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 子 花 开
文/朱寿江
进入了六月,诗人说这是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节,可在我的眼里,这个季节,只与栀子花有染。
我住在小区一楼,有个五十平米的院子,妻子爱捣鼓花花草草,因而在花坛上栽了棵栀子树。
正是栀子花开时节,清晨,我推开院子小门,忽然发现栀子树昨天还是花苞,一夜之间竞相开放,一朵二朵三朵… 我数了数开了七朵栀子花,树上还有很多花蕾含苞待放,点点绿韵拥着温婉的白花,娇嫩可爱,一阵阵微风吹拂,清雅凝香,满院芬芳。
看到此景,触景生情,花儿盛开,清风自来,熏醉了游子。那熟悉的、淡淡的清香,把我带回故乡,想起了五十年前老屋后院子里三株栀子树。

栀子是家乡常见的花卉,在我少年的那个年代,农村许多家庭都在院子里栽几棵栀子树。记得懂事时,我家后院就有三棵栀子树,每年暮春夏初,栽秧的时候,栀子花便次第开放,它的花期漫长,可以持续整个夏季,一直能开到初秋时节。每当栀子花开,母亲每天早上出工前总要摘数朵带到田间地头分发给大妈婶婶们,那些农妇有的别在发髻上,有的别在衣扣上,白花点点,田间地头散发阵阵芳香。我每天早上摘一小把置于家中,栀子香气持久,若是插一小瓶放在房间里,便有一室的清香。直至16岁那年我家在院子里盖了几间小平房,迫不得已才铲掉了那三棵栀子树。许多年以后,栀子花成了我思念故乡的情愫,在记忆中点缀故乡的素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栀子因花朵形似卮而得名,栀子花瓣多为六出,白色,在老家栀子大概被粗略地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果的药栀子,也叫山栀子,大概是栀子的野生品种,其叶狭长偏小,花为单辦,凋谢后结出的果实可以入药;另一种便是不结果的观赏栀子了,观赏栀子种类繁多,主要区别在于花瓣的重复数,一般为三重或者五重,这种栀子叶大花茂,是观赏的好花卉,因其气味芳香但不浓郁、所以也可以做成香料,但这种栀子一般不结果,偶尔有结果的也不能作为药用,在中药里,入药的栀子一般是山栀子的果实,但很多时候,还有种水栀子也可能混杂在其中,水栀子与药栀子的区别主要在于果实,山栀子的果实为卵形或近球形,较小,而水栀子果实为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据称,药栀子适为药用,水栀子则适为染料之用。
根据史料记载,在秦汉以前,栀子是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从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来看,栀子染色在汉代中期依然流行。《汉官仪》记有:“ 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 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都用栀子。在今人看来,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在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我伫立在小院栀子树前,仔细观看栀子花开,“几缕清风羞怯怯,娇颜半掩抱琵琶”,这娇羞欲语的姿态,格外风情万种,让人倍添怜爱。
“六出台成一寸心,银盘里许贮金簪。” 栀子花,淡雅无暇,淡淡流年聚风采,洁白涵香清香蓄,芳香盈肩霓裳翩,夕晖映照披彩霞,流云裁衣绿韵纱,花落窗台香枕畔,馥郁芳香醉流年。
此时耳旁回荡起了何炅唱的那首好听的歌——《栀子花开》,“这个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得你害羞的女孩,就像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怀,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无奈,光阴好象流水飞快,日夜也将我们的青春灌溉,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这首清纯的歌弥漫了一代代青春年少的淡淡的萌动情怀,也打动了我年迈人的心。
可爱的栀子花,最令人敬重的是为爱忠贞。相传远古时,上帝曾派了一位美丽的天使,差来人间看管一座繁庶的城帮,上帝要求她不能在人间产生爱情,拥有爱情。她当初紧记嘱咐,悉心操劳。在古城里遍种葱茂的栀子花,花香万里,城市美丽富裕,市民生活快乐。后来,城中一位痴情赤贫的男子,以生相许,苦苦追求,善良的天使终被打动了。为了纯美的爱情,她砸碎了上帝的囚笼,拥抱了爱情,不久满城栀子花黄了,凋了,洁白的簇簇花树变成了对对情侣,无尽的花香化着了情人的魅力,城市衰落了,情人幸福了……栀子花为爱而生,为爱殒落。

栀子花开,不择环境,不求给予,她不张不扬,默默守候。它始终把鲜绿和芬芳献给人间,献给人间。
栀子花语,呢喃凝碧翠,温馨诗意静默赏,就像一位素色女子,别致优雅,清新脱俗,禅意菩提,心灵纯净,喜悦美好,恬静凝温婉,微笑绘流年。
栀子花开,那些清澈的溪流,静静地流淌;像一条条诗意的曲线,把爱情和亲情崇尚的自由,书写在花开花落的季节里。
栀子花开,拥着宁静和安详,花开花落,素简凝香,在时光的剪影里留下素白一片,在文字的国度里,留下清香的小笺,拥着时光静好,岁月安然。

【作者简介】
朱寿江,笔名火枫一叶,男,安徽和县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县诗词协会书记。在《安徽日报》、《神州》、《散文百家》、《鸭绿江》、《作家天地》、《参花》、《诗歌月刊》等报刊杂志及网络文学平台发表400余篇70多万字作品,多次大赛获奖,有作品被《当代诗人文集》《当代作家文集》入编成册。已出版13万字的散文集《枫叶红了》。
【热评精选】
朱老师的《栀子花开》由自家小院的栀子花开,引出了故乡的栀子花开之美的景象,着重描写了栀子花的形状、色泽、神态。绿韵温婉,清雅凝香,款款深情,娇嫩可爱,一抹不胜娇羞的温柔,清风自来的花香,熏染了游子,触景生情,将思念的影子从栀子花开到初秋时节,拉得很长很长,乡情韵藏于淡淡的栀子花中。栀子花不仅清香、唯美,果实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染料的价值。朱老师从果实形状,大小和栀子的种类来分辨栀子花的果实来做药还是用于染料,指出栀子果实作为染料的弊端。举出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很早就能利用水栀子果实染色的工艺。朱老师丰富的知识面让人收获多多!优美的文笔,凝练的语言,读来犹如唇齿留香,感谢美文分享。(点评:何莲)

