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父亲的那些事儿
作者:黄筱龙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式农民。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父亲的血液。很自然我就是地道的农民的儿子,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始终牢记着这一点。
打我记事起,父亲是村里能吃苦的能人,在咱们苗寨乐居,他是第一个买缝纫机当裁缝的、第一个赶溜溜场摆摊子的、第一个买手扶式拖拉机跑运输的。
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农民。木匠、石匠、篾匠、剃头匠,这些技术活路,父亲不但精通,还都有一定的水准,是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
父亲在交朋结友中注意真诚待人、以和为贵。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家乐居是公社、小乡时,但凡在商店、粮店、卫生院、学校、食品站、林业站、烟叶站上班的,父亲和他们的关系都处得不错,尤其是林业站的夏吉生叔叔成了他无话不谈的知己。

在我小的时候,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我去蕉坝一个叫小坳子的苗寨吃酒,那是一个亲戚家建新房。山路十八弯。山间小道在青山中穿行,一弯挨着一弯,一坡接着一坡,总是到不了头。一路上我总是缠着父亲问这问那,我走不动时,父亲便把我扛在肩上打马马肩前行,经过两个多钟头的徒步,总算到了目的地。
夜幕降临,来吃酒的亲友陆续来到,人多嘈杂,笑语声、唢呐声、鞭炮声交织一起,甚是热闹。到了晚上,人多只好集体睡大铺。由于天气炎热,“嗡嗡嗡……”蚊子四处乱飞。进入午夜时分,我被蚊子咬醒时看见父亲正在为一个娃儿打蚊子,原来父亲以为那个娃儿是我。为了不让我被蚊子咬睡个好觉,父亲就守在边上为我驱赶蚊子,他自己却没合一下眼。
党的富民政策吹拂仡乡苗寨。父亲凭借劳动致富,我们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深知一人致富不算富,后来在乡里的培养下,开始知天命的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靠种植、养殖致富的人家逐渐多了起来,慢慢的村里走出了第一位大学生、第一位企业家……父亲说,这还得感谢时任蕉坝乡党委书记吴太刚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
农民父亲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和母亲总是节衣缩食地送我们兄妹仨读书,在读书的问题上父亲十分舍得投入,他说劳动致富了更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父亲年轻时,抽叶子烟比较厉害,家里长短烟杆都有几根,抽香烟根本无法过瘾。那阵子,二表叔邓建华在县电影院当经理,有次安排在县城办事的父亲进电影院看电影,场中父亲居然卷一匹叶子烟叭嗒叭嗒抽了起来,影响了旁边的观众,他也因此受到了工作人员的几次罚款警告。后来,父亲身体出现了点状况,医生嘱咐必须戒烟,父亲靠他坚韧不拔的毅力硬是戒掉了他抽了二十多年的叶子烟,并且三十多年没有复发,这期间连一支香烟也没抽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遥想当年,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因病去世较早,父亲只念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回家了,但他可以大段背诵《增广贤文》,打得一手好算盘,在村里算半个文化人,特别是父亲的一些话语另有一番味道!
“国家还穷,你们天天盼涨工资!谁又来给农民涨工资呢?”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听到上班族聊工资时如是说。
“你能保证对每个人都好!你能保证每个人对你都好吗?”父亲的人生感悟颇深,这也正是他朴素的人生哲学。
“种烤烟的担心被烤烟烤蔫了,栽蚕桑的害怕被蚕桑缠伤了!”乡亲们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遇到了困惑,父亲总结了这两句话。

晚景如春。父亲卸任村支书后,栽养花草、培植盆景、钓鱼养蜂、微信品茶成了他的爱好,始终保持他农民的本色,一天到黑都有忙不完的事。
岁月如歌,时过境迁。这些年,家乡的脱贫攻坚战斗打响后,在党委、政府的带领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柏油路通到了苗寨,家家户户盖了新房,乡亲们不愁吃不愁穿,医疗有保障,家乡乐居成了全县有名的椪柑之乡、鱼米之乡。祖国富强、社会稳定、百姓安康。这正是农民父亲和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
盛世中华,恰逢其时。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在新时代安度晚年的农民父亲也迎来了他的73岁生日。谨以拙文,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福我的农民父亲健康长寿!
2019年9月28日。

黔中凡人:苗族,贵州务川人,70后,退役军人,喜好诗文。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都市头条网:夜听罗兰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