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傍晚下班走在菜市场,遇到一个会唱黄梅戏的卖熟菜的老板要与我合唱一段黄梅戏《满工对唱》,我一边拿着勺子盛着我要的菜,一边和他对唱起来,唱罢,老板也不愿意要钱了;余兴未消的我凌晨四点多醒来,回想菜市场放声欢唱给我带来的快乐,回想十多年来唱着黄梅戏一路走来的记忆和故事。
父亲是安徽南方的青阳人,黄梅戏是父亲爱听的家乡戏,黄梅戏承载着他几十年的思乡情怀,总会在晚上睡觉前或早上醒来后听黄梅戏,我也便成了听着黄梅戏长大的孩子,听到快四十岁,我才唱起了黄梅戏并爱上了黄梅戏,这爱,源于对父亲深深的爱。
那时候,看着年老体弱躺在床上的父亲,用他不再利索的手指一遍又一遍地按着录音机开盒健把黄梅戏磁带翻到另一面继续听的时候,我忍不住对父亲说“我抽空去学学黄梅戏,学会了唱给你听,免得你翻磁带那么麻烦” 父亲说“你的嗓子不适合唱黄梅戏,太粗了,黄梅戏的声音甜美清脆”,父亲听我天天唱浑厚圆润的美声,知道我的嗓音特点,随口就否认了我,我听着不服气,在心里直嘀咕,我一定要学几段黄梅戏唱给你听,让你认同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从朋友处打听到淮北教唱黄梅戏的戴天明、杨以珍老师夫妇,电话联系过之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忐忑不安地敲开了戴老师家的门。寒暄过后,戴老师拉着二胡一板一眼教我唱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到底人间欢乐多》,也许是我原调的高音能轻松唱上去,也许是我唱美声的气息好,也许是我的声情并茂,一段唱下来,戴老师满心欢喜直夸我有本钱能唱好,我也是沾沾自喜信心十足。一下午的学戏时光很快过去,我要告辞了,戴老师把我送出家门,送到小区门口,约了下次的上课时间,我们挥手告别,告别中,我看到粉红色盛开的合欢花在夕阳的柔光中和着戴老师俊逸欢快的笑容,这笑容映入我的眼帘,映入我的脑海中从此定格,我牢牢地记得我推开黄梅戏之门的这一天。
每周一次去上课,戴老师总是耐心地一句一句地教我行腔和咬字,我也用心地学。年底迎新春的晚会节目中,戴老师排演了一段《天仙配》的“四赞”折子戏,让我主演七仙女,我戴着琳琅满目的头饰,脚蹬红色的绣花鞋,拿着拂尘,舞着飘飘扬扬的水袖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唱黄梅戏的时候,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七仙女,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地陶醉在黄梅戏的表演艺术中。

我把演出刻录的VCD光盘拿回家给父亲看,父亲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看的时候,我得意洋洋地问父亲,“爸,我唱的咋样啊”,父亲笑着满意地点头说“不错,唱的挺有味道”,“你不是说我的嗓子太粗,不适合唱黄梅戏吗”,那一刻,我开心地反驳着父亲,得到父亲的赞许之后,我站在父亲面前,现场直播又演唱了一番,父亲听着、看着笑容满面。
父亲是安徽卫视《相约花戏楼》的忠实观众,每到周日下午快五点的时候,父亲会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黄梅戏争夺擂主的比赛。有一次我在家陪父亲看节目,父亲神采飞扬的样子打动了我,我禁不住又一个念头涌出来,想象着如果父亲能够看着我在电视里唱黄梅戏会不会更开心呢,我笑着对父亲说“爸,我也好好练练,以后也去花戏楼打擂,让你在电视上看看我……”父亲回说“好”,这一次,父亲没有再否认我,而是充满信心地应答着。于是,要走上安徽卫视《相约花戏楼》的舞台成了我和父亲的约定和期盼。

时不我待,几个月后,当我站在花戏楼的舞台上,捧着擂主奖杯的时候,
我没有一点得奖的喜悦之情,我泪眼婆娑地看着黑压压的观众席的上方,想象着父亲在天上是不是看见了现在的我,是不是看见我兑现了和他的约定而欣慰,那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我爱您,就爱您爱的一切,包括您喜爱的黄梅戏”。
一篇关于我得奖的题为《孝心成就非常戏迷》的报道在淮北报发表,电视也连续转播了几次我唱的黄梅戏,我看的木然,没有一点感觉,感叹最想看我演唱的人已经不在了,再播,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是作为履行约定的方式吧。
黄梅戏不是我生活的主题曲,却总是伴随着我天南海北从不离口。前年在贵州镇远担任电影《此路不通》的剧照师的时候,有幸结识了女主角,也曾是《红楼梦》史湘云的扮演者安庆黄梅戏校的老师郭宵珍,郭宵珍是黄梅戏的专业老师,她得知我也喜欢黄梅戏,我们就形影不离了。拍片间隙,趁着化妆师给她做头发的时候,我也缠着她教我几句唱腔,吹风机吹头发的声音比她唱的声音还大,她依然认真地唱给我听;走在路上,她牵着我的手,不失时机地赶紧再教我几句。作为主演,她太忙了,又要背词又要听宋奇导演说戏,我不忍心打扰她,只好相约,以后有空去安庆找她,让她好好教我唱几段。

我和郭宵珍老师在镇远《此路不通》的剧组
不仅在贵州的大山里唱,也受好友曹伟老师之邀,唱到了千里之外的海滨城市深圳汕尾,在汕尾马思聪的剧院里,我又如飘飘荡荡的仙女下凡,唱着《神仙岁月我不爱》换来了汕尾朋友们的热情喝彩。
我的黄梅戏在大舞台上能唱,在小菜市场也能唱,不需做作和准备,任爱听黄梅戏的朋友开口说想听我唱一段,我便开口就唱,只因你喜欢听,只因我喜欢唱,唱就唱了,愿就这样一直开心地唱下去,唱给更多的人听……

【作者简介】梁红,阿紫艺术团团长,爱唱歌、朗诵、油画,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和舞台的人,策划并导演了多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获2021年中央电视台《智慧中国爱我中华》“CCTV全球爱华诗歌春晚”“最佳创意策划奖”,曾荣获2020年安徽省“新时代乡村阅读榜样”称号,荣获2019年淮北市“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等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