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父返湘
图文/宜中
早晨醒来,看看时间已近八点,慌忙拿起手机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火车正准备进站,马上到岳阳,一切都顺利;弟弟刚才也跟他通过电话,说已找好人、可以上站台接,让我放心、别惦记!
记不清父亲是第几次来兰州了。印象中,自1999年女儿出生前、父母一起到兰州照顾妻女算起,二位老人已经持续二十余年、不定期来回奔波于陇湘两地,然而记忆中父亲独自来回尚属头次,何况年近八十、又是疫情期间独自远行难免让人不放心,不得不谨慎。
父亲这次来兰主要是看望病重的姑妈,顺便看望因疫情影响、已连续两年没回老家过年的孙子孙女,来去匆匆,满打满算不到10天,也是记忆中在兰州居住时间最短的一次,虽说回去也没什么急事,可老人生怕给我们添麻烦、加之姑妈病情明显好转,非要急着回湖南,实在没办法只好随了老人的意。
昨天父亲离兰正逢周六,列车订的是将近11点钟的,本以为可以睡个懒觉,从从容容洗漱完、吃过早饭再送父亲登车也完全来得及。没想到一大早就发现父亲已经起来了,正在默默地收拾自己的行李,又怕打扰我们睡懒觉、所以动作尽量又轻又缓……我赶紧起床,想着帮父亲拾掇拾掇。可走进父亲临时的卧室,才发现两个简单的行李包已被父亲拾掇得差不多了,只好顺手帮着理了理就去洗漱了。
洗完漱,我领父亲到楼下牛肉面馆吃了一碗"牛大"。本来妻子早就准备好了早点,只要用蒸锅热一热、再煎个鸡蛋就可以了,可父亲担心吵了妻和儿女们的觉、坚持要到外面去吃,我一想父亲都这把年纪了、也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来兰州、有没有时间再亲口尝尝那香喷喷的牛大碗?于是就领着父亲下楼去吃牛肉面了,怕父亲吃不饱、又专门加了一个鸡蛋一份牛肉、另外几份小菜,没想父亲说点的太多了,竟然没吃完。记忆中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因此饭量也比常人要大些,而且以前每次来兰吃牛肉面时一碗根本不够、一般都要上第二碗或者至少也要与我再分一碗,没想到这才几年,饭量已是大不如从前!
吃完早餐,我看时间还早,就拉父亲在楼下小区散步,一方面消消食、另一方面也想让父亲看看我们现住小区的环境(为了儿子上学方便,我们周一至周五借居在学校附近的学区房,前几个晚上父亲和我们一起住那边),可父亲还是那急性子,没走一会(最多十几分钟)就催我送他去车站,说我们兰州堵车太厉害、湖南老家开车二十分钟能跑完的路兰州要走近1个小时,万一堵车误了火车就麻烦了,宁可早点走、到火车站多等一会都行。其实当时8点半刚过、时间非常宽余,可我实在扭不过父亲,只好陪他上楼提行李。
好在儿女们还算懂事,一听爷爷现在走、赶紧起床套上衣服就陪妈妈下楼送爷爷,等我从停车场把车开到楼下,他们已陪爷爷候在单元门口了……周六的早上,车辆不象上班时那么捅挤,除了几个红绿灯外车辆基础上没停,原本要跑半小时的路程十几分钟就到了。停好车,帮父亲提上行李就往进站口走,因为春节前石家庄又发现了数例新冠疫情,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疫情排查又严格起来。我先帮父亲准备好健康出行二维码、等父亲测量完体温,再用他的身份证帮他在进站通道刷开关卡,看着父亲排队走向安检口等候安检时,才提着父亲的行李去旁边买了站台票、然后从人工通道检票通过去追赶父亲,等人和行李一起过了安检,才提上行李陪父亲走向候车室。
经过这么一折腾,时间也过去半个多小时,我抬头看了一眼候车室电子屏幕上的时间已是10点,距离列车发车不到1小时了,至此我才不得不佩服父亲的先见之明……陪父亲在候车室小坐、聊了一会家常,广播就通知我们做好进站准备,于是赶紧起身、提起行李排队准备送父亲上车……
跟在父亲身后、看着他日渐佝偻的背影,我不禁一阵心酸,历历往事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以前因为军务在身、身不由己,父亲先后往返兰州二十余年,我很少有时间陪他转转、看看,恰好去年成功办理了退伍手续,原本以为:这次刚好有时间利用父亲在兰的时机、好好陪陪他,可没想到天公不作美、连续几天刚好碰上兰州十年不遇的沙尘暴、不宜户外活动,虽说后来霸蛮冒着沙尘陪转了2天、可总是不尽人意,而且恶劣天气无形中坚定了父亲早日回归的决心……看着父亲不再挺拔的背影,我不禁再次泪水模糊了双眼:记得20多年前初习写作时、我曾写过一篇散文《父亲和他的竹扁担》,文中写道:我们姐弟4人的前程是父亲用扁担挑出来的,那时父亲的背影在我心中格外高大、格外伟岸……
跟在父亲身后,看着、想着,泪水竟然跟断了的线似的止不住了,泪眼中父亲佝偻的背影瞬间又高大起来……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好人好报!长命百岁!正如我前一段写给母亲的诗句一样:皇天晓理天作美,许我陪爹百载春!
2021年3月21日初稿
6月20日晨(父亲节)定稿于兰州
作者简历: 宜中,本名李贻中,湖南岳阳人,汉族,中共党员,行武30年,曾长期从事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工作之余偶有文章发表,聊以自娱。此生愿以茶会友,习诗论道,广结善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