官办教育还得感谢周敦颐。
是他在来邵阳的第二年(1068年)创办了宝庆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州学。并亲撰了两篇(告孔子和颜子)的祝文。
但是宝庆的官学真正办得有规模有影响还是在明清两朝。
明嘉靖年间,湖南道参议杨逢春在东山创办了东山书院。清康熙11年,宝庆知府李益阳又在东山创办了希濂书院。

不久将两所书院合并,为纪念周敦颐先生,故将书院更名为“濂溪书院”。(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
并先后邀请了许多名师大儒来此担任山长师尊。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萧光南、邓显鹤等人。
名师高徒,濂溪书院教书育人,成绩斐然。
自道光以来至民国年间,这里人才辈出。车万育、魏源等就是这里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
萧光南史料不详。邓显鹤就有必要多说几句了。
邓显鹤是宝庆新化人,生于乾隆42年,卒于咸丰元年,享年75岁。嘉庆9年的举人。

应聘主讲宝庆濂溪书院。称其为一代名儒那是当之无愧的。
从学术上秉承了理学又从思想上萌生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是被称为“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邓显鹤很推崇王夫之。
而宣传王夫之,搜集整理其遗著,并刊印成《船山遗书》的,就是邓显鹤。

他特别热心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
编纂了《资江耆旧集》、《沅湘耆旧集》,参与了《武冈州志》、《宝庆府志》等等地方志的编纂。
他还修编了《楚贤增辑考异》,重订《周子全书》等等。被湖湘后学尊为“楚南文献第一人”。
梁启超也称其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现在看起来,我们地方的各级文史委员会也应该给邓老先生立个牌位,因为他确确实实是搞文史工作的老前辈。
哈哈,这就是个戏说。
邓先生特别热衷与当时思想进步的人士交往,如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魏源等等。
他的学术和思想影响了一大批的杰出人士,如魏源,邹汉勋、邹代钧、何绍基、陈天华、毛泽东等等。
魏源、曾国藩和毛泽东就不用说了。
作为隆回人的邹汉勋是中国近代地理地图学(舆地学)的奠基人。一生著述颇丰。
后追随江忠源,与太平军作战。后来太平军陷庐州,(今安徽合肥)他与江忠源一同被害。
陈天华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他也是新化人,与孙文、黄兴等人皆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
在日本时,因反清大业不能实现故愤而滔海自杀。
周恩来年轻的时候有一首著名的诗里就提到了陈天华:“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
您说,邵阳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学生,这么好的教育,是不是称得上“人杰地灵”呢?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