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兰花香
夏令时节,我常到苏州城办事,步行路上,总能闻到白兰花香,隐隐约约、淡淡雅雅,徐徐飘来。循香寻去,可在街头巷尾、河畔桥边、墙角店旁,遇见一位和蔼可亲、面目慈祥的卖花婆婆,酷似我逝去的母亲。走近,买下两对,沁心润肺睹物思人的白兰花。带回,送给妻女佩戴闻香,放置枕旁伴梦。
见花必买,从不还价,只因我父母也曾靠卖花为生,养家糊口,设身置地,触景生情。
对白兰花情有独钟,是因我生于卖花人家。每当夏季来临,家中充满白兰花香,整日花伴香薰,醒梦见花。自小养成癖好:爱花、惜花、觅香、闻香。
儿时,夏日清晨,天色未明,我在睡梦中似乎嗅到丝丝缕缕白兰花香。那是父母早起,取出冰镇花篮,将一朵朵洁白似玉的白兰,圆润如珠的茉莉,用蚕丝密密地绕,钢丝牢牢地插,整齐盘列在竹筐里,摆放在盖布上,洒上清水,提篮出门。闻着渐行渐远的花香,心想父母又匆匆赶往早市菜场。
临近中午,我这“小叔爷”带领“大侄女”,守家计时,等待父母归来。蓦然,捉到一丝淡淡的白兰花香,知晓父亲也许母亲快要进家。抱着侄女出门迎候。接过花篮,掀开盖布,拿出一只香瓜,一串葡萄,或是一块米糕,一团糍饭。这是父母每天带给我和侄女的惊喜和快乐!
午后,母亲忙完家务,午睡休息。父亲稍作歇脚,又急急离家前去花市,采购白兰、茉莉、栀子、香草……我在弄堂内摆好桌凳,铺上台布,备齐工具,买回冰块,专候父亲归来。只要弄堂口送来阵阵花香,便知父亲已经回来。于是,我将备好的毛巾、茶水、扇子送给父亲。歇后,开始花艺制作,父子二人,大手小手,一起动手,熟练地将朵朵含苞待放的白兰,滚圆饱满的茉莉,用铜丝或铁丝,编制、串缀成胸花、头饰、手链、花环……
年年暑假,我都是父亲小帮手,称职小花匠。为了分担父亲的繁忙,我不舍地放弃参加全上海市“三好学生”夏令营,这是学校推选的唯一名额。我深知父母奔波忙碌,卖花养家,实属不易,身为儿郎,为家解忧,替父分担,理本应当。
我想做个花童,随母卖花分劳。这天,我兴高采烈,臂挎小小花篮,紧跟母亲身后,走了好长路程,来到母亲卖花地方,安排我站在她平时设摊路口,揽客。傻傻地手捧花篮,眼望路人,左顾右盼,轻声低语叫卖:“白兰花,茉莉花……”来往行人投以异样目光,无人靠近问价。急得我心慌冒汗,手足无措。熬了很久,才见母亲脸带笑容,挎着空蓝走来,问我卖掉多少?我低头低语:“一朵也没卖掉”。母亲摸摸我的脸颊说:不要紧,我来卖。说来也怪,刚才无人问津,现在纷至沓来。那些阿婆阿姨阿姐好奇地问:“这孩子是谁?”母亲笑答:“我的小儿子”。众人边笑边挑,一手选花,一手放钱。不一会儿,蓝中没有了花,只留下钱。百思不解,现在明白:她们都是母亲的老顾客,当然不理我新花童。可见,母亲在她们心中的人缘诚信。母亲知我站立一上午,饿了,领我到糍饭摊前买了两团。一团给我;另一团递给坐在摊边,跟我差不多年龄,蓬头垢面,瘦骨伶仃的小男孩。他双眼流露饥饿乞求神色,怯怯接过饭团,狼吞虎咽起来。
夏季,时有台风雷雨。遇上台风肆虐,雷雨倾注,父母就不能照常出摊卖花,全家老小焦急盼望风停雨止。等待雨势稍小,父亲迫不及待提篮撑伞,前往附近骑楼出摊。如遇气温骤降,母亲让我给父亲送衣御冷。只要顺着白兰花随风吹来的方向,定能找到父亲身影。只要保本,不惜贱卖。不少避风躲雨行人,也会闻香聚来。待到花剩无多,父亲更是半送半卖。回家进弄,碰见左邻右舍,逢人即送,花赠四邻,香漫一弄。
岁月如流,父母年高歇业,儿女成家立业。因儿女尽孝赡养,故不再卖花。从此,父母相伴,衣食无忧,天伦常乐,安康数年。后因母亲先逝,父亲深感孤独,虽有儿女,但不能时刻陪伴。因此,父亲又萌生重操旧业,领证卖花。七旬老父,趁着改革开放之际,又在近处菜场设摊。夏卖白兰、茉莉、夜来香,秋售月季、菊花、康乃馨。营业越做越大,身心越来越好。每当,我从邻市回沪,去菜场摊位看望父亲,见他精神矍铄,气色清朗,深感欣慰!
父亲再度卖花,重操旧业,并非为了赚钱养家,而是他对人生的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对社会的奉献:收入分分角角之零钱,送出白兰花香,愉悦心情,美化生活……
缅怀父母一生: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平平淡淡,清清白白,宛如干净清爽朴实无华之白兰花香,恒远流芳,香润后昆。
史仁杰于苏州太仓
2021年6月16日

作者简介:史仁杰,1942年出生于上海,现居苏州太仓,麦秸画创作第一人,其作品灵秀精妙,美仑美奂,广受海内外各界人士青睐,荣获国内、国际诸多奖项,被多个国家收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艺术家
史仁杰、王月英师生代表作品:
《自在容颜》、《花团锦簇》、《金鱼乐游》、《敦煌天女》、《莲花观音》、《南园秋色》等
🍀🍀🍀🍀🍀🍀🍀🍀🍀🍀🍀🍀🍀🍀🍀
大型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